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肩手综合征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和恢复进程。临床中治疗此病的方法较多,但其疗效尚不确切。现本文就目前临床中的治疗方法做一论述,为联合治疗此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针灸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李璐 , 胡守亮 . 肩手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8):104-105.
0引言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me,SHS),是主要发生于脑卒中后 1~3 个月的并发症 [1],发病率达12.5%~70.0%。临床症状以肩部疼痛,上肢水肿,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若不及时治疗将引起手部畸形、关节挛缩、关节活动度永久性丧失。目前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义,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神经源性损伤、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周围性损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2]。现将临床中治疗此病的常见方法进行论述,为联合运用治疗此病提供思路。
1现代康复疗法
1.1运动疗法
张宁 [3] 通过实验证明康复护理优于常规护理,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李向阳 [4] 研究证实,急性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早期康复介入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训练。康复的早期介入能缓解肌紧张,改善肩、肘、腕、手的关节活动度,防止组织粘连。张岳玺 [5] 等认为肩部功能重建对缓解 SHS 患者的症状起关键作用,在治疗过程中突出肩胛运动被动旋转运动。主要是牵拉、按摩颈部前后群肌肉;对肩部较弱的肌群进行加强训练;被动运动肩胛胸廓上提下降等。患肢无痛的主动、被动活动使肌肉收缩舒张,发挥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减轻局部水肿,加强肌肉和关节活动。
1.2物理因子疗法
蒋立昀 [6] 在一般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利用氦氖激光照射联合中频电疗法治疗此病。根据患者患侧的疼痛点选择激光照射点,每日一次,每次 20 分钟,连续照射 2 周。同时联合调制中频在患侧肩关节前后、手腕屈伸侧和手掌背部进行电疗。邓雪莉 [7] 在一般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此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王晓明[8] 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此病,冲击治疗头贴于患者疼痛部位。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关节疼痛显著减轻。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肌肉能产生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从而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浮肿。
1.3康复辅助疗法
吴旻等 [9]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利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 SHS 一期患者,采用四爪散型贴布促进手腕伸直,预防及消除水肿;采用Ⅰ型贴布防止腕关节过度屈曲。肌内效贴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作用于 SHS 能促进手腕伸直, 促进淋巴回流,防止手腕过度屈曲,消除水肿。能显著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FMA 评分、BI 指数。翁迪华等 [10] 用新型蜡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此症,将石蜡制成蜡饼冷却至 45~50°, 敷于患侧。蜡疗的温热效应和压力效应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增加汗腺分泌,排除致痛介质,减轻疼痛。气压治疗通过气囊均匀的收缩放气,从远端向近端肢体向心性加压,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回流,改善血管微循环,预防血栓和肢体水肿,防止肌肉萎缩 [11]。吴生华 [12] 利用气压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SHS Ⅰ期患者,患者水肿、肌肉萎缩症状明显减低,MBI 和 Fugl-Meyer 评分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2针灸治疗
2.1针刺治疗
SHS 属于中医“痹症”“萎症”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气虚,气不行血,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气血亏虚,脉络失于濡养,关节挛缩。针灸能调节患肢血流,疏通肩部、手部的经络气血,减轻患肢疼痛 [13]。针刺刺激可以保持中枢和周围神经保持正常的兴奋与抑制,阻滞感觉神经的传导,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痛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疼痛,消除水肿 [14]。刘英姣等 [15] 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此病,选取患侧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中渚等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治疗后患者的 VAS 评分和患侧手肿胀程度明显降低。医者根据经验具体行针方式各不相同。黄乃好 [16] 利用电针围刺法在患肢静止痛点、运动痛点、按压痛点处直角针刺,得气后分别在其周围间隔 1 寸处在类似五角星处以30° 角斜刺入 5 针,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高海燕 [17] 利用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 SHS,深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刺商曲、滑肉门,浅刺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结合电针刺激肩三针。也有通过腹针刺激神阙系统和人体经络系统 [18],配合靳三针肩部局部取穴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舒筋通脉 [19]。慕容志苗 [20] 用芒针,从下极泉穴向肩髃至肩髎沿线呈扇面透刺; 然后取三间向后溪方向透刺;直刺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丁潇 [21] 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利用皮内埋线治疗此病,于患者患侧肩三针、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六个穴行埋线治疗。给予患侧持续微弱的刺激。温悦华等 [22] 通过温针结合运功康复,于外关、肩髃、曲池、手
三里、合谷等穴温针治疗,针刺得气后,点燃艾条插于穴位针尾部。通过温热效应达到温经活血和化瘀止痛的目的。
2.2灸法
灸法作为一种温热疗法,对痹症效果较好。张娟等 [23] 用热敏灸联合 PNF 技术治疗 SHS,治疗者用 3 根热敏灸条,对穴位进行悬灸,保持适宜温度。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 VAS 评分、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陈小波 [24] 等将白芥子、细幸、桂枝、红花研成药末与生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敷于肩井、臑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穴进行天灸。也有研究显示,天灸疗法可将中药的作用和灸法对穴位的温热刺激结合起来 [25]。
3其他疗法
王雪莲等 [26] 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络中药熏蒸,熏蒸治疗仪药罐移动熏蒸患侧肢体。也有研究表明, 通过调节 CGRP、NO 和 ET-1 水平,CGRP 的水平上调可以减轻 SHS 患者的肢体肿胀和疼痛程度 [27],NO、ET-1 发挥收缩和舒张血管的作用 [28]。刘彦季 [29] 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肢疼痛。李晓东 [30] 在上肢旋涡浴仪中装上中药泡洗液,分别于 40° 和 12° 时用旋涡喷射头产生涡流刺激皮肤。水中浮力可起减重作用,诱发上肢运动;热水旋涡浴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水肿,提高痛阈;冷水漩涡浴可减少渗出,消除患肢水肿,可间接镇痛;联合中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综合治疗此病。
4讨论
通过文献发现临床中治疗此病的方法较多,由于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尚不确切,使其疗效并不理想。现代康复疗法治疗此病较为科学有效,传统中医治疗也有其独特疗效,联合应用治疗此病或许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不同分期的患者怎样标准化的选取适当的方法,尚无明确指南。需要进一步加以实验总结得出治疗此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高放 , 侯莉 , 严丽荣 , 等 . 脑卒中偏瘫膝反张患者本体感觉丧失程度及肌电图的改变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241-3243.
[2]李志钢.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31(14):18-19.
[3]张宁.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评价[J]. 中国中医指南 ,2017,12(35):256-257.
[4]李向阳.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训练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30):57-61.
[5]张岳玺 , 顾学文 , 李婷 , 等 . 肩胛旋转运动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疗效观察 [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52):10361-10364.
[6]蒋立昀 . 氦氖激光照射联合调制中频电疗法护理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3):69-70.
[7]邓雪莉 . 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联合神经肌肉刺激预防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J]. 实用临床护理杂志 ,2018,3(9):54-56.
[8]王晓明 . 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罕少疾病杂志 ,2017,24(2):6-17.
[9]吴旻 , 雷迈 , 黄东挺 , 等 . 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应用效果 [J]. 广西医学,2018,40(8):880-881.
[10]翁迪华, 牛冬玲, 王晶心, 等. 康复训练联合新型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6):827-830.
[11]胡可慧 , 李阳安 , 程康 , 等 .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11(6):93-95.
[12]吴生华, 叶新娟, 顾起有, 等. 气压治疗与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J]. 黑龙江医学,2017,41(3):222-223.
[13]张玉才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J]. 北方药学 ,2015,12(10):99-100.
[14]邱昌民 .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20(5):699.
[15]刘英姣 , 张泓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研究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5):546-549.
[16]黄乃好, 徐基民, 杨帆, 等. 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5):53-55.
[17]高海燕 . 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018,27(8):112-116.
[18]刘艳秋 . 肩三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32 例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22(12):77-78.
[19]李均平, 庄礼兴, 贺君, 等. 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32(11):66-72.
[20]慕容志苗 , 牛红月 . 芒针透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35 例 [J]. 中国针灸 ,2018,38(5):527-528.
[21]丁潇. 皮内埋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7,35(1):192-194.
[22]温悦华, 张丽云. 温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40 例临床观察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7(2):92-93.
[23]张娟 , 王应军 , 彭宏 , 等 . 热敏灸结合 PNF 技术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5):550-553.
[24]陈小波 , 周小斌 , 李祖键 . 日常天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 ,2017,32(24):3598-3600.
[25]钟 珊 , 吴 曦 , 梁 繁 荣 . 天 灸 的 作 用 机 理 与 展 望 [J]. 西 部 中 医药 ,2012,25(3):93-96.
[26]王雪莲 , 毛芝芳 . 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 CGRP、NO、ET-1 水平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36(4):1004-1006.
[27]吴圣婕, 雷迈, 谭威, 等.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及诊疗进展[J]. 广西医学 ,2015,31(7):953-955.
[28]王雨燕, 王显达, 麻虹, 等.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071-1072.
[29]刘彦季 , 胡子莲 .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队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94):18564.
[30]李晓东 . 中药冷热交替漩涡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医临床 ,2016,23(6):21-24.
《肩手综合征的治疗现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31/2018103104375277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