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隆性病变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26 16:54: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对结直肠粘膜下隆起进行ESD 后的临床护理常规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于本院 2016 年 8 月至 2016 年10 月经肠镜及病理报告为高级别瘤变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行 ESD 治疗的患者 20 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其 ESD 术后护理常规+ 全程护理,对照组给予 ESD 术后护理常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 ESD 治疗的患者其隆起性病变完全切除并康复出院,治愈率 100%。实验组住院时间(5.16±0.4)d,术后并发症 2 例;对照组住院时间(7.21±0.4) d, 术后并发症 5 例,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行 ESD 术后护理常规 + 全程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ESD;隆起性病变;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徐丽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隆性病变的临床护理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280-281.

\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消化内镜检查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部分地区将其作为常规体检的一个项目 [1]。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我们可以发现患者胃肠道的部分器质性病变,其中胃肠道粘膜下隆起是我们重点观察的一个方面。针对胃肠道粘膜下隆起(病例汇报为高级别瘤变),通过消化内镜行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现收集 2016 年 8 月至 2016 年 10 月于本院行结直肠 ESD 患者,对行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6 年 10 月于本院行结直肠粘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共计 20 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 例。其中实验组男 7 例,女 3 例,平均年龄(45.0±3.52)岁;对照组男 5 例,女 5 例,平均年龄(50.2±4.61)岁。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 ESD 术后护理常规;实验组行术后护理常规 + 全程护理,其措施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于 ESD 这项技术知之甚少,所以会出现恐慌、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态 [2]。为此我们需通过 PPT 等方式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 ESD 的安全性、微创的优越性, 告知患者 ESD 的工作原理。同时可邀请进行过 ESD 的患者将自己的治疗经历进行讲解,对正在接受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让患者有信心去接受治疗并能够更加积极地去配合。另外,在进行治疗前需向患者交代清楚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情况,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大大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3]。

1.2.2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如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有无服用阿司匹林 [4],女性是否怀孕等;做好血常规、血型、传染四项、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检测,如患者口服双抗药物则建议其停药 1 周后行凝血功能检查后决定手术时间。做好术前肠道清洁准备,术前叮嘱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直至排出黄色稀水便,如患者肠道清洁肠道欠佳,可行灌肠清洁肠道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术中护理
术中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严密配合医生手术。

1.2.4术后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在去枕的情况下保持平卧位 6h,并将头部向一侧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心电监护,保持低流量对患者给氧,保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对患者的腹部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看是否有出血及穿孔情况发生。在手术后有的患者会出现腹胀或是腹部的不适感,其发生原因是手术创面造成的影响。针对患者发生疼痛的特点,护理人员应提供有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5]。在饮食上要注意在术后 24-48h 不能进食,术后 2d 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对于创面较大的患者应延长禁食时间。患者的进食由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腹痛主要因治疗时形成创面引起,可给予抑酸和保护肠粘膜药物治疗,腹胀与操作时注气较多有关 [6]。患者自行排气后症状可缓解,如患者腹胀症状缓解欠佳可给予其胃肠减压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均使用 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 并分别进行 t 与 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共有 2 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且 2 例患者为术后发生渗血;对照组中共有 5 例患者出现术后渗血,发生率为 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

3讨论

目前,ESD 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予了内镜医生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福音。ESD 能够在内镜下将癌肿病灶进行剥离,从而对病灶进行有效的切除 [7]。该微创技术能够对早期的消化道癌前病变进行及时的发现与治愈,在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前病变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ESD 的优点 [8]: ①属于微创性质,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恢复时间短,患者痛苦相对来说较轻,下床活动较快。②属于闭合性质的手术,减少了外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

③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录像形成直观的图像资料,为以后的治疗及学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④能够将病灶在更大范围内切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对病变进行全方面的明确。该方法将诊断与治疗结合在一起,符合外科原则。该技术最大程度地将病变组织进行切除,避免了治疗上的局限性,有很大的优势。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 ESD 治疗下进行了全程护理,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上均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这就肯定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优质护理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于 ESD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莹 , 蒯榕 , 李吉 , 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16,36(7):1105-1108.
高明芳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 [J]. 全科护理 ,2009,7(35):3222-3222.
[3]戎龙 , 刘冠伊 , 年卫东 , 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临床分析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2):852-856.
[4]李静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 24 例护理体会 [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21(10):1897-1898.
[5]栾桂萍 , 葛少莉,张文静 . 经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377.
[6]徐康 , 金海林 , 丁玺 , 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评估 [J]. 中国内镜杂志 ,2018(5):17-22.
[7]王清踪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实用医刊 ,2016,43(7):83-84.
[8]应春晓 , 应秀华 , 郑秋霞 , 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围术期护理 [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39-141.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隆性病变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26/2018102604544615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3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