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8: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
治的137例在我院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后出现安全隐患,对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完善。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入院治疗的患者都度过了手术期,并且,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较高,且身体机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治疗期间不良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手术结束后3 d出院,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

结论进行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时,需要加强对手术风险的重视,及时有效地实施护理措施,从而促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心脏支架置入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徐胜梅.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42-243.

0引言

心脏支架置入术是一种专门治疗冠状动脉血管阻塞的一项手术,其主要手术方法便是将血管穿刺后把导管置入到血管中,使得导管行进至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处之后将支架输送到病变位置,以此来防止血管阻塞的一种手术。[1]。这项手术的创口较小,而且操作方便快捷,可以在第一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后期的恢复时期中,患者的身体也将更快恢复[2]。

一般情况下,患者都进行局部麻痹,并在局部麻痹的情况下完成手术治疗,心脏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操作非常便捷的手术,但是依然存在着手术风险[3]。本次研究主要以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将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在我院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39-74岁,平均(58.47±2.42)岁,病程为0.5-5年,平均(3.51±1.72)年。137例患者中,有129例患者为首次进行心脏支架置入术,有8例患者是在此进行心理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均合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了身体检查,确定了每位患者的血管堵塞程度与相应的堵塞位置,此外,为了加强对患者的血糖与血压的控制,将安排医护人员对患者展开病史调查。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讲解关于心脏支架术的健康知识宣教工作。手术后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消毒、调整体位、观察生命体征、局部麻痹等,必要时给予患者压迫止血,从而防止手术风险的出现。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较高。患者对于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心脏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4.89%、98.54%、97.08%、97.81%、98.54%,护理期患者对于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并在手术后3天出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见表1。

\
 
3讨论

在整个身体系统中,心脏是人们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能够通过自身的收缩与跳动将氧气与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血液能够为不同器官带来营养与氧气,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也必须经过心脏,因此,控制冠心病的意义非常重大。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油炸或油腻类食品,这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向着年轻化前进[4]。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支架置入术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与阻塞的技术,其主要功能为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改善患者的供氧、供血不足的情况,并通过手术的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心脏支架置入术成为我国应用于冠心病与冠状动脉萎缩的主要手术之一。手术流程主要为:对患者进行局部麻痹,医疗人员继而进行操作,为患者完成股动脉的穿刺,而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1天便可以下床活动,由于是微创手术,因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手术6小时后,可以将绷带摘除,在患者并发症不明显的基础上,可以在手术结束后3 d办理出院手续。

\
 
当患者的血管堵塞面积超过3/4时,患者便会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由于当今心血管狭窄与阻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使得患者对于心脏支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脏支架置入术虽然有着创口小,恢复快的特点,但是手术中还是有如下几种风险:①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但不能忽略其手术风险[5]。采用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基本为冠心病患者,对心脏进行手术,随让支架可以将阻塞的血管撑开,使得血管更加畅通,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从而发生血管穿刺或位置劈裂等手术风险。

②即使进行了手术,也并不是说已经完成治疗成功了,由于手术后还可能出现位置病变的情况,病变的血管还是会出现堵塞以及狭窄的情况,对于病变的血管而言,一定要置入一定数量的支架,才能避免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应长期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并在此期间依旧需要服用抑制冠心病的药物。

冠心病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并且,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导致冠心病逐渐危害到了年轻群体,因此,对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是非常重要的[6]。

当患者出现了病变的情况,医护人员便会提议,要求患者接受心脏手术,然而,危及到心脏的手术都存在着风险,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精心的照顾与护理。如控制血糖与血压等。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血压及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患者的血压以及学粘度水平的提升,很容易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没有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患者在半年内将会出现冠心病复发的危险。

此时,将进行心脏支架置入术,患者必须禁烟禁酒,减少这些危害身体的食物,搭配合理的饮食,减少盐分与脂肪的摄入,并且遵医嘱用药。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起居习惯,科学地选取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

患者对于心脏支架置入术的认知程度较低,有些患者对于这些手术还有着错误的认知。心脏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能够在血管各处出现的一种疾病,而心脏支架置入术仅仅能够对其病变的位置治疗而已,当出现位置病变则很容使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失去效果。进行手术的过程依旧存在着风险,如果没有将风险因素消除,很容易使得其他的血管也出现堵塞的情况。

受损的内皮也将会顺着支架将血管堵塞,因此,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此防止这类现象发生。而并发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血管内壁也会受到损伤,这些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服药才能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进行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时,需要加强对手术风险的重视,及时有效地实施护理措施,从而促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欢欢.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6,29(2):166-167.
[2]王玉.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69-70.
[3]石美英.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全称介入护理60例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533-4534.
[4]李翔宇.浅析心脏支架置入术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11-112.
[5]全飞飞.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112-113.
[6]阮玉芹.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90-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