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对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选择Ⅰ期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选作为观察对象的均为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n=52),共分成两个组别,组一为对照组(n=26),治疗方案选择保守治疗方案;组二为实验组(n=26), 治疗方案选择Ⅰ期手术方案,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选择Ⅰ 期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治疗更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关键词: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保守疗法
本文引用格式:冯波 . 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50-51.
0引言
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合并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1,2]。以往普遍认为不适宜选择手术的方式对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实施治疗,适宜选择保守疗法(如抗炎治疗、支持治疗等)对此类患者实施治疗,不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提示,保守疗法的应用虽说能够使此类患者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是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且经保守疗法治疗的患者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等疾病的概率偏高,复发可能性偏大。随着不断的摸索与临床实践,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不再被认为是手术治疗的禁忌证之一,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实施Ⅰ期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疗效,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保守治疗的不足。此研究抽选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主要研究对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选择Ⅰ期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详情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作为观察对象的均为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n=52),共分成两个组别,组一为对照组(n=26),女占 10例,男占 16 例,年龄区间 22-65 岁,脓肿直径 35-100mm;组二为实验组(n=26),女占 12 例,男占 14 例,年龄区间 20-66岁,脓肿直径 38-105mm。两组患者均得到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结果,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以常规保守疗法对对照组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治疗。而对实验组的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则以Ⅰ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该组患者均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对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存在手术风险的患者进行对应的处理,如对基础性疾病进行积极的纠正等,尽最大可能为此类患者创造进行手术治疗的条件。明确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手术前 0.5h 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抗生素。术中选择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所选择的切口为右下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经此进入患者的腹腔,采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将存在的脓液吸出,将存在于脓肿周围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清除,对阑尾和包围阑尾的炎性大网膜包块进行常规性的切除。阑尾切除后,一般情况下对盲肠壁包埋残端实施间断全层缝合,为了严防肠瘘发生,分离一大网膜条进行缝合覆盖。如果患者的阑尾坏疽很难被查找到,则术中尽可能将其阑尾残端找到,采用可吸收线对阑尾残端周围盲肠壁进行缝合修补,最大限度地对术后阑尾残端瘘的出现加以严防。对患者腹部采用 0.1% 甲硝唑+ 温生理盐水进行两次至三次的冲洗, 直到吸出后的液体呈无色透明状态、不存在絮状物,然后注入 0.25% 甲硝唑 50ml。适当对患者应用合适剂量的透明质酸酶、术尔泰液,以对肠粘连的发生加以严防。确定手术器械、敷料无误后,关闭患者腹部,留置腹腔引流管,采用双氧水、甲硝唑冲洗切口后实施缝合操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全身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作为两组效果观察的指标包括症状彻底消失时间、住院总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复发率,其中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治疗后相关症状彻底消失,检查结果提示炎症、脓肿彻底消失不见,则此效果判定为治愈;治疗后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检查结果提示炎症、脓肿改善幅度超过 50%,则此效果判定为有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检查结果提示炎症、脓肿改善幅度远低于 50%,或者病情有所加重,则此效果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以 SPSS18.0 对此次研究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加以表示,以 t 实施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2 实施检验,当 P<0.05 时,说明两组之间有差异,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 1。
3讨论
若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发病后未接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大网膜和邻近的肠袢的包围下,包块会形成,当阑尾穿孔发生后,脓液会集中在阑尾的周围,使脓肿得以形成 [3,4]。虽然对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疗效不是很理想,且容易复发 [5,6]。而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 I 期手术治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复发可能性也小 [7,8]。在本组研究中对比结果就显示:采用Ⅰ 期手术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采用保守疗法的对照组,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对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 I 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且疗效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要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确定手术治疗时机成熟后方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要在手术前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术中要精细操作,不盲目进行切除,发现处理上存在难度的阑尾脓肿,及时对此类患者应用引流术;术中对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以选择右下腹直肌切口为宜,以便于进行操作和清理腹腔液,对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患者则以选择麦氏切口为宜;进入患者腹腔后,最好先对脓肿进行操作,彻底吸出脓液后再处理患者的阑尾;处理脓肿壁时,尽可能将其都切除,以免对肠管造成损伤;对腹腔脓液最好应用吸引器进行吸引或采用湿纱布进行沾拭,广泛腹腔冲洗这样的操作尽可能不尝试进行,以免扩散感染的范围[9,10]。术后强化对患者的观察,嘱咐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 告诉其这样做对于短时间内恢复肠道功能有利,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与此同时,还要合理联用抗生素,加强切口管理。
综上所述,对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选择Ⅰ期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治疗更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子会, 刘志永, 朱建英.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经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2):110-110.
[2]赵英武 , 韩德刚 . 阑尾肿瘤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1 例 [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6,29(3):210-210.
[3]李慧华 , 凌云志 . 三孔法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比较 [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4):40-41.
[4]周伟洲 , 罗泽斌 , 黄贵和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对比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24(13):23-25.
[5]罗汉武 . 腹腔镜一期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 86 例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8(23):121-122.
[6]房洪波 , 吴九龙 , 陈玉亭 .236 例阑尾周围脓肿治疗体会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22(4):74-75.
[7]王新锋 . 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350 例临床分析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23(3):95-96.
[8]赵 树 立 . 外 科 治 疗 阑 尾 周 围 脓 肿 23 例 [J]. 中 国 乡 村 医药 ,2016,23(1):5-5.
[9]卜炳光 . 用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探究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5(18):73-74.
[10]田生华 , 何文琴 , 马水福 . 阑尾脓肿和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26(12):336-337.
《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6/2018101603224847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