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两个千方百计”为目标,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门诊量,以期建立社区首诊的服务模式。对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措施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组建适合中心运作的标准化团队;建立两个示范性团队逐步开展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充分发挥中心跟居民的紧密性,积极跟街道居委会联系,建立起宣传网络;运用各种途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宣传;通过媒体扩大中心的影响力。
三是明确原则、精细管理。明确团队责任;明确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不可分割;明确团队合作理念;明确科室分工纵向管理。从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居民对签约接受度不够;签约后效果不佳;信息化的落后;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并提出了落实签约服务的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和解释力度;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并建立健全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借助医联体,形成初步的社区首诊制;夯实签约服务内涵等。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首诊;内涵服务
本文引用格式:黎黎,郑张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及建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45-46+48.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moting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and Related SuggestionsLI Li1,ZHENG Zhang-wei2*
1.Guti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Qiaokou District,Wuhan City,Wuhan,Hubei,430000;2 Hanjiadu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Qiaokou District,Wuhan City,Wuhan,Hubei,430000
ABSTRACT:With the goal of trying to practically implement signing service of family doctor and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primary medical service by all means,Guti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the Center)aims to practically implement signing service of family doctor and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outpatient service so as to establish community-based first diagnosis service mod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easures used to promote the signing service of family doctor in the Center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ly,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signing service and actively conduct relevant deployment.Set up a standardized team suita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Center,and establish two demonstration teams to gradually carry out whole-person and whole-course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econdly,implement extensive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er and residents and a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the neighborhood committees,so as to establish a publicity network.Make the signing service of family doctors public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and expand the Center's influence through the media.Thirdly,clarify related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 fine management.Define team responsibilities and make it clear that basic medical care is inseparable from public health.Define the concept of teamwork and clarify the vertical managemen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various departments.Then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inadequate acceptance of residents,small effects after signing,backward informatization and inadequate support of related policies.Finally,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gning service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olicy publicity and explanation,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establishing improved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s,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forming a preliminary system of community-based first diagnosis mode by virtue of medical association,and consolid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signing services.
KEY WORDS:Family doctor;Signing service;Community-based first diagnosis mode;Connotation of service
0引言
武汉市硚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7年12月份开始提出“两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提高门诊量,千方百计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旨在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防治结合,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深度融合[1]。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依据中心辖区居民的特点,将其和自身基础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将重点工作设定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门诊量,以期建立社区首诊的服务模式。
1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推进措施
1.1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根据硚口区的工作部署,结合古田街实际,制定了《硚口区古田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考核方案》,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中心领导、公共卫生科、家庭医生团队、其他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社区划分,组建10个小团队,团队按照“一医一护一助理一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配置;同时成立两个示范团队,配备中医师、儿科医师、妇科医师、公卫医师等,进行全程全面的管理[2]。
1.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为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中心制定宣传方案,积极宣传中心特色服务。通过以下五个途经进行宣传:利用中心的LED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家庭医生宣传展架、健康宣传资料等对就诊居民进行宣传;根据所管理的重点人群和居民健康需求,每周下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服务;与街道建立紧密联系,聘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家庭医生团队,请他们用各种途径代为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的相关内容;结合居家养老工作,开展“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下社区巡诊时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媒体联系,通过报纸、网络宣传中心的服务精神,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树立中心的标杆,打造古田品牌[3]。
1.3明确原则,精细管理
1.3.1明确区域划分和团队责任:按照古田街所辖的居委会分布,进行划片包干,将每个社区“网格化”,划归相应的家庭医生团队,以中心10个家庭医生团队为载体,明确所管辖的社区分布,并在各居委会设立“家庭医生巡诊室”,在巡诊室挂上公示,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古田街所有居民能知晓自己属于哪一个医生管理。
1.3.2明确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不可分开:家庭医生团队在完成公共卫生各项要求的时候,不仅仅每年四次面对面访视慢病患者,监测血压血糖就可以,最关键还需要为患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对于患者的管理,要明确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我们的目标是维护居民的健康[4]。而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都是服务的手段,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居民的健康得到有效管理。
1.3.3明确团队成员分工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整体。公共卫生的各项规范的要求在对应到居民身上,是交错一体化的,我们需要整体化的开展工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多学科协作。这里就需要全科医生、中医医生、公卫医生乃至心理医生同时分工协作为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健康管理。
1.3.4明确统一的考核标准,统一的标准解读。对于考核标准的理解非常关键,很多时候每一个人对于同一指标的解读都是千差万别。为此,中心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让一线的人员不再为指标的解读所困惑,让其理解标准的含义,能更从容的开展工作,从而把精力都集中在居民的健康管理上来[5]。
1.3.5明确各个科室之间的工作版块划分。将妇保工作纳入妇科门诊进行统一管理,妇科负责人负责工作安排及开展,公共卫生科对妇保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督导考核,共同完成门诊诊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让来中心的孕产妇人群享受到了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明确残疾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考核细则,结合中医科的业务开展,将此项工作纳入中医科进行管理。运用发放残疾人康复服务卷的形式,提高中医科的门诊量及受众人群,另外,也可以专业化的完成残疾人的适宜技术治疗。全中心各个科室协调合作,公共卫生科起到提纲挈领,贯穿其中的作用。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居民对签约接受度不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和居民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一方有疑虑,则签约协议实施势必受到影响。对于签约服务,许多居民虽然谈不上反感,但确实不很信任。他们不仅对家庭医生的专业技能有顾虑,而且因对签约的内容和服务条款不熟悉,还担心签约后会受到利益的侵害[6]。实践中,居民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而表现出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阻碍了家庭医生团队进入家庭。
2.2签约后效果不理想。签约服务原则上包含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但在实际中,签约后的家庭医生,主要是在为慢病人群提供随访服务,其他的服务很少主动提供,对于普通人群更是连建立健康档案都落实不佳。部分家庭医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有困惑,不清楚该提供的具体项目,以为签约就是完成慢病随访。由此,居民难以享受真正的签约的服务,难以形成全程健康管理,也难与医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契约式服务关系。
2.3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目前的信息化,每个专业口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彼此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资源无法共享和有效利用。上下级之间远程医疗的建设可以为签约服务的推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撑。信息化发展瓶颈同时还导致家庭医生在工作中重复做工,事倍功半。
2.4社区首诊政策缺乏。目前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政策均在初期起步阶段,无监督措施,无政策保证,政府没有明确政策规定居民就医必须在社区首诊,也没有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作出相应规定。目前分级诊疗形同虚设,群众就医随意性非常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发展[7]。
3结论
3.1加大政策宣传和解释力度。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加大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及政策的宣传,消除居民对签约服务误会及顾虑,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签约服务,形成正确的理解,即不扩大家庭医生的功能,也不否认家庭医生签约的作用。大力宣传签约能带来的便利,如预约就诊、专属管理、诊疗优惠、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同时应借助居委会跟居民亲近的优势,联合居委会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提高全部人群对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
3.2全科医生的素质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家庭医生除了基本的医疗能力外,还需要较为全面的管理技能。一名优秀的家庭医生,不仅仅有专业基本医疗服务,还需要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和健康管理技巧[8]。因此,需要加强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训,转变服务观念,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技能,提高管理居民健康的手段。另外,除了建立全科医生队伍,还需要建立一支辅助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家庭医生队伍。
3.3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将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相结合,完善健康档案,尤其是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利用,实现全程、连续、主动服务;实现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绩效考核、运行监管、分析评价等全程控制,实现个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信息共享,切实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效率和水平。
3.4完善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依靠与上级三甲医院组成的紧密性联合体,首先实现签约居民可以从中心转诊至医联体内三甲医院,并可享受优先预约、就诊、检查、住院等政策;建立完整的中心与医联体单位的双向转诊制度、预约就诊制度,以此来引导居民主动进行签约,形成初步的社区首诊制[9-10]。
3.5夯实签约服务内涵建设。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切入点,实现对重点人群、自愿签约居民的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同时,针对儿童、孕产妇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包,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管理;针对特殊计划生育家庭、城市低保人群,提供自愿免费的签约服务;针对失能或半失能的独居老人,主动提供上门签约及健康管理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服务项目,从生理、心理、生活方式、运动方式上面进行全面的指导,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参考文献
[1]程东英.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进现状与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2):141-142.[2]孙华君, 陈平, 黄登敏 , 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对策 [J]. 卫生经济研究,2018(11):50-53.
[3]李兴春, 李华.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18(22):11-13.
[4]王妮妮 , 顾亚明, 柳利红 , 等. 浙江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对策[J]. 卫生经济研究 ,2015(3):15-17.
[5]程东英 . 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进现状与建议 [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37(2):141-142.
[6]王冬阳, 陆雅文, 王梦圆, 等. 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J]. 中国卫生资源 ,2018,21(2):140-143.
[7]颜学侠 , 蔡怡嘉. 福州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对策研究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44-46.
[8]司庆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下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7):831-836.
[9]刘利群.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4.
[10]佚名.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 [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6):186-1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