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免疫调节剂防治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8 16:00: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在临床中行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与B组(39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其基础上加行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外周血单核细胞、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94.87%,组间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纤维蛋白原、外周血单核细胞、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

结论对于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免疫调节剂治疗可有效改善纤维蛋白原、NIHSS评分等,整体疗效令人满意,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相关性感染;免疫调节剂;NIHSS评分

本文引用格式:赵蕾.免疫调节剂防治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58,163.

0引言

对于脑卒中患者,其非常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便是感染,往往发生于发病后≤7 d,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会严重影响到预后[1]。年龄、肺部疾病、卒中史、血糖指标水平等均是导致出现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就此疾病而言,临床中多是选择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2-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免疫调节剂进行防治的效果,从而进行有效预防,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与B组(39例)。A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0例、1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8岁,平均(59.86±3.03)岁,病程1~7 d,平均(2.36±1.05)d;B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6岁,平均(59.84±3.05)岁,病程2~7 d,平均(2.35±1.07)d。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纳入标准:(1)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2)经过CT以及MRI等检查,得到确诊。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在纳入研究之前半年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现象;(3)本身伴有感染者。

1.2方法

A组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采集静脉血便于行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行加强营养等对症治疗干预。

B 组在其基础上加行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包括:胸腺肽-α1(注射用胸腺肽-α1,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国药准字H20020545),将其1.0 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0.9%)中,行静脉滴注,1次/d。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次序治疗15 d。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外周血单核细胞、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GCS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治疗效果:多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过实验室检查显示多项炎性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显效;多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过实验室检查,有1次存在异常现象,为有效;多项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未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94.87%,组间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见表1。

\
 
2.2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纤维蛋白原、外周血单核细胞、NIHSS 评分以及 GCS 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 A 组(P<0.05),见表 2。

\

 
3 讨 论

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感染之后,其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主 要是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细胞减少等,分析原因,是由于发生脑卒 中之后,淋巴细胞会加速凋亡,使得 Th 等细胞因子出现转变,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增加相关性感染发生率[4对于脑卒中相关性感染,多是选择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主要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获得治疗目的[5]。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纤维蛋白原、外周血单核细胞、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提示对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行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胸腺肽-α1在临床中是常见的生物反应调节剂之一,在胸腺上皮细胞、垂体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且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帮助治疗:

(1)不仅能够诱导胸腺细胞进行分化以及成熟,此外,还具有促进作用,可帮助α1尽快转化为T淋巴细胞,从而更好的对T细胞不同细胞亚群进行分化[6-7]。(2)对于树突状细胞(来自于骨髓)的成熟以及分化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增强其功能。(3)对于干细胞能够发挥刺激作用,促进生成免疫功能细胞以及NK细胞等,从而调节CD4+、CD8+含量,尤其是受到头颅外伤后感染的患者,此方式治疗效果更为理想[8]。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免疫调节剂治疗可有效改善纤维蛋白原、NIHSS评分等,整体疗效令人满意,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小年,黄婧,贾晓涛,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1):78-83.
[2]张海波,任平,李琛,等.西洛他唑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19-20.
[3]李唯溱,王凌飞,赵颖.合用千金苇茎汤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感染32例[J].天津中医药,2017,34(6):398-399.
[4]郑声浩,吴晓谦,林群力.免疫调节剂防治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323-1325.
[5]林小雨,王君富,邓永嘉.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4):28-30.
[6]叶智颖,郑海斌,阮连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3):237-239.
[7]Kanar O,Berry AC,Nakshabendi R,et al.Effects of Immunomodulators and Biologic Agents on Sexu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Ochsner J,2017,17(2):150-156.
[8]李学仲,杨清成,张向东,等.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相关因素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7):1521-15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