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80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对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寒颤、头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稳定,且麻醉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骨科手术;老年患者
本文引用格式:李平.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88+95.
0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老龄化趋势成为必然,因此对老年的医治工作量逐渐增大。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骨骼钙质流失,造成老年人因外伤和肌肉群老化,容易发生骨折及关节损伤,多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1]。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同时合并各类疾病,对手术及麻醉耐受力下降,老年骨科手术麻醉方式一般分为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选择麻醉方式不仅要合乎手术需要,同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2]。本文介绍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2-81岁,平均(68.7±1.8)岁,体重为45-76 kg,平均
(61.4±1.2)kg。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2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其他骨折内定术6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1-84岁,平均(69.3±1.7)岁,体重为47-78 kg,平均(62.1±1.4)kg。
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其他骨折内定术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穿刺部位选择L3-4间隙处,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0 mg,将注射时间控制在50 s内,注射完毕,取出腰麻针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手术进展及手术时间,通过导管给药,术毕采用硬膜外腔泵注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前准备同观察组,麻醉诱导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丙泊酚1.0-1.5 mg/kg,舒芬太尼0.5-1μg/kg,缓慢静推。
面罩辅助呼吸,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术中连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输注复方乳酸钠林格液万汶。术毕,静脉泵注止痛[3-4]。
1.3观察项目。术中仔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T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T2)、镇痛维持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4)。同时记录两组术后麻醉并发症情况, 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E),向患者直接询问方法进行测评,0-27 分为认知功能障碍,21-26 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0-20 分为中度认知障碍,0-9 分为重度认知障碍 [5-6]。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时, 进行 t 检测( ±s)检验,计数时,进行 χ 2(%)检验,当P< 0.05 时,说明存在明显区别。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时相所需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 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肌松完全、起效迅速,患者术中保持清醒等特点,术中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小,术中通过控制输液速度,有效控制麻醉阻滞范围,麻醉局部用药量少, 有效避免循环剧烈波动。老年患者循环系统能力下降,在进行麻醉前,可适当静脉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术中及术后循环系统相对稳定。
腰硬联合麻醉因其过程缓慢,对循环系统影响较轻,术后留置镇痛泵,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患者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有利于术后精神功能的恢复。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短,能产生良好的感觉和神经阻滞,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9]。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评价硬膜外置管注入适量麻醉药物,延长麻醉时间,提高了麻醉效果,降低了麻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轶娜,郑晓宁,陈卫丽.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7,23(5):1022-1025.
[2]邹筱萌,李和.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908-910.
[3]廖华山,姚喆,霍红艳.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32):6328-6331.
[4]李晓强.腰硬联合麻醉在9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9):1457-1460.
[5]张勇.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4):589-592.
[6]杨锋.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9):68+70.
[7]胡劲杨.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2013,33(13):3174-3175.
[8]罗朝清.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2):123-124.
[9]高喜文,段强.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3(23):6799-68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