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04月至2018年12月的108例宫缩乏力性产
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组方式展开分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中各有54例患者,其中常规组中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探析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结果干预组中满意+基本满意47例,总护理满意度87.04%;常规组中满意+基本满意29例,总护理满意度53.70%;干预组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较,优质护理的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可展开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护理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赵风杰,黄彦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49.0引言
在各类分娩期并发症中,产后出血则是相对严重的一种,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比例也较高,一般情况下,产后出血的发生多是在产妇分娩后2小时之内,较为常见治疗方法有子宫按摩、宫腔填纱以及激素药物等方式,若是产后出血比较严重,可以选择应用动脉结扎展开治疗,若是必要则可以对患者的子宫进行切除,虽然保住了患者的性命,但是也让患者无法进行再次生育,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1-2]。
为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选取2018年04月至2018年12月的10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详情作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2018年04月至2018年12月的10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组方式展开分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中各有54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年龄在20-45岁,平均(30.8±4.5)岁,其中有20例初产妇与24例经产妇。干预组患者年龄在19-50岁,平均(32.7±5.7)岁,其中有35例初产妇与19例经产妇。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后组间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不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展开基础护理,即在患者产后观察其病情,同时做好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干预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即在实际的护理中,强化宫缩:护理人员应该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宫底,另一手则放置在阴道前穹窿顶部前壁,进而实施有节律的对子宫进行按压,同时也应该保持适当的按压时间,让患者的子宫能够恢复正常的收缩。
同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催产素的应用,采用静脉推注10 u,之后则展开肌肉注射20 u,观察患者的宫缩情况以及宫底高度,还需要对用药所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以舒缓其心理负担。通过有效的护之后,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分娩,减少宫缩乏力的产生,另外由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情比较严重,其较为容易发生休克情况,进而出现失血性低温,为此需要及时的展开观察,同时对产妇展开保暖工作,以实现促进宫缩的效果,还应该给予患者吸氧等一系列护理;而在饮食方面,则应该在患者实施有效止血以后,对产褥期的患者实施指导,让患者能够尽量多的食用高蛋白和高营养的食物。
1.3统计学意义。
本组研究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中的数据借助SPSS 24.0统计学软件展开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率表示,用χ2表示,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护理满意度分析。干预组中满意+基本满意47例,总护理满意度87.04%;常规组中满意+基本满意29例,总护理满意度53.70%;干预组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在分娩产妇中的发病率极高,一旦发生出血,则会影响该患者的预后,而在出血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3]。
然而临床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较多,其虽然应用催产素的效果较好,但是单独的用药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还应该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而优质护理则是较为有效的护理内容之一,其主张“人性化护理”,即在临床护理中重视患者的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展开有效的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以大大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经过本研究得知:干预组中满意+基本满意47例,总护理满意度87.04%;常规组中满意+基本满意29例,总护理满意度53.70%;干预组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较,护理工作从单纯的完成护理工作转变成从患者本身需求出发,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可展开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132-133.
[2]杨云燕.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8-79.
[3]刘世秀.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5):15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