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资讯(www.lunwensci.com)
对于发表过多篇SCI论文的大神来说,可能SCI不再是那么难,但是如果第一次发表SCI,那么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你还记得第一篇SCI是怎么写的,写了多久吗?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说一下,我人生第一篇SCI文章只写了一个月左右,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发表。
我发表的第一个SCI是一个临床研究课题的结果,写了一个随机双盲对照安慰剂研究。但由于是中途接手,而且是下级医院拿下的项目,实际上当时研究计划的目的、设计、纳入标准、评价指标等都不清楚。最重要的是样本量的计算标准不明确,这也为后续文章发表的跌宕起伏埋下了“大雷”。
不断反向检索文献,确保原研究计划中选择的样本量是正确的。由此我也想说,写SCI本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是写作是为了发表,能不能发表最终还是要看研究设计是否严谨,研究结果是否稳健,否则设计不严谨。如果得出一个不靠谱、没有实际意义的结论,那么写得再流畅,也不会发表。
只要第一篇SCI发表,就是从0到1的过渡。根据我第一次SCI的经历,我总结了几点写科研文章的经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首先,好的研究思路和设计是文章发表的重要保障!
首先,不要照搬前人的研究设计,必须明确研究的创新点和现实意义。否则,忙碌了几年,即使是阳性结果,也是陈词滥调,没有哪个期刊愿意花重要版面发表一个人尽皆知、毫无新意的研究成果。
另外,如前所述,严谨的设计可以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很多人直到开始写文章才发现研究设计有问题,比如设置的阴性对照组少,拯救实验设计有问题,样本量计算不正确等。等等,此时研究已经结束,标本已经处理完毕,没有办法补救,文章最后只能烂尾。
永远记住,您可以设计实验,但不能设计结果!
和大多数硕士博士一样,我在学习期间做的很多研究都是老板布置的课题。当研究结果不符合预期或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责怪老师选题不好,标签写错了。当时不明白的是,即使实验设计有文献指导,结果也不一定达到预期。不要因为结果不符合你的预期而恐慌。相反,你应该在结果出来后继续阅读文献,分析原因,重新构思文章的结构框架,思考如何完整地讲述现有的“科研故事”。
当研究框架清晰了,也是一种跟风的能力!
当你问你的导师或者同学怎么写SCI的时候,大家大概都会告诉你“多看文献,找个类似的模仿”。你一定觉得他们很敷衍。但其实模仿同类文章才是写SCI最快的方法。文章的引言、方法、结果、结论的大致内容和篇幅是多少?埋藏在类似发表文章中的问题。
不断磨练您的语言和可视化技能!
当文章初稿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不断的修改。语言能否用更简洁、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能不能用一些连接词,让编辑和审稿人更容易理解要表达的想法?图表能否在更美观的同时更清晰地表达研究结果?只要他们不断地勤奋,那么就一定会有慧眼明珠的杂志。
注:本研究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国家重点实验室石虎兵、马雪磊团队,充分阐述了循环肿瘤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监视。文章构思新颖,设计严谨,图标形象化程度高。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5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