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资讯(www.lunwensci.com)
SCI期刊实时影响因子的意义和算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SCI期刊有一区二区等区域划分,而划分的重要依据就是影响因子,下面为你分享影响因子的算法!
一进科研就是深似海,SCI估计是科研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了。看SCI文献,做SCI文章实验,研究SCI设计思路,甚至写出SCI风格。今天我们就来说说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F)。
IF作为评价SCI体系的重要参数,自创立以来,争议与荣誉并存。用新参数替换IF的尝试也在继续。比如谷歌学术的评价指标:H指数、H核心、H5指数、H5中值。此外,爱思唯尔集团还开发了基于Scopus数据库的CiteScore评价系统。但IF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今天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如何计算一个期刊的实时影响因子。
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实时影响因子?
计算实时影响因子是许多(但不是全部)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学术硬知识,与许多其他SCI相关背景一样,是一项独特的宝贵能力。比如你今年(2019)需要发表一个IF大于3的期刊才能毕业,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的一个期刊影响因子都是2018年的,这个时候怎么办?能否预测或粗略估计某期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特别是,我能知道我要投的杂志的if比去年不会大幅下降吗?答案是肯定的!
掌握IF的计算公式,就是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自己使用上述方法计算出的IF结果往往与官方发布的IF略有出入。可能的原因包括:最终收录的发表文章数略有不同,最终的引用次数可能有偏差,还有算法修正等一些情况。不过,这些误差都只是细微的,不会影响到弹匣的整体水平波动。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5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