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作为国内知名度和论文载量最高的中文数据库,一直受到学术垄断和借鸡生蛋的质疑。近日,中国科学院因近千万级续约费用计划停用知网消息,再次将中国知网推向风口浪尖。
据《红星新闻》报道,一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发布的电子邮件在网上流传。电子邮件指出,多年来,CNKI数据库一直以其在中国期刊数据库市场的巨大市场地位保持着较高的续订价格。2021年和2022年,中国科学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成本达到1000万,高续订成本是中国科学院暂停合作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证实,自2022年4月20日起,中国科学院将停止使用CNKI数据库,用万方和维普取代。
4月19日,知网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回应,知网和中国科学院的服务未停止或中断,将继续向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协议签订启动。
医学界指出,知网的回应并未提及千万级续订费用和价格上涨。
医学界从中国政府采购网了解到,在广州医科大学2022年中国电子资源采购项目中,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的中标金额为85875元,中国科学院计划取代知网万方和维普的中标金额分别为2.8211元和9.7万元,医学生常用的中国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识库的中标金额为9.75万元。此外,广州医科大学还采购了价值5.8万元的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
除中国科学院外,近10年来至少有6所大学因涨价宣布暂停使用知网:
2012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宣布,由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双方未达成使用协议,该平台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暂停使用。
2013年和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因涨价两次宣布暂停使用知网。据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研究生会报道,2011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增长11%、24%和20%。2010年至2016年(报价)增长132.86%,年平均增长18.98%。
经过两次暂停,经过协商,武汉理工大学再次恢复使用中国知网。
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学校都发出了类似的通知。
2016年4月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一份声明中写道: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谈判,努力争取合理条件,不轻易妥协商家过度涨价。
《中国青年报》曾对此次事件发表评论《谁来管理中国知网的垄断暴利》。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40万元上涨到70万元;自2013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在知网花费了150万元、179.99万元和215.99万元。知网每年涨价10%以上,报价死数,没有谈判余地。
为什么知网每年涨幅超过10%,高校只能咬牙付钱?文章指出:
中国知网也有很强的垄断力——它不仅是国内知名度和论文载量最高的中文数据库,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正式出版博士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由于其独特性,它限制了用户选择使用其他数据库的自由,知网有信心利用垄断地位肆意提高价格。
中国知网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股份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与连年涨价和高毛利率相对应,中国知网向作者支付的稿费非常低,甚至有学者没有收到稿费。
2021年12月,中南财经大学退休教授、经济史学家赵德新指控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国知网收录100多篇文章。赵德新教授将知网告上法庭后,获得70万元赔偿。老人赢了官司,但之后所有的文章都被知网下架了。
一些参与赵德新教授工作的老师不愿意一起起诉知网,因为他们担心文章会被下架或不再包括在内。
昨天,据《长江日报》采访,知网向赵德新教授道歉,至今未与他讨论过论文上架。这显然违背了知网的初衷——分享和传播学术成果。
1月6日,清华大学教授热议后,1月6日,清华大学教授钟伟民曾表示,知网始于挤压学者和期刊的权利。随着知网用户的扩大,学者和期刊离不开知网。因此,作者和学术期刊不仅不敢得罪知网,还经常要求知网。知网似乎成了学术期刊的父母!
中国知网长期以来一直在侵犯作权。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敏告诉中新经纬,大多数论文作者发表论文是为了传播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即使作者知道自己被侵权,他也不会主张扩大论文影响力的权利。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3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