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SCI资讯 > 正文

3年发表SCI论文5篇,第三方医疗机构为科研注入“生命”

发布时间:2022-03-22 09:33: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
  
  十年前,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直言,“我们的大脑遭到了互联网的侵犯”。而之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侵犯再无任何阻力”。
  
  近20年,得益于脑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医生和脑科学家得以高精度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到大脑活动及其大脑结构的精细变化,甚至为手机成瘾和抑郁疾病背后的身体变化,提供了一份可解释的研究证明。
 
  3年发表SCI论文5篇,第三方医疗机构为科研注入“生命”
 
  近日,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与国家级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人口重点实验室合作,再次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进行磁共振大脑结构的深度分析,相继完成两篇学术研究。其中一篇科研成果已于《AKJournals》杂志挂网发布,影响因子为6.756分,具有良好的学术口碑和广泛的影响力。
 
  3年发表SCI论文5篇,第三方医疗机构为科研注入“生命”
 
  早在2019年,安徽医科大学人口重点实验室就启动了此项研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作为项目合作方,持续合作深耕,屡结硕果,已经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SCI上发布5篇论文。
  
  据调查,许多人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每5分钟看一次手机,手机丢了或遗失会感到不安。
  
  2021年3月2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Frontiers inPsychiatry " 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该研究表明,18-30岁的人群中,有38.9%的人报告有“智能手机成瘾”的症状,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此次,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将研究聚焦于“手机对大脑的影响”,分别发表两篇论文:《海马旁回(PhG)-颞中回(MTG)的功能连接调节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PMPU)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来自一项纵向研究的证据》、《身体活动的神经相关性调节问题型手机使用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联》。
  
  在第一份研究中,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通过对本地一所大学的238名学生完成MRI扫描并提取神经影像学结果,首次证明脑区存在对PMPU与抑郁症状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机质,手机成瘾与抑郁症呈正相关,且属于一种与脑功能异常相关的行为问题。
  
  这一结果也提示了预防和控制手机成瘾对于降低青年人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月后,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又溯源而上,探讨了身体活动 (PA) 是否可以减轻 PMPU 导致的心理症状,并影响大脑的神经基质结构。
  
  结果发现,PMPU确实与抑郁、焦虑和压力相关。当身体活动增加时,PMPU与抑郁、焦虑和压力都有下降,反之亦然。而且,当与身体活动相关的左岛叶皮层的脑灰质(INS GMV)体积增加时,也可降低PMPU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在此文献的背景下,研究又进一步扩大了身体活动与心理症状之间的一些神经可塑性机制的证据。
  
  结果也如预期所料,INS皮层与成瘾行为密切相关,但因为成瘾行为参与决策过程,如选择即时奖励,而即时奖励总是与引起强内感受信号的生理状态相关,所以INS可能是连接成瘾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键节点。
  
  这一研究再次证实,身体的一切情绪变动和行为偏好,都在大脑中有迹可循。
  
  长期以来,“当代年轻人人均emo,0点开启网抑云”、“运动带来快乐,运动会上瘾”的身体直觉,终于找到了一份科学解释。
  
  但更重要的是,这两项学术成果,将进一步推动“疾病症状映射于脑网络的人脑连接组学”研究。当越来越多的人类大脑连接组图谱被开发,它们作为绘制复杂神经逻辑和神经精神症状图谱的资源的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未来疾病诊疗不仅可以使用连接组数据集进行性别匹配、年龄匹配,还能精确每位患者的病变部位,从而在个体基础上对复杂行为进行更准确的分析。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365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