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目前中国发表的 SCI 论文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与第一位的美国旗鼓相当。同时,
中国SCI论文的质量与被引用情况也持续提高。但略显尴尬的是,我国论文的撤稿量也同样高企,占世界 44%。
01
中国在世界论文大环境的趋势
SCI 收录中国论文数量占世界论文总数的变化趋势
1、中国SCI论文撤稿占到所有撤稿的44.0%
截止到2020年7月,世界范围内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国有 10,303篇,远远高于第二位的美国4,125篇,中国论文撤稿已占了世界44%,“位居榜首”。
2、2012年来,中国SCI撤稿数量持续上升
中国SCI论文曾在2009-2011年出现可怕的撤稿风暴。随后,于2012年迅速降低到156篇。
但低谷之后,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呈现持续上涨趋势,2019年撤稿数量 536篇,而2020年到目前为止已高达388篇。
2012-2020年中国撤稿占比
3、2020 年中国 SCI 撤稿仍然遥遥领先
2020 年,中国已有388篇SCI论文撤稿,而美国有255篇SCI论文撤稿,英国有124篇撤稿。
2020年1月-7月各国撤稿量
02
中国国内撤稿的深度剖析
看完中国在世界的撤稿情况后,我们来细品下中国国内撤稿情况。通过Retracitondatabase数据统计:
1、2020年1月1日-2020年7月30日共计撤回388篇
1月共计:38篇
2月共计:49篇
3月共计:81篇
4月共计:88篇
5月共计:48篇
6月共计:47篇
7月共计:37篇
2020年1月-7月30日世界各国撤稿论文总计1143篇,而今年最新数据中国论文撤稿量已经高达34%,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2、平均每年撤稿325篇
通过网站Retraction Watch以“China”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剔除非撤稿论文,检索到2012年至2020年7月,8年期间中国学者被撤稿论文2938篇;其中,83%的论文作者为中国大陆学者,17%由中国大陆学者与境外学者共同完成。
3、中国学者撤稿量持续走高
2012年,中国学者被撤稿154篇,2015年,撤稿量猛增到348篇,比上一年翻了一番;2019年,增加到481篇。
这期间发生了一些集中撤稿情况:
2017年4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一次性撤销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来自中国学者的107篇文章。
2020年4月,该集团旗下另一家期刊一次性撤回中国学者撰写的33篇论文。仅2020年1月到7月,中国学者被撤稿达388篇。
4、撤稿论文分布发达城市居多
统计发现,撤稿论文所属的机构分布较广,北京、上海、武汉三地较多,其中北京数量最多,共有69个。这三座城市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机构和大学。
撤稿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分布地区
5、撤稿作者集中高校机构
被撤论文所属机构既包括科研机构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业单位。2938篇被撤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均以高校为主。
撤稿作者所属机构和撤稿数量
6、撤稿论文的十大领域
通过对2599篇论文所属学科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撤稿论文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撤稿量排名前三的学科分别是物理学、基础生命科学、生物学。
撤稿论文所属十大领域
7、撤稿论文超90%发表在开源期刊
调查数据显示,8年来中国学者被撤论文有2444篇发表在开源期刊上,占总数的94.5%,而发表在传统期刊的论文仅有117篇,只占4.5%。
2012-2019中国学者被撤稿数量
《中国科学基金》研究表明,2015年度中国在SCI收录OA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88.6%,OA论文占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为15.7%。
我国SCI收录OA论文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和我国研究评价中强调论文发表数量有关。一些OA期刊尽量多地发表论文以收取更多的费用,放宽审稿标准。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3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