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SCI资讯 > 正文

2022年AD早期学术会议召开,推进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工作!

发布时间:2022-01-14 08:50: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2022年1月8日,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AD外周标志物检测和早期干预联盟主办“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防治学术会议暨‘榕树花’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京线上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的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13位知名科学家和临床专家,进行了前沿性学术分享,展开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深层次对话,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致力于我国及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筛及防治策略的推广。推荐阅读:生物医学材料
  
  响应国家号召,搭建学术平台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AD外周标志物检测和早期干预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2021年1月14日成立,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王蓉教授提出倡议,全国各地15家医疗机构的105位医学专家积极参与,经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批准,以降低AD及相关疾病患病率、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建立AD风险筛查、防控体系,打造沟通合作平台;构建AD“早筛查早知道、早预防早重视、早干预早受益”的标准化体系,并向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寻找到降低AD及相关疾病患病率的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为防治AD贡献力量。
 
  阿尔兹海默症
 
  此次会议中,联盟发起人、主任委员王蓉教授对联盟成立一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汇报。2021年,联盟新加入6家成员单位,包括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成都龙泉驿锦欣慢性病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目前共有21家会员单位,44家个人会员单位。接着,王蓉教授从科研工作、学术交流、科普宣教三个方面进行回顾。科研工作上,以汤艳清教授团队为例,在15个农村和15个城市建立AD人群队列,样本量达1000人,同期健康对照组人群3500例,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同时联盟搭建了认知障碍量表线上筛查平台,为社区筛查提供便捷工具。学术交流方面,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举办参加多场线上活动,并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做联盟成果汇报。此外,科普宣传工作也非常丰富,包括接受央视CCTV-1和央广“健康之声”采访,宣传阿尔茨海默病早发现、早干预的理念,AD早期诊断试剂盒参加2021全国科技周、服贸会等活动,在东北、深圳和成都等地,联盟成员单位都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
  
  国内外专家对话、多角度展开AD领域学术交流
  
  会议开场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彪教授致开幕词,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朝东教授进行了重要的发言。
  
  陈彪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中国已经变得非常严峻,认知障碍是很多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难题,把这一疾病病程延缓,早期控制是老年疾病中心的工作目标之一。联盟成立后做的各项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朝东主任在致辞中讲到,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隐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如何在早期发现,使用比较简单的检测技术来诊断这一疾病,就显得非常重要。AD外周标志物检测和早期干预联盟是王蓉教授发起成立的,运用其研发的外周标志物检测技术,对于社区筛查和临床诊治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方法的无创性、便捷性使筛查和诊断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和南加州大学药学院合作的早期干预措施,也为患者早期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AD发病机制与药物开发
  
  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梁京,介绍了她在AD基础研究领域中针对神经元退行性改变提出的“导向-支撑蛋白理论”,以及她的团队基于小分子黄酮类(D-黄酮)化合物在AD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美国圣约翰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杰教授,以“AD模型中淀粉样蛋白通道的实验证据”为主题,展示了课题组近年来一系列相关工作,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a7尼古丁受体在A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孙中武教授则针对“AD相关基因对脑结构功能的影响”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从基因与脑结构功能的关系入手,诠释了AD的发病机制。
  
  AD综合诊断
  
  近年来,AD的神经心理量表检查和影像诊断标志物领域有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同样进入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领域,为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水平增加了新的助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起浩教授从神经心理量表与AD的精准诊断方面,分享了团队进行人群队列构建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玉颖教授针对额颞叶变性的精准诊断,从病史、症状、神经心理量表、生化检查、影像学等方面做了条理清晰的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指出了诊断的路径。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内科副主任刘军教授从基于MRI的人工智能结构分析,对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做出全面的总结,并为相关领域的同行推荐了常用的数据库以及分析工具。
 
  ad综合诊断
 
  AD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新型临床治疗方法也是本次会议关注的重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汤艳清教授就这个话题,分享了团队近年来用人工智能对aMCI人群进行认知训练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俊教授就AD患者的营养管理和主动健康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疗主任况伟宏教授则针对“痴呆相关精神病”这一临床上不可回避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实用性的方案;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康复医院副院长何霞教授就基层社区进行认知障碍的筛查与康复治疗这一重大实际问题,进行了所在团队的经验介绍和分享。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3524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