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 1849 次被电影公司拒绝后,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 1850 次获得投资,成为男主角。"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蔡海蕊一直勉励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奋斗在祖国基础物理领域最前沿的博士生,蔡海蕊一直潜精研思、磨砥刻厉,发表10篇
SCI论文,荣获国家奖学金、特等学业奖学金、" 优秀研究生 " 等奖励荣誉,参与录制央视科教节目《走进科学》。
" 我知道我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因此我必须坚持笨鸟先飞,我也绝对相信,勤能补拙。" 在校期间,蔡海蕊勤勉刻苦,成绩优异,博士中期考核位列班级第一,综合测评成绩位列材料物理系博士第一。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并于 2020 年获 "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 候选人提名。
百学须先立志。在选择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时,蔡海蕊就坚定地选择了基础物理材料领域的光催化制氢。" 我国能源结构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而氢能就是一种亟待研究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我认为我做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但蔡海蕊的科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多篇高水平论文的背后,是她永不言败的坚持。面对一次次实验失败、一次次推翻假设,她没有被困难击垮,也绝不向失败妥协,而是把握着一切可以把握的时间:午休时光她畅游在学术的海洋中,假期周末她享受在实验的怀抱里。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蔡海蕊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最终得到了丰硕的回报。
在导师的带领下,她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出甲醛去除率高达 97% 的光触媒产品,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研究方向聚焦于太阳能 - 氢能的高效转化,采用 P 原子部分取代 g-C3N4 角位 C 原子以增强光催化产氢性能的策略,对其电子结构进行调控,实现性能 2 倍的提升。
发现传统的 II 型异质结中存在随机电荷传输路径,是限制其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根本原因,针对该问题,设计出具有电荷定向传输路径的新型 II 异质结,其可见光制氢性能提升 4.6 倍。
II 型异质结内的多步传输导致分离效率的降低,构造 Co 原子桥接 g-C3N4 及 Pt 的新型光催化体系,实现性能 145 倍的提升,且同类型催化剂中,产氢性能最佳。
深入研究不同费米能级助催化剂对光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相比于 Pt,所制备的具有更低费米能级的 Pt3Co 有更强的电子俘获能力以及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实现性能 4.07 倍的提升。
目前已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 10 篇,其中 9 篇为一区,累计影响因子超 130.文章被引数近 200 次。一作及学生一作论文 6 篇,均为一区,影响因子为 89.
学术交流方面,蔡海蕊参加全国光催化材料研讨会、中国材料大会等国内会议,曾多次投稿摘要并做口头汇报。
在专心学术研究的同时,蔡海蕊也不忘在其他领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班长和党支部宣传委员,她积极配合支书开展党建活动,同时协助老师完成学院有关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三助一辅工作,担任材料与人类文明课程助教,担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管。
参与录制央视科教节目《走近科学》,为大家科普臭氧的作用。作为物理学院夏令营的志愿者,为营员讲解科研问题。作为实验室的 " 大管家 ",协助导师管理实验室,帮助师弟师妹们开展实验,组织策划课题组团建活动,已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2 人,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目前获得的荣誉终将成为过去时。不能因为一时的荣誉而沉迷,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相信这份对待科研、学术、服务工作的坚持,能让蔡海蕊的价值,不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生根发芽,更在西安交大与中华大地的热土上繁荣生长!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3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