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发表(www.lunwensci.com)
完成一篇论文,最可怕的时刻就是查看评审结果了。等待的过程有多痛苦,收到通知的时候就有多大的压力。毕竟,没有人愿意长时间的努力付之东流。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勇敢面对。本期小编帮大家总结了论文发表中的5个审稿结果及常见的原因,现在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直接拒绝(Reject)
无疑,这是大家最害怕看到的结果,也是漫长学术生涯中无法避免的挫折。虽然被拒绝很伤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选择。了解拒稿原因,对稿件进行合理调整,选择其他期刊投稿。通常直接拒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论文写作题目不符合期刊方向或期刊范围,是对期刊调查和了解不够充分造成的。有的时候,各大类都满足了,只是期刊有更细化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医疗领域尤为常见。例如,护理期刊不接受纯医学内容的论文。如果是这种情况,吸取教训,准确定位期刊后再投递。
2.论文质量不达标,可能是选题过时,科学性不够,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晰,论证不力,创新不够等,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编辑审稿意见修改,重新选择期刊投稿。
3.论文重复率过高,可能存在抄袭或不规范引用。投稿前记得选择正规系统进行抄袭检查。
二、直接接收(Accept)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更容易出现在特刊、社论和征集活动中。论文被接受后,不用太担心,但还是要及时跟进发表、录入系统等事宜。
三、小修改
小修也算是很好的结果,也就是说你的论文整体上得到了期刊的认可,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的瑕疵,比如语法错误,字数,参考文献格式问题等等。收到这样的review之后意见,建议尽量三天内修改,等编辑还有印象的时候再修改。收到录取通知书可能会更快。
四、大修改
与小修相比,大修是指你的论文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修改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回复审稿意见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根据评论一一修改,礼貌用语回复。就算准备放弃投别的期刊,也不能无视审稿意见,修改后录用的概率更高。
五、修改后被拒
这应该是最烦人的情况了,偶尔也会出现。可能的原因是:
1.编辑完成初审并修改回来后,送专家审稿,专家审稿意见为建议拒稿。
2.编辑返回审稿意见后,作者不修改或认真修改,论文仍不达标。
只有了解评审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无忧应对。小编在此希望大家的论文都能顺利发表。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fabiao/5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