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业的深入推进,税费服务领域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主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税费服务各个环节的影响,包括纳税申报、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税务稽查以及税收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凸显了数据安全性不足、法规滞后等风险和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加快税费服务流程再造、强化税务大数据应用、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等建议,以推动税费服务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更好地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税费服务,纳税申报
0引言
当前,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深刻重塑着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背景下,税费服务领域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税费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纳税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诉求,亟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打破发展瓶颈,不断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既给税费服务带来机遇,也带来诸多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对税费服务的影响,推动税费服务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成为亟须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税费服务实际,聚焦纳税申报、税费优惠、税务稽查、大数据应用等关键领域,深入剖析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总结经验做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加快税费服务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和其他市场主体。
1数字化转型对税费服务的影响
1.1对纳税申报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纳税申报方式和流程。在线申报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纳税人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手机App等渠道足不出户完成申报,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时空限制,极大提高了办税便捷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了申报数据的智能化审核,系统可自动比对数据,智能识别错漏项,实时推送风险提示,显著提升了申报的准确性。税务部门可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区块链、电子发票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纳税申报提供了可信、可追溯的数据来源,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申报的真实性,提升数据质量[1]。
1.2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影响
税费优惠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往往面临政策传导不畅、申报资料烦琐、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导致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大打折扣。数字化转型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优惠政策的精准推送和智能匹配,自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高优惠知晓度。其次,在线平台实现了网上申请、受理、反馈,纳税人无须重复报送纸质资料。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智能审核申报信息,提高优惠兑现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优惠数据全流程留痕和追溯,规避违规行为;通过区块链构建部门间数据共享平台,强化协同,增强优惠政策落地的联动性和时效性。
1.3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税务稽查手段的创新和优化,推动稽查方式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监控转变[2]。一方面,大数据分析为精准识别税收风险、实现智能化选案提供了新思路,税务部门可整合涉税数据,运用大数据模型多维度描绘纳税人画像,甄别出疑点企业和风险领域,开展精准稽查。另一方面,数自动比对数据,识别异常线索,大幅提高稽查效率。在线约谈、电子送达等功能压缩了案件办理时长。区块链、电子发票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税收数据的真实性,强化了数据链条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开展数字化稽查提供了有力支撑。
1.4对税收大数据应用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为税收大数据应用开辟了空间。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推动税务部门加快构建覆盖全税种、全流程的税收大数据体系,形成了立体化、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模型日渐成熟,数字化手段赋能税收执法、政策制定、纳税服务等领域的效用更加凸显。①税收大数据应用优化税收政策。运用大数据分析,可多角度评估税收政策实施效果,准确识别税收风险点,有助于调整税制,增强税收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②税收大数据应用推动精细化管理。通过挖掘纳税人缴税申报行为的规律,可实现对纳税人的分类分级管理,并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促进税收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③税收大数据应用助力精准执法。利用大数据分析可揭示税收执法的薄弱环节,并模拟推演执法场景,从而优化稽查案源选案,科学配置执法资源,有力提高税务稽查的精准度和威慑力。目前,税收大数据应用仍面临一些短板和挑战,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存在质量问题,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健全,数据分析应用中的模型算法有待进一步优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制度规范亟待完善,等等。
2现阶段税费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息孤岛”问题突出
当前,税费服务数字化转型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信息孤岛”问题仍较为突出,制约了税费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一是部门间数据共享不足。税务、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各自掌握纳税人信息,但由于数据共享不畅,难以形成对纳税人的全景式洞察。部门间数据资源分散,影响了税费管理的协同性和一体性。二是各级税务机关间的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省、市、县各级税务机关的数据尚未实现全面贯通,纵向数据流转机制不够完善,削弱了税务管理的一盘棋效应。三是不同税种、业务系统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多头采集、重复归集现象较为普遍,数据口径不一致影响了数据整合和关联分析,大数据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四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合规性问题凸显。在大数据共享应用过程中,不同部门、系统对数据权属和使用规则的界定尚不明晰,可能引发数据越权使用、信息泄露等风险。“信息孤岛”割裂了税费服务的数据链条,影响了对纳税人的精准画像和个性化服务,制约了风险的联防联控,是当前亟须突破的重点难题。
2.2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海量税收数据是数字化税费服务依据的宝贵资源,但当前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影响了税费服务数字化转型成效。具体而言,数据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①部分纳税申报数据失真、残缺,冗余问题突出。由于缺乏系统的数据清洗机制,纳税申报数据中存在不少错漏和重复内容,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部分纳税人申报不实、漏报少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②不同税种、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不统一。由于数据口径差异,同一指标在不同系统中的统计值可能不一致,共享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数据的比对和综合利用效率。③基础数据库不够完善,外部涉税数据获取难度大。部分纳税人的注册登记、财务会计等基础数据不够全面准确。由于数据采集渠道受限,一些外部涉税信息如海关数据、工商数据等获取难度较大,影响数据的全面性。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据质量亟待提升。相比大企业,这一群体的涉税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普遍偏低,财务核算不够规范,申报数据差错率较高,成为数据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2.3业务协同有待加强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等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综合治税、联合办税等方面,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仍存在不足,影响了纳税人的获得感。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跨部门业务流程衔接不够紧密,纳税人需要在多部门间来回奔走办理;二是线上线下融合不足,部分事项未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跨区域通办便利度有待提高;三是部门信息系统对接不充分,业务流程存在差异,影响“一站式”“一网式”办理效率;四是内部业务系统整合有待深化,业务协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技术手段对优化再造业务流程的支撑不够充分。
3推进税费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3.1加快推进“互联网+税务”建设
首先,立足纳税人需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全面构建覆盖税费服务各领域、各环节的“互联网+税务”体系。这要求全面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持续拓展网上办税事项和服务功能,力争实现办税缴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让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腿。其次,积极布局移动税务,加快构建面向个人的掌上税务平台,开发适配智能终端的移动办税应用,使纳税人享受到随时随地、便捷高效的移动税费服务。再次,注重创新和探索,推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实景办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问答、视频面审等新模式落地,营造身临其境、互动友好的线上税费服务氛围。借助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技术,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推送、风险提示、申报辅导等增值服务。最后,统筹推进发票、社保费申报等应用系统的优化升级,强化其与“互联网+税务”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线上税费服务格局[4]。
3.2优化税费服务流程
首先,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对标先进服务理念,优化税费服务流程。重点是推行申报表单“免填单”服务,避免纳税人重复填报;大力精简办税资料和环节,进一步缩短办税缴费时间。其次,创新容缺办理、容缺退税等便民措施,切实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健全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办税。再次,积极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防范税费服务流程风险,增强办税缴费的安全性。最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更加精简高效、务实便民的办税缴费流程,切实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这是推动税费服务整体升级的关键举措。
3.3强化税务大数据挖掘和应用
首先,聚焦税务应用场景,强化内外部涉税数据整合共享,完善国家税收基础数据库,提高大数据的广度、深度、精度,夯实大数据应用基础。其次,创新、优化大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在纳税评估、风险识别、政策分析等方面持续发力,赋能税务决策,提升税务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再次,运用大数据精准画像纳税人,匹配个性化服务,做到“千人千面”;拓展大数据在税收调控、执法、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税费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加强大数据中心和分析平台建设,夯实税务大数据应用的软硬件基础;充实大数据人才队伍,提升大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
3.4加强税务数据安全与纳税人权益保护
首先,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切实加强税务数据安全治理,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为税费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制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从源头防控数据泄露。其次,严格落实数据隐私保护措施,规范数据授权和审批流程,防止数据被越权、非法使用。优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数据使用全程留痕和动态监管,确保数据安全可追溯、可管控。再次,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堵塞安全漏洞;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第一时间感知并处置数据安全威胁,全力保障税务数据安全。最后,拓宽纳税人权益救济渠道,及时、妥善处理纳税人诉求,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5]。同时,加强税务数据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数据安全意识和能力。
4结束语
数字化转型是税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税费服务领域亟须厘清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把握发展机遇,直面风险挑战,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谱写税费服务现代化新篇章。通过加快“互联网+税务”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大数据赋能、加强法治保障、筑牢安全防线等一系列务改革举措,不断破解数字化转型的堵点、痛点问题,持续打造高效统一、便捷智能、安全规范的数字化税费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持续增强纳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站在新的起点,唯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推动税费服务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才能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和其他市场主体,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税务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振国.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与智能化改造探讨[J].国际税收,2024(3):69-74.
[2]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课题组,张德志,张柯达,等.数字化智慧化税费服务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思考[J].国际税收,2023(5):58-63.
[3]潘孝珍,潘汪哲.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税费成本的影响[J].税收经济研究,2023(2):36-47.
[4]崔永贵.税务系统智慧绩效建设的路径与方法[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20-24.
[5]杨培丽,张仲芳.S集团构建数字化税费共享服务与管控平台的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2(14):54-5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8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