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科教育中印象最深的环节之一,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然措施。文章融合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介绍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毕业设计量表和促进就业而开展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OBE理念,毕业设计,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改革
0引言
党的二*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号召,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生源多元化、个性差异明显等现实问题,使得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OBE教育理念倡导围绕学生取得的学习产出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即将学习产出的定义、实现与评价三方面有机结合[1-2],从而构成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既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契合应用技术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发展需求。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综合性实践环节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在本科教育阶段提升学生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并非是脱离本科教学环节的,其主旨仍然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应在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与教学质量中做到相辅相成。对此,黑龙江东方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结合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将为相关行业培养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现有能力与素质为基础,在毕业设计一系列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尝试,力求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满意度。
1毕业设计教学状况分析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比较紧密,企业用人需求带有鲜明的行业特征[4],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在后疫情时代必然需要对自身人才培养体系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变。因此,本专业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融合进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多方听取用人单位建议,使毕业设计贴近工程实际,通过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生对高质量毕业设计需求不充分、参与积极性不高,一直是制约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5-6]。在切身参与毕业设计相关工作中之前,学生通过口耳相传将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答辩这一环节上,故而理所当然地将毕业设计相关工作认定为对科研创新能力、知识储备与实践动手能力的考验,即对过去大学学习成果的检验。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对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有所了解,而指导教师的任教科目、教学方式甚至于性格都成了学生选择的依据。这种错误往往使得学生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消极怠工,教师发现指导学生必备能力欠缺而过分耗费精力与时间[7]。
2改革内容与实践
2.1明确目标与检验能力
经过实习阶段的实践检验,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求职方向有了一定规划,部分学生有了心仪的岗位,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初步融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自己的体会。因此,本专业鼓励学生明确自身主观意愿与需求,将之作为毕业设计的突破点,提升学生对待后续工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对少部分自我认知不充分、需求不明确的学生,则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量表,在与教师沟通后确认目标。毕业设计不是学生或指导教师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师生之间秉承共同理念紧密协作的学习过程。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第四学年第二学期的任务。在此之前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根据自身素质与兴趣爱好掌握的实验(践)操作、数据处理与统计、制图与软件运用和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虽然各有高下,但这些是完成本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主要支撑。企业看中应届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则依次是沟通协调、综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技能与方法、软件使用和专业知识[8],去除与旧有教学目标中相同的部分,将企业需求的能力规划为“管理与协调”。据此将实习阶段企业给予学生的评定结果,以及实习指导教师与对应学生的上级领导或同事沟通后给予的评价,作为“管理与协调”这部分评分的量化依据。
“实验(践)操作”部分由四门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以及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成型加工、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成绩整合而来。在“数据处理与统计”评分中,除了考量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等经典数学外,也将实践计算包括在内。“制图与软件运用”反映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AutoCAD应用基础、塑料成型模具设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评价相对灵活,除作为重点参考的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成绩以外,也将选修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成绩列入统计。
上述五个评价指标可以形成直观的学生毕业设计量表,图1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毕业设计量表。
2.2扩大范围与融合就业
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一直是毕业设计选题时的主流选择方向,因其既有较充分的实验条件,又有必要的研究基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时间短、容错率低和缺少器材等给毕业设计实验带来的难题。但这种选题方式不仅范围小,也必然面临着与同届或临近几届学生论文题目相似度高的问题,同样也必然与部分学生的择业需求有所差异。
在OBE理念指导下,本专业以学生在毕业设计量表中体现出的素质能力提升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领会或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商定选题。尝试突破传统工程价值观的局限,将生态环保、沟通管理、艺术审美、传统文化和职业伦理道德等现代工程价值观引入到确定选题的过程中。
不同岗位实习学生相互之间的多次交流不仅能激发准毕业生的倾诉欲,也能减少因对教师职业敬畏带来的沟通不畅。学生除了在选题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主观意愿,也能够在后续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并且以继续充实自身为出发点正视毕业设计系列工作。
例如,学生A的毕业设计量表显示其“实验(践)操作”“数据处理与统计”“制图与软件运用”方面的能力基本达到毕业论文写作需求甚至毕业需要。但与学生A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沟通后显示,该生虽然能够完成企业给予的任务,但主动性欠佳,也缺少对启发引导性任务的思考。该生以升学为目标并不重视实习,虽然符合传统理工方向毕业生的要求,但与“新工科”内涵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方面仍有差距。所以,该生的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对企业管理相关内容作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该生在“管理与协调”相关的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提高。
又如,学生B计划在模具制作企业中找到心仪的工作,因此希望毕业设计能够成为求职阶段的助力。该生“数据处理与统计”“制图与软件运用”和“管理与协调”方面的能力确实可以支持其择业选择,故该生的指导教师给出了“模具设计”相关的选题供其选择。学生B接受良好,在毕业设计各阶段均可以积极主动地围绕指导教师给予的建议开展工作,以在毕业设计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升其求职竞争力。
再如,在检测企业实习工作时,学生C发现在国家标准允许的实验条件下,同一个检测对象相同项目的多次检验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学生C在“管理与协调”评价中的表现充分认证了其出色的工作能力,但其“数据处理与统计”的相关素质仍需加强。因此,经过企业允许,该生的指导教师鼓励学生C,以“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评定”为研究方向确定选题,力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算对工程实践的意义。
2.3注重提高与多元评价
在同一毕业设计小组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对阶段学习成果的认识,将个人的学习进步转化为小组其他人的动力。在实施过程中,本专业指导老师弱化了学生之间的比较,使毕业设计对学生素质与能力提高的目的更加凸显出来,尽可能降低学生感官中优劣筛选的认知,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使毕业设计目标和人才培养目的相匹配。
相较于其他教学科目,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自由度与灵活性使其在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上都有特殊的要求。本专业在提升学生能力的主体目标下,使学生明确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注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与素质养成,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毕业设计,以达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促进良性循环。
毕业设计成绩分为指导、评阅、答辩成绩三个部分,各部分占比与考查内容如表1所示。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考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外,在毕业设计结束阶段还需再次进行能力与素质评定,应注意必须体现出学生的差异化特征,结合选题时学生的主观意愿评价学生预设成果的实现程度。根据学生毕业设计中涉及的方向安排评阅教师,必要时安排两位或多位评阅教师从不同专业考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得到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共同认可,取得两个合格以上的成绩后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
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在学生答辩过程中,需验证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与实用思维。此外,答辩过程中的“问”与“答”,在考察验证以外也需体现出教学环节应有的启示引发作用;在“辩”的过程中,答辩委员会成员引导学生思考,肯定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观念。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答辩过程,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开阔自己的科研思路,由毕业设计工作实现教学增值。
3改革效果与持续改进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本专业开始实施由“实验(践)操作”“数据处理与统计”“制图与软件运用”“文字理解与运用”“管理与协调”五个因素生成每位学生独有的毕业设计量表,结合学生的主观意愿灵活选题。以学生期望的能力与素质的增强作为目标导向,围绕此目标展开后续教学,鼓励学科交叉以突破学生思维定势,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生A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认识到科研成果落地的重要意义,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注重“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培养;学生B接受行业专家的鼓励与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内容,积极谋求心仪的岗位;学生C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认识到统计学在分析数据中的作用,自学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在指导教师与工作单位的鼓励下计划整理发表自己的毕业论文;。
在践行上述毕业设计改革时,本专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地区相关行业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型企业数量、营商环境相对较弱,地方型应用技术型大学招生数量虽保持在稳定范围内,但生源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下滑趋势,这给多元化评价毕业设计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此外,地方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师生比方面较弱,博士占比也远远不足[9],因此要进一步扩大自有指导教师数量,既能降低选题阶段教师的工作强度,又能支持学生完成专业跨度较大的毕业设计,有利于开发更多可融入的思政元素,加深立德树人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作用。
4结语
基于OBE教育理念,毕业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应围绕预期学习产出来开展。在应用技术型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初步践行毕业设计改革,围绕学生毕业设计量表,鼓励学生认识并提出自身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展,灵活分层次、分对象进行评估。这些摸索与实践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养成、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希望能够为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仲年,许兰娟,张丽娟.基于OBE理念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大学化学,2021,36(5):178-189.
[2]董智云,席福贵,秦璐,等.基于OBE理念的有机化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与研究[J].化工管理,2024(8):50-54.
[3]雷庆,王金旭.高等教育研究应更多关注高校的教与学[J].中国高教研究,2022(3):88-93.
[4]丁玉强,朱亚先,宋丽娟,等.新工科项目“地方(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应对产业变化的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的实施[J].大学化学,2020,35(10):33-39.
[5]路朝阳,梁小玉,李亚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10):90-96.
[6]温永红,王世颖,高洪涛,等.新时代背景下省属高校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9):7-12.
[7]刘景华,田晖,杨丽洁,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3(18):121-123.
[8]付金柱,包晰莹,胡永杰.OBE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专业实习与就业状况反馈研究[J].理论观察,2022(4):158-164.
[9]银锋.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基于14所民办本科院校2019—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大学,2023(31):165-17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8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