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11:49: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包含5个准则层指标、20个方案层指标的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通过权重分析得出准则层中权重值最高的指标分别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融合的结果,这说明高校在业财融合实施中容易受这两个因素影响,具体实施时应重点关注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一流”建设,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旨在全面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双一流”建设不仅关注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还强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在“双一流”建设中,业财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对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业财融合指的是在高校内部,将学术研究、教学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整体战略目标的过程。然而,尽管业财融合逐渐被高校重视,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评价体系缺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该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明确的业财融合发展方向和改进策略,还能有效监控和评估业财融合效果,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
 
  1高校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指把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流程衔接、协调、嵌合和优化等方式提高运营的整体效率、质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过程[1]。“双一流”建设需要在人员引进、基础设施、教学科研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这迫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向科学化、合理化、流程化方向转型发展。高校业财融合应从学校战略层面出发,将“资金流”“财务关系流”与“业务流”相结合,抓住业财关键点,优化财务运行机制,使学校各部门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效益和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2]。
 
  2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方法将复杂决策问题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决策者作出一致的、可靠的决策。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3]。
 
  (1)建立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从目标层、准则层到方案层,形成一个层次结构。目标是最高层,然后是一系列准则,最后是方案或决策选项。
 
  (2)构建判断矩阵:在每个层次的两两因素之间,通过专家判断或者实际测量,构建判断矩阵,表示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假设A层因素中Ai与下层A1,A2,…,An有关联,从而得到判断矩阵A:
 
\
 
        式(1)中,aij 数值确定通常采用 1-9 标度法确定。表 1 为 1-9 标度法数值定义。

\
 
  (3)计算权重:利用判断矩阵,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每个因素的权重。这一过程涉及特征向量、特征值等数学概念,通过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假定判断矩阵A中各个行元素之积为Mi,计算方法如下:

\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并结合文献法,得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
 
  由图1可知,该评价体系准则层包括5个指标,方案层共计20个指标。
 
  3.1权重计算
 
  3.1.1准则层权重计算
 
  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准则层判断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得到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0.026 3,这说明构建判断矩阵满足要求,由此得到业务流程整合、信息系统融合、财务数据集成、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的权重,分别是0.144 2、0.247 8、0.051 1、0.465 3、0.091 7。
 
  3.1.2方案层权重计算
 
  (1)业务流程整合。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业务流程整合判断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业务流程整合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0.038 3,这说明构建判断矩阵满足要求,由此得到流程图设计的清晰程度、流程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的程度、协同工作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权重,分别为0.450 0、0.318 2、0.077 2、0.154 5。
 
  (2)信息系统融合。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信息系统整合判断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信息系统整合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0.036 2,这说明构建判断矩阵满足要求,由此得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和通信效率、系统更新和升级的灵活性、不同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权重,分别为0.369 6、0.076 7、0.477 1、0.076 7。
 
  (3)财务数据采集。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财务数据采集判断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财务数据采集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0.041 3,这说明构建判断矩阵满足要求,由此得到各类财务数据是否完整涵盖、数据录入和存储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可信度权重,分别为0.186 5、0.474 8、0.291 9、0.046 8。
 
  (4)绩效管理。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绩效管理判断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绩效管理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0.074 3,这说明构建判断矩阵满足要求,由此得到是否涵盖了关键业务和战略指标、指标的权重和关联性、实际绩效与设定目标的达成情况、绩效评估对员工和部门的激励效果权重,分别为0.306 6、0.474 0、0.167 6、0.051 8。
 
  (5)风险管理。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风险管理判断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法步骤得到风险管理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0.092 7,这说明构建判断矩阵满足要求,由此得到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识别和评估、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已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的有效性权重,分别为0.065 5、0.324 3、0.507 6、0.102 6。
 
  3.1.3复合权重计算
 
  层次分析法中最终将各个层次的权重进行综合,得到最终的复合权重,用来指导决策。表2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的复合权重结果。
 
  \
 
  由表2可知,准则层中绩效管理权重值最高达到0.465 3,其次为信息系统融合,这说明高校在业财融合中需要关注的是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融合。复合权重结果表明指标的权重和关联性权重值最高。
 
  3.2结果分析及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可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在业财融合中需要重点关注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融合。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
 
  (1)绩效管理方面。高校应将绩效管理与业务战略相结合,制定出明确、可行性强但又具有挑战性的绩效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权重和关联性分配方面,则应对各指标在整体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分布、协同关系进行评估,实现对业务的深入了解。另外,加强绩效管理评估结果的应用,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对员工和部门进行激励或奖惩,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员工的积极性[4-6]。
 
  (2)信息系统融合方面。首先,高校要关注信息系统的互通性,重点关注数据接口、通信效率、系统更新及升级后的灵活性等。其次,应重点评估不同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再次,实现信息共享时,应将各部门信息共享程度、协同沟通机制完善度等作为评估重点。最后,应注重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信息系统融合过程中有较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4结束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高校可以从目标、准则、具体方案等层面全面评估业财融合的各个方面,找出最应该关注的因素,如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融合等,从而对业财融合策略进行改进,提高业财融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亚星,李心合.重构“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20(7):15-22.
 
  [2]梁勇,干胜道,黄娅.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22(2):160-165.
 
  [3]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7):93-100.
 
  [4]刘罡.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24(2):14-18.
 
  [5]刘佩,刘仁芝.高校二级学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3(21):67.
 
  [6]江书军,邓茹.高校整体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设计:基于绩效管理需求导向视角[J].财会通讯,2023(20):167-17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8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