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营销实务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文章从职业需求出发,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基于职业需求的教学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评估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加强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等,以期提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并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育改革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职业需求,市场营销实务,高职院校
0引言
市场营销对企业可持续获取利润至关重要,它包含了市场环境分析、市场定位、产品销售方案设计、销售渠道管理以及销售推广等多个重要环节。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应用技能,让学生能够在市场营销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市场营销也在持续地创新,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挑战。因此,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就成为目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持续改进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实际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并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1.1适应市场变化,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市场营销领域充满活力、竞争激烈且不断变化,这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寻找营销机会,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来应对市场上的各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营销逐渐从传统的推销模式向网络营销转变[1]。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的方式和策略也在持续变化,包括网络营销、内容营销和直播营销等。这些变化都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运用新的工具和平台来拓展市场和客户群体。
1.2理解消费者需求,具有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家深入洞察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合适的营销战略和组合方案,并能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体验。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如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人员需要具备更出色的沟通技巧,以便建立和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1.3适应企业发展,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职业素养则包括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责任感、诚信度等方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能够理解和尊重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工作。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与团队成员一起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团队协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营销的整体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2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缺乏职业导向
当前,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缺少职业导向,与行业和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也未能及时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第一,目前的课程设计过于偏重理论,没有充分考虑市场营销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性,也没有按照市场营销的实际工作流程和任务进行课程的分类和组织,这导致了课程章节之间缺乏深入的逻辑联系,难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2]。例如,在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中的市场研究章节和消费者行为章节的教学中,市场研究章节过于集中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上,而消费者行为课程专注于理论模型,两者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学生可能无法将市场研究中的数据应用于理解和预测消费者行为。第二,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教学观念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脱节,教学内容也未能跟上市场发展趋势,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需求。第三,目前的课程内容与市场营销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明显不匹配。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未能及时地更新和调整,也没有涵盖市场营销的新领域和新技术,如数字营销、社会化营销、内容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等,课程内容过时,无法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2.2实践教学不足
现阶段,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在与企业的对接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这使得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习和实训机会,进而导致他们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首先,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占比明显不够,没有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标准,将实践教学视为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焦点,也没有整合到整个教学流程中,更没有与理论教学结合,这导致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不够充足,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其次,目前的实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工具,也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模拟实训中心等设施,这导致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足,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面临诸多挑战,如教材内容过时、教学工具和设备陈旧、实验室设备不充足、实训基地缺少合作伙伴以及网络平台功能过于简单等。同时,教师知识未及时更新,没有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没有拓宽教师在市场实践和企业交流方面的渠道,导致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营销的最新发展趋势脱节,不能掌握市场营销的新领域和新技术,不能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案例,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2.4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体系仍面临若干问题,如评估标准模糊、评估手段缺乏科学性、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以及评估反馈延迟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以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这类问题使得教学评估无法真实地呈现教学的真实状况,也不能有效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更不能为教学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无法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3.1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成了课程教学的根基和中心,决定了课程的目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估等多个层面。为了更好地达到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课程体系应当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结合市场营销的实际经验和案例来设计课程内容。第一,调整课程设置,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市场营销工作的关键步骤和各个环节,将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细分为4个主要模块: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4C营销策略和营销效果评估。每个模块都包含了众多主题,而这些主题都与一个或数个职业技能有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他们的专业特性挑选合适的教学主题授课。比如,市场调研分析模块包括了市场调研的目标、方法、工具和技巧等方面的主题,相应的职业能力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市场调研报告的编写和展示能力等。第二,更新教学内容,贴近市场营销的实际发展。根据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结合市场营销的热点和难点,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市场营销的前沿知识和案例,如新零售、全渠道营销、会员营销、网络营销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的最新动态与趋势,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三,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和实验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2实施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不仅是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还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手段。高职院校应当最大限度利用实践教学的优势,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并采用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3]。第一,将市场营销的整个工作流程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将其细分为市场分析、营销策划、营销执行和营销评估等多个阶段。第二,与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入了解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有效地解决市场营销问题,从而增加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实战经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第三,将操作教学设计成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参与,从市场研究到制定营销策略,再到执行和评估营销活动,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项目。这不仅帮助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还培养了他们在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第四,借助实验室这一辅助平台,建立和优化市场营销实验室,并配备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各种软件和设备,如市场调查软件、网络营销平台和模拟营销系统等,以便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市场营销的模拟实验和虚拟实训,从而提升市场营销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3建立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优化调整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将课程知识体系与技能训练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整体强化[4]。其次,持续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项目评价、案例评价以及作品评价等,确保教学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职业能力。最后,及时向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评价的结果,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评价的反馈来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3.4加强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支柱,还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第一,需要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制定教师的招聘和选拔标准,优化教师的结构和配置,以确保教师能够满足市场营销实务教学的需求[5]。第二,需要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加教师在市场实践和企业交流方面的机会和渠道,使教师能够掌握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市场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第三,需要构建和优化教师职业成长和评估机制,提升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增强教师的荣誉感,确保教师能够充分体验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乐趣,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第四,需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他们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建立一支充满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市场营销教育团队,从而提升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革新,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实际教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实务教学方面必须持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培养出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具备关键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价和优秀专业的教师队伍,实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吕茜茜.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39-43.
[2]张俊娟,赵剑伟.如何上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158-159.
[3]孙海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22):175-176,179.
[4]杨珩.“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7(6):64-66.
[5]刘浏.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23(30):165-16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