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基于 OBE 理念的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4:52: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尽快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金课”打造,并能够融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的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文章以国际商法课程为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完成学习目标、课后实践巩固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提出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保障措施,以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更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关键词]国际商法,OBE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0引言
 
  通过技术手段引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持续改革,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重要途径。OBE理念强调,教育者应该清晰地把握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并通过课程设置明确要求学生获得这些预期的能力。教育结构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教育过程不能成功培养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教育过程应被重构。对于国际商法课程来说,重构国际商法课程结构,是优化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手段之一。如果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取得最佳效果[1]。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系统性地弥补国际商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
 
  1国际商法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国际商法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修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是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主体地位。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商学与法学的学科交叉课程。本课程安排于本科教学周期的第三学期,共48个学时。国际商法与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具有密切的联系。以上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是学习国际商法的基础。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知识是国际商法知识在国际投资中的应用。
 
  1.2课程设置要求
 
  国际商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各门类法律联系业务实际和商业实际,并能够应用国际商法中各个门类法律的基本原理、理论与法律逻辑分析和处理国际、国内商事活动中的法律实务纠纷。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以能力为本位,以知识应用为主线,突出学生个性化特点,并要求紧密联系业务实际。本课程要求结合地方性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理念,秉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的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国际商法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能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并能应用于分析、解决具体的国际商事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
 
  1.3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商事法律的内容,系统学习国际商事行为法和商事组织法。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能够联系前导、后续课程,如与理论课程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和实践课程国际结算的课程知识相结合。
 
  1.4课程目标
 
  1.4.1知识目标
 
  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法、行为法两部分主要内容。掌握国际商法的具体内容:合同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票据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商事组织法。
 
  1.4.2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企业的类型、组织特点和责任特点;能够分析企业纠纷的实际案例;能够树立知识产权的法律观念;能够审查基本的知识产权申请;能够拟定较为完备的国际商事合同,具备审查国际商事合同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辨别各种国际商事活动中的法律关系;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1.4.3素养目标
 
  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立法精神。学习完国际商法这门课后,能够产生解决商事法律纠纷的乐趣。理解公正、平等、救济、人权、诚实、信用的法律精神。
 
  2基于OBE理念的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上述能力的培养需要全过程的教学支持,同时,能力的培养仅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实践教学才能实现[2]。笔者从OBE的教学理念和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出发,遵循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开展国际商法课程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给予学生更多探索知识目标的空间;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实现能力目标;在寓教于学中,要求学生明确素养目标。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由浅入深归纳为由知识获取到测评4个阶段,分别对应课前到结课4个阶段,不同阶段要设定对应的能力要求[3]。因此,笔者从以下思路进行基于OBE理念的国际商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利用教学平台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和复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教学平台保障教师与学生知识共享;线下课堂的教学则主要承担重点、难度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实现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中心进行学习能力培养;课后则强调复习、答疑与知识拓展。下面按照教学顺序,对基于OBE理念的国际商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2.1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前安排预习内容和预习资料,包括本节的学习知识目标、相关法条、法律法规和课程学习视频,并安排预习知识检测。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上述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前预习知识检测,并及时检测预习情况和效果。学生预习的情况由教学平台做好相关记录,并形成统计数据,教师根据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本节课教学方案,以此实现因材施教,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同时,将学生预习情况形成的统计数据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主形成知识理论框架,寻找知识盲区和提出创造性问题,从而为线下课堂制定教学任务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教师针对学生学情设置能力目标提供保障。同时,课前预习也可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课中授课
 
  教师在此阶段要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即引导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分析实践案例。如果是案例分析课,教师则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给予每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一些需要分组讨论或合作完成的项目式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现场通过现代多媒体工具(学习通、雨课堂等)进行分组,并引领和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为提高课堂学习任务整体完成效率,教师在线下授课阶段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辅助完成一些教学目标,以节约时间,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在课中授课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学生角色扮演、模拟小法庭、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此外,为实现素养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穿插法、重复法、演述法。其中,穿插法是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重复法是详细解读课堂中重复出现的法条、立法精神;演述法是指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加深其对法律法规的理解。
 
  2.3课后复习、答疑与拓展
 
  课后,教师按时通过教学平台将作业发放给学生,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并尽可能通过课后的讨论、复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讨论题和案例分析题可由学生匿名互评,再交由教师批改、答疑。教师在本章节教学目标达成后,将试题和答案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全部提交作业以后,教师再对答题情况和分数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自己在课堂上录制的讲课视频或精心制作的微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应向学生分享最新的社会热门案例,并将与课程相关的经典文献分享到教学平台,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基于OBE理念的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保障措施
 
  3.1积极建设线上教学资源
 
  以目标为导向的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平衡,线上课程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精心打磨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维护并不断更新网站上的课程内容,持续思考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融合,以实现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资源物尽其用。学生和教师都应及时在课程网站上分享生活中的案例,教学相长。课程网站的学习资源应包括教学课件、微课小视频、学生分组查找和分享的案例、学生制作的小视频、相关知识的背景资料、前沿和经典的文献资料、最高法的典型案例、作业题库等。课程网站学习资源的建设原则应该是难易适中、形式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统一,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各种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资源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否体会到趣味性,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国际商法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在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中依然能体会到乐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融入巧思。教师要精心制作或者搜集与重难点知识相匹配的各类微视频资料,供学生随时、随地、反复观看,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
 
  3.2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高校要积极组建一支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团队。一方面,高校可以招聘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5]。总之,高校要通过外聘内培的方式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开展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保障。
 
  3.3注重课后教学反思
 
  每次课程讲授结束之后,授课教师都应该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具体评价结果,同时对自身授课效果进行具体评价[6-7]。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课后教学反思。同时,教师要思考什么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授课方式,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创新授课方式。
 
  3.4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助于直观地展现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8-9]。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在线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数据统计结果纳入期末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水平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增加激励性评价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要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阶段性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20%(课堂互动、随堂练习、小组角色扮演),课后作业占10%,阶段性期中考试成绩占10%,以上共同构成平时考核成绩(合计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各项成绩和总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
 
  4结束语
 
  国际商法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际商事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分析研究国际商事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总结国际、国内有关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理论和判例的经验,为学生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律知识基础,并提供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国际商法课程的性质、要求、内容和基本目标,然后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最后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国际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保障措施,包括积极建设线上教学资源、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注重课后教学反思以及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以期为高校提高国际商法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宏芸.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结算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20(7):142-144.
 
  [2]郭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TCEP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结算课程》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2-128.
 
  [3]谭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6):51-53.
 
  [4]黄广群.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8):1-3.
 
  [5]田晓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元制”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23(2):5-7.
 
  [6]杜心怡.应用型本科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法制博览,2020(33):152-153.
 
  [7]孙明红.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1):40-43.
 
  [8]陈韶韵.OBE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3(17):51-54.
 
  [9]翁晓斌,何晴霞.大学英语语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J].科教导刊,2023(30):134-13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361.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