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优化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19 14:54: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以S高职院校为例,梳理其在此背景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内部审计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优化路径
 
  0引言
 
  “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其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学校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参与内部治理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高职院校应对外部监管、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十*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十*五”时期国家审计工作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治理提供了依据并注入了动力[1]。因此,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利于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S高职院校作为2019年成功入选第一轮“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加强内部审计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双高计划”背景下S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建设取得的成效
 
  1.1“引”“育”并举,打造专业的审计团队
 
  首先,解决审计有“岗”无“人”的问题。2020年之前,S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岗位一直空缺,未配置专业人员,常规审计工作很难开展。随着“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学校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2020年调会计专业中层干部至纪检监察审计室负责审计工作,抽调财务处一名专业人员到专职审计岗位,并于2021年引进了一位审计专业的“海归”担任审计专干,从根本上解决了专职审计队伍有“岗”无“人”的问题。其次,“理”“实”融合培育,提升审计业务能力。S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好成绩:2020—2023年立项省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省级质量年报收录审计案例1个,在学习强国等媒体上发表深度报道1篇。同时,学校很重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专业培训、实践学习。学校派出审计人员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每年做到全员轮训;先后选派多人到市委巡察办,参与审计督查;对第三方审计服务进行全程监控,在实践中学习本领。
 
  1.2建章立制,扎紧审计监督的制度“篱笆”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主要是相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学校内部的审计制度两个方面。目前,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中央、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与相关文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时期,与S高职院校有关的新出台的部分审计文件如表1所示[2]。

\
 
  S高职院校以上述制度文件为引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修订和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审计工作有据可依。首先,修订内控制度。S高职院校梳理并修订了已经出台的内控制度,如经费报销、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等十余项制度。其次,印发《内部审计工作规定》《S高职院校2020年中层正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等审计工作文件,建立了内审制度体系架构。
 
  1.3经责审计全覆盖,坚持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2020年11月,S高职院校分批次启动对学校所有中层正职干部进行离任(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经责审计全覆盖,翻开了S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新篇章。其次,工程结算审计聚焦“双高计划”建设。“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量大,成为整个学校的聚焦点,亦是风险点。审计工作实时紧盯重要建设领域、重要负责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扎实做到学校建设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最后,专项审计突出重点。开展专项审计,坚持对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切身利益的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科研、学生招生、教职工招聘、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等事项进行重点关注,审计过程中形成了“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审核制度,明确各层级的经济责任。

       1.4打好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组合拳”
 
  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同为监督,主体和目标大致相同,具有良好的协作基础。S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室立足审计与纪检各自的优势,充分整合监督资源,打好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组合拳”[3]。审计前准备阶段,将纪检重点关注的事项纳入审计计划内容和实施方案统筹考虑。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与纪检人员定期联动协商分析。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整理发现的问题,将存在廉洁风险的问题作为线索反馈给纪检人员。通过共商共建联动,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形成了纪检与审计内容互通、过程联动、结果共享的工作机制。
 
  2 S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组织机构设置而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将审计职责划归其他部门,如财务处、纪检部门等。审计人员归属其他部门管理,同时会兼有其他工作职责,开展审计工作也需要借助所在部门的力量,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S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责划归纪检监察室,部门日常工作以纪检为主,审计人员兼顾纪检工作,审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2制度执行不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源于执行,制度执行规范,可以使制度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高职院校各类制度都是为学校运营和发展服务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变通空间,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规范[2]。S高职院校内控制度很多,但“刷脸”、“打招呼”、先办事后补手续的现象还存在;很多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存在制度停留在纸上的情况,如内审制度刚出台时很多教职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较片面,认为其与自身无关,一学期后,甚至有人不知道这个制度的存在。
 
  2.3审计内容片面
 
  高职院校审计机构规模较小,审计工作通常局限于事后审计,审计内容一般是针对某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审查,对经费报销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或规定进行审查,通过查阅凭证、现场勘察实际情况、约谈相关人员等手段实现。以S高职院校为例,其内部审计多是对特定项目经费开支进行财务监督,而在政策落实、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工程建设施工等方面极少涉及[4]。
 
  2.4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审计结果运用是实现审计价值最主要的途径,审计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运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结果一般是“报告即结束”,问题整改“纸上谈兵”,整改销号“无所谓”,忽视了审计报告的作用,结果运用明显不充分。S高职院校经责审计整改流程完备,资料足够多,但真正整改到位、整改到问题实质上的很少。问题仍存在,管理漏洞堵不住,风险越来越大。
 
  3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优化路径
 
  3.1优化审计机构和人员配置
 
  首先,设立内部审计组。考虑到高职院校组织架构受相关政策约束,不满足成立专门的审计职能处室的条件,建议设立内部审计组,归属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的部门,如S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处。其次,增设审计流动岗。高职院校可以指定一名专业的中层副职负责审计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财务类专业教师,除设置1~2名专职审计人员外,增设审计流动岗位,启动内部审计项目时,让专业教师参与。S高职院校具有天然优势,设置了专门的会计二级学院,专任教师都是财会类专业出身,审计资源充足。
 
  3.2优化制度执行流程
 
  一方面,完善制度。制度执行最关键是靠人,人又需要靠制度来管理和指导,制度和人是相互约束、相互成就的关系。S高职院校内控制度体系虽已成熟,但需要根据学校发展修改或增加相应制度,如“双高计划”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需要专门的管理制度约束和指导各岗位上的人员尽职尽责,因此要制度先行、制度“长牙齿”。另一方面,规范流程。根据制度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流程,有利于制度真正落地执行;向教职工宣贯培训制度内容和操作流程,让员工理解制度内容、熟悉操作,有利于提升制度执行的效率。
 
  3.3优化审计内容
 
  《“十*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赋予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新的职责和使命,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4]。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事后财务审计层面,一方面需要对审计事项的前、中、后进行穿行测试,深入学校的教学活动,捋顺事项整个流程;另一方面要涉及科学研究、工程施工、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培养等多个领域。
 
  以S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为例,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要求,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批复、造价控制、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项目实施、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具体如图1所示[5]。

\
 
  3.4优化审计结果运用
 
  首先,压实整改责任[4]。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被审计对象的考核内容,对审计整改是否到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制定具体、详细的整改措施。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的原因之一就是整改措施“纸上谈兵”,导致很多整改没抓手、没规划,整改效果差。要立足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防范风险,这样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整改举措。最后,审计结果一果多用[4]。审计结果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形成线索移交纪检部门,丰富内部审计的问题库,与相关部门共享成果。
 
  4结束语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加速,加强学校内部审计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S高职院校应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出内部审计优化的路径,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午宁,张键琦.高校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治理研究:基于《“十*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启示[J].会计之友,2022(19):24-29.
 
  [2]宗金凤.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9):104-106.
 
  [3]段红梅.打好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组合拳”[J].审计与理财,2022(7):5-6.
 
  [4]焦菲,曹建军.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会计师,2023(6):93-95.
 
  [5]王红敏,徐成武.互馈式审计方法体系理论框架的创新研究: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0(6):40-45.
 
  [6]李富芝,戴悦.“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J].商业观察,2023(2):58-6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87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