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旨在将成熟的精益模式导入军工企业,以精益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精益项目的引进,对军工企业科研生产质量、成本、交期等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构建快速响应、快速交付的精益生产模式,以提高军工企业武器装备产出效率,为军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军工企业;产销协同;高效敏捷交付;精益人才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指出:“支持贵州省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标志着国家对现代化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成熟的精益模式导入军工企业,通过精益项目引进,对科研生产质量、成本、交期等进行有效控制,能够进一步强化精益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军工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推动科研生产体系变革,满足当前武器装备多型号并举、快速响应的紧迫需求
当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我国的发展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基于当前武器装备多型号并举、快速响应的紧迫需求,军工企业亟须开展新的科研生产体系构建,以精益人才培养为契机,构建快速响应、快速交付的精益生产模式,提高武器装备产出效率,军工企业积极引入成熟的精益模式,通过精确计划、快速交付和持续改善等方法,建立标准化工业生产体系,改变军工企业传统生产模式,更好满足国家武器装备战略需求。
(二)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精益思想在军工企业落地实施
各军工企业应积极响应人才强企号召,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精益管理体系变革,将精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导入军工企业,通过精益项目引进,科研生产质量、成本、交期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强化精益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三)形成精益人才基地示范效应,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精益生产体系在军工企业应用较少。通过开展精益人才体系建设,在装备制造企业形成示范性成果,可带动所有军工企业开展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变革。通过精益人才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以精益成果发布会的形式,促进军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交流融合,让军工企业和其他制造企业认可和引入精益管理模式,带动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拉动军工企业推动精益生产体系变革,形成精益人才基地示范效应,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三、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本文重点聚焦军工企业航天产业主责主业,围绕航天产品交付,构建“推动三项变革提升三种能力”精益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精益技术人才、精益技能人才、精益管理人才,深入优化军工企业科研生产管理,以精益生产体系变革驱动、精益运营交付体系变革驱动、产销协同数字化管理体系变革驱动为“三项变革”,提升持续改善能力、敏捷高效交付能力、数字化研发生产能力“三种能力”,建设集研发协同、生产交付、实操实训于一体的精益人才基地,不断巩固提升战略地位,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军工企业科研生产管理能力,抢占未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一)以精益生产体系变革为驱动,提升精益人才持续改善能力建设
1.构建技术人员能力模型。以产线建设为牵引,提升技术人员工艺布局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工艺人员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掌握现场改善的方法,形成《工艺、装备、五大优化改进计划表》,并统筹车间输出不少于200条改善案例,对不合理的工艺进行优化及固化;通过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提升工艺人员工艺标准化水平,形成《SOP编制质量标准》、SOP培训评估表,找出工艺流程上的浪费点;导入工程师队伍建设,优化工艺体系,建立QE+PE+ME+IE实施专业化分工体系,针对性将工程师的职责融入现有工艺体系。
2.培养技能人员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作业指导现场,快速提升职工操作技能水平,各班组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标准作业学习,使员工操作技能得到有效传承;成立专业快速换型团队,助力生产切换高速有效,培养出具备换模步骤记录分析能力、简化步骤能力和开发工具能力的换型人员;以TPM(全员设备保全)为抓手、运行保障部为牵头部门,实现关键设备稼动率维持在70%以上、关键设备保养率100%、点巡检覆盖率80%以上,提高“设备的体质”;通过主辅分离、超市化管理、配送等,形成有效生产准备,实现操作与物流分离,减少人员离岗走动及上线物料、工装、工具等问题导致生产损失。
3.开展五星班组建设。以班组建设为载体,以绩效评价为中心,从“高效生产、完美品质、成本控制、现场管理、团队建设”五个维度实现“五化”(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过程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基层管理团队构建、基层管理能力夯实,通过五星班组建设实现生产管理要素统筹与管控。建立班组长画像(能力模型)、制定班组五星级认证计划与认证标准、完成一星/二星班组训练与认证,重点打造“精益五星班组”,达到班前会认证通过率100%、班组长培训覆盖率100%。
4.建设精益培训师队伍。在军工企业现有培训师队伍基础上,优选一批精益培训师候选人(涵盖精益科技人才、精益管理人才、精益技能人才),通过培训提升知识内化与转化,通过培训实现员工精益理念与工具方法传导,通过内训培养部分培训师,提升其综合素质。具体措施为:一是建立精益培训课程体系,覆盖精益、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维度;二是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培训师体系:包括“选拔-培训-认证”环节,开展精益培训师认证工作;三是进行TTT(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训练,提升培训师基本技能。
(二)以运营交付体系变革为驱动,提升精益人才敏捷高效交付能力
1.营销人员能力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军工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营销队伍来应对挑战和实现业务增长,营销队伍的质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军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一是开展产销衔接模块的训练,以提升营销队伍成员沟通和协作能力;二是开展订单评审模块训练,有效识别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确保交付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要求;三是开展关键产品数据分析和产前调研模块训练,建立产供销研协同的营销模式,提升营销队伍市场洞察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
2.主计划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主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项目的整体规划、资源分配、进度控制等关键任务。一方面,建立以市场、技术为龙头的全生命周期交付过程管理理念,用PMC拉动各部门满足市场成长和技术的发展需求来提升各部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以目标和解决源头问题为导向提升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使军工企业上下统一理念,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初心,进一步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建立以主计划为牵引,各部门围绕主计划转的理念,结合现场型号任务订单,开展生产过程全方位跟踪学习,让主计划在全面掌握企业科研生产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下达生产计划并监督考核落实到位。
3.研发工艺人员能力建设。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军工企业需要建立一支核心的技术队伍,以应对新时期技术挑战、推动创新和保持竞争优势。在产品设计阶段,拟将工艺设计与产品研发过程相融合,构建协同研发管理体系;在产前调研阶段,销售需求输入时,拟让技术人员介入产品洽谈过程,提前开展设计准备,拉动工艺、设计、物料,提前识别风险物料、长线物资,构建快速响应机制;在生产制造阶段,生产计划下达时,需提升设计、工艺人员的协同能力,保证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为产品的敏捷高效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4.物料计划管理人员能力建设。物料计划管理是军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物料需求预测、采购计划制定、库存控制等关键任务。一是通过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物料计划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方案,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二是通过规范供应商管理,将供应商纳入计划排产,提高经营合理化水准;三是通过识别长线(长周期)物料,采用将按单采购和按计划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对物料进行采购过程管控;四是通过开展供应链的效益和成本对比分析,评估项目的效果和成果,为后续的物料计划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以产销协同数字化管理体系变革为驱动,提升精益人才数字化研发生产能力
1.系统架构思维导入。系统架构思维是指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对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行为、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在产销协同数字化系统实施过程中,结合数字化顶层规划及蓝图设计项目,拟对各生产制造相关部门的关键用户开展系统架构思维导入培训,以产销协同系统建设为导向,理论结合实战的方式,系统性地对分析工具方法进行学习,提升业务部门信息化系统使用水平,培养业务部门人员用信息化语言表达业务需求。
2.业务需求识别能力培养。为了有效地实施产销协同数字化管理,系统关键用户需要具备业务需求识别的能力,即能够根据业务流程和功能视图,分析和定义系统的业务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对线上业务流程及业务需求进行调研,对需求订单管理、主计划考核、生产计划考核、MRP运算、物料需求管理、产前调研、研发计划、车间协作计划等13项系统需求模块进行识别,组织开展系统关键用户测评及业务流程优化。
3.业务流程分析训练能力培养。业务流程分析是指对业务活动的目标、输入、输出、执行者、规则、度量等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评估的能力。开展关键用户业务流程分析训练,以军工企业各相关生产制造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为实例,开展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训练,使关键用户能够熟练使用业务流程图等工具。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功能开发、功能测试、功能培训、现场实施方面开展实训,全面覆盖科研生产部、物资供应部、市场销售、生产车间等科研生产制造主体部门,使系统实训覆盖率达到100%。
4.系统架构革新能力培养。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对原实施方案中产供销计划不协同的问题,提出以协同管理模式为驱动,信息系统平台为载体,打造企业产供销三位一体化协同化生产管理模式,使销售-生产-供应链中端对端的信息过程透明(见图1)。
通过项目实施,构建业务集成信息系统,将产销协同数字化管理系统与SAP系统、MES系统、BPM系统之间进行系统集成,完成3大系统的信息关联和实时传递,实现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建立了军工企业统一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见图2)。
5.构建精益与信息化复合人才培养体系。信息化精益人才培养是信息化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精益生产和产销协同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探寻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法策略,以培养具备精益思维、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长期目标,以军工企业全体员工具备信息化架构建设能力和精益改善能力为愿景,不断推进信息化与精益生产的有效结合、协同发展,使传统军工企业逐步转型为精益数字化企业。
四、构建精益人才培养体系的效果
(一)深入实施人才管理,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通过精益生产体系变革、精益运营交付体系变革、产销协同数字化管理体系变革驱动,提升持续改善能力、敏捷高效交付能力、数字化研发生产能力,使军工企业精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精益人才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产品质量、交付、成本管控能力,使科研生产综合出货计划达成率提升20%,工程资料齐套率提升28%,物料准时齐套率提升35%,军工企业科研生产产值得到有效提升。
(二)增强精益生产实践示范效应,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建立精益管理全流程体系,形成精益人才培养体系,完成精益培训师、工程师队伍建设、脱产班组长建设,形成全链条精益人才体系。重点打造6个“精益五星班组”,培养20名优秀精益培训师,面向高校和企业开展精益生产交流学习;形成精益生产改善案例5000例;研究制定9项《科研生产运营交付管理制度》,制定各岗位流程、标准化制度、表单不少于200份;提升人才队伍综合效能,累计培养人才200名;强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深入优化军工企业科研生产管理,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精益人才培养机制。
(三)推动精益生产理念与实践结合,提供精益变革方法和人才服务
将高效敏捷数字化精益人才培养体系工作高度总结提炼,编纂《改善案例集》《OPL点滴效益案例集》《军工企业精益管理培训教材》《SOP标准作业指导书汇编》,为相关制造型军工企业导入、推广精益提供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成果。以精益人才基地为载体,组织行业之间精益管理经验交流,精益培训师到相关单位开展精益理念、方法培训,实施精益生产、PMC训练,邀请兄弟单位到企业现场观摩、参加培训,为兄弟单位导入推广精益提供智力支持。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精益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加深与各大高校“产学研”交流,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通过成为高校精益人才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高校学生精益管理能力,同时,建立双师制,邀请高校老师深入军工企业精益人才基地建设进行交流、教学,邀请企业具有丰富精益管理经验的人才深入课堂,讲授精益管理知识和案例,提前将精益思想导入纳入高校课程教学,精益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睿,吴航,户鲲,等.规模化航天产品科研生产管理能力提升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22(5):12-15.
[2]许小玲.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1(5):257-259.
[3]谷晓南,高子恩.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路[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9):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