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基于全过程咨询框架的PMO服务模式研究——以数据中心行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1 09:24: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AI大模型持续激活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国内智算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期。数据中心由于工艺设计复杂以及技术更迭加速,整体建设过程复杂程度大大提升。专门提供数据中心全过程咨询服务的企业在面临多项目并行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数据中心行业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项目管理办公室),将能在内部统筹协调、项目支持、制定标准和人才培养上对多项目管理提供支持。

  关键词:数据中心,全过程咨询,多项目管理,PMO,统筹资源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崭露头角预示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以ChatGPT为典型代表的AI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激活市场需求。进入2023年下半年,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促使我国智算中心建设进入了明显的加速期。本文重点讨论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问题。

  一、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数据中心项目特征


  1.客户需求差异。目前部分自建客户有自己的建设标准,依据建设标准的不同其对设备的需求也不同、开展的业务也不同,机柜建成后业务可分为机柜托管出租、带宽出租、提供算力、上云服务等。同时,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每个地区所能提供的外部资源也不尽相同。

  2.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上有众多从事数据中心相关服务的企业,包括咨询设计、施工、设备厂家等等。在设计行业内部又细分了多项服务,包括前期咨询能评、环评、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造价控制、土建、机电设计、总包项目管理等等,分支繁多,业务类型复杂。

  3.建设过程复杂。数据中心建设涉及众多专业,包括算力布局、云网规划、工艺设计、基础设施施工、设备采购、系统集成施工以及后期整体运维管理、机房节能改造、设备更新等等环节,整个建设流程投资巨大、工艺复杂。4.技术更迭加速。随着国家对双碳、节能以及AI大模型对数据中心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将逐步实现由运维、节能、运营等单域的智能化向规划、建设、运维、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和自动驾驶演进。在市场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对管理人员的资源整合能力、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知识储备以及商务人员的市场技术融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项目管理内部问题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以及相关方管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通过大量的沟通为项目争取资源[1]。

  1.内部资源没有整合贯通。缺乏一个专门的组织用于持续跟踪各个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建立数据库,通过建立有效信息共享平台在项目人员中分享。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服务单位内部并未及时进行复盘和总结归纳,导致共性问题反复出现;跨部门间也未及时对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每个项目都从头开始摸索一遍,试错成本高、效率低下。

  2.与外部对接不通畅。缺乏专门机构对项目经理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专业支持。设计院如果作为服务单位,往往承担主要的规划设计任务,在项目可研阶段与发改委对接能耗指标、与环保部门对接环评以及与交管、规划、水利、绿建、工业化、人防等各个部门的沟通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整体方案推进进度。此外,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的衔接也会影响项目的总体质量。

  3.项目负责人经验不足,技术人员能力单一。数据中心成熟的项目技术经理往往由暖通工艺或电气工程师中选拔而出。为了迎合市场要求,内部尝试由建筑师或咨询工程师担任项目技术经理工作,但机电技术支持力量薄弱。同时整体团队偏技术落地,缺乏项目管理经验,整体项目掌控力较低、推进缓慢。

  4.沟通效率低。项目团队成员在业务冲突情况下,往往服从行政层面的管理,出现问题时也只能求助于部门领导进行协调。

  5.没有形成闭环管理。缺少总体资源协调管理及跨部门协调机制,个人工作优先级排序管理混乱,资源常处于打补丁状态。

基于全过程咨询框架的PMO服务模式研究——以数据中心行业为例论文

  二、全过程咨询框架下的PMO服务模式

  (一)数据中心建设模式

  数据中心从项目前期选址、客户市场分析、发展定位到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维,整个建设过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需要极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复杂系统工程。随着投资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需求变得更多、更深、更细,建设单位对各专业的指挥、协调变得困难,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工程管理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3]。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以技术为基础,借助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方法,将传统碎片化的服务整合到了一起,避免了多层、多线条的沟通。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本质是要创造对客户有价值的“服务或工具”,并将时间折叠进所有的“服务或工具”,让时间“变短”[3]。

  (二)全过程咨询框架下PMO服务模式的提出

  企业在面临多项目并行时更需要面对项目间的资源冲突。在这些多项目管理的方法中,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已经越来越成为很多组织的首选。在全过程咨询模式逐渐流行的背景下,基于全过程咨询框架如何优化PMO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MO在解决多个项目间资源平衡和寻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协调项目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为项目执行提供支持、建立项目监控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PMO服务模式多项目管理对策

  针对企业面临问题,PMO服务模式的提出一方面能协调同步推进项目有序进行,利用有限的资源应对市场快速增长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内部管理优化、培养人才的有效保障。

  (一)优化组织架构

  设立数据中心行业中心,负责牵头具体业务工作,建立专门针对数据中心的PMO(职能部门),对公司所有数据中心项目进行监督、管理、资源协调和绩效评价。数据中心PMO与部门负责人处于平级关系,向上对数据中心行业中心主任汇报,向下负责管理项目经理。增设数据中心PMO未涉及组织架构变动,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沟通成本和隐蔽风险。

  “PMO+项目经理负责制”模式通过合理调配人员,明确专业方向,强化技术支撑,突出服务特色[4]。设定的PMO服务于各个项目,职能部门主要提供业务方面资源调度及赋能支持,并不参与到项目过程的管理当中。PMO的主要职责包括统筹协调、项目支持、制定标准和人才培养[5]。

  (二)统筹协调资源

  1.评判优先级。多项目并行开展,资源短缺客观存在,团队成员无法准确判断优先级时,PMO对每个项目的进度、难易和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优先级。

  2.编制计划。编制资源使用计划可以详细了解单个项目关键资源、成员工作安排及资源占用情况,指导后期任务分配。

  3.组织会议。对于共性问题及资源冲突,PMO负责组织评审会,邀请资深专家对项目重大问题及资源调用申请进行评审并给出相应判断。

基于全过程咨询框架的PMO服务模式研究——以数据中心行业为例论文

  (三)项目过程支持

  PMO针对重点项目,指导技术牵头人进行目标制定、过程管控及归档管理。

  (四)工作标准制定

  1.制定流程规范。PMO针对数据中心制定技术标准。由数据中心专家和各项目技术牵头人进行集中讨论,形成结论指导项目执行。完成规范制定后,PMO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建立绩效体系。建立数据中心行业绩效体系,内容包括进度控制水平、项目完成率、技术人员工作绩效、客户满意度等因素。

  (五)人才体系培养

  1.项目团队培训计划。PMO负责系统化梳理知识体系,制定培训日历,为团队提供相关培训,构建共同知识体系。在一致的知识框架体系下,提升团队成员沟通效率,增加默契程度。

  2.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专职PMO既要了解公司的运作流程、项目管理过程,又要熟悉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公司内部协调,PMO制定项目经理和储备人才培训计划,完善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

  四、结语

  当前,在数据中心规模发展趋势下,数据中心咨询服务企业应紧抓窗口期机遇。在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并行推进的情况下,提前规划建立PMO,PMO的建立将有效地在公司内部进行资源协调及整合贯通,动态配置有限资源,搭建技术人才梯队及知识体系架构,从而促进数据中心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露.PMO成熟度模型之我见[J].项目管理评论,2018(18):65.

  [2]刘建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22(2):69-72.

  [3]卢开艳,马忠,马承禹,等.工程全过程咨询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22,20(17):253-256.

  [4]丁建东,王革平.打造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新模式[J].项目管理评论,2018(19):71.

  [5]焦毅.基于PMO的多项目管理对策研究——以城轨装备制造企业Z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65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