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趋向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4 14:39: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梳理了企业社会责任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呈现 出的新趋向,其中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从被动回应转 向自觉行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定位从道德性义务转向竞 争性战略,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机制从企业自主转向社会合 作,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从企业报告转向外部评估。笔 者认为,这些新的趋向可以为现代企业有效开展社会责任 行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趋向

  企业社会责任是以企业(公司)为主体、面向 “社会”(主要是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企 业“努力创造利润、遵守法律规定、遵循伦理道德并 且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是一个包含经济责任、法 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金字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伴随现代企业日益深刻的社 会影响和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 任务,特别是随着全球生态、气候、污染等环境问题 的日益突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日益成为一项全球性 契约行动、全球公民行动,ISO14000、SA8000、ESG (环境、社会与治理)管理或认证体系成为全球范围 内企业管理的共同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选择。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一个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理 念认知与企业经营要求,自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开展 的各类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围绕企业如何 承担责任、如何促进社会改善、如何与企业经营战略 结合、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治理结构、如何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能力等问题,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运 动和管理实践呈现出新趋向,致力于企业与社会的价 值共创及其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从被动回应转向自觉行动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意识、 一种理念,更是一种 行动,必须经由实践产生社会绩效或社会价值。企业 社会责任理论经过一个从“是否应该承担”到“承担什么责任”再到“如何承担”、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选 择的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初期企业奉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观 念,追求利润最大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意 识,企业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为股东创造利润就等 于履行了社会责任。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伴随工 业化进程中企业的成长及其所导致的负外部性而逐步 提出来的,这在理论上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回应 观”,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应对来自社会环 境与消费者的压力或控制经营的社会风险,这实际是 “被动履行”或不得不实施符合社会责任的经营管理 活动。

  1950年以后,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对 企业要求的不断提高,慈善捐款、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等社会责任行动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选择。 随后,企业社会责任不再只是企业经营或仅限于形象 塑造层面的公益捐助行为,而是嵌入到企业经营战略 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内在环节,企业自觉地从各种各 类的社会问题、社会需求中寻找或发现市场机会,创 新性地开展产品、服务或技术创新,以期实现企业经 济效益与社会福利的双向共赢和相互促进。

  1990年以后,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扩展以及消费 者生态环保与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营销、 社会创新、社会责任投资、企业公民等新的社会责任 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涌现,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并将其 融入企业管理实践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界的共识,并演 变成一场全球性的“企业公民”运动。

  进入21世纪,CSR(企业社会责任)升级为ESG (环境、社会与治理),更加关注经济责任之外的环 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等非财务绩效,不仅资本或投资 对公司社会责任提出要求,而且企业要把环境、社会 的责任纳入治理机制,使环境、社会责任变成必须履 行的企业管理程序。当然,企业回应社会期待的社会 责任行动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主动回应、创造性回 应,自觉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这种企业“自觉”或 “自愿”地履行对“社会之善”(social good)的责任即道德责任[1] ,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灵魂。


\



 
  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定位:从道德性义务转向 竞争性战略

  
自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履行社会责任以来,企业 社会责任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从“是什么”到“为 什么”再到“怎么做”的深化过程,企业社会责任 理论上的“义务观”“回应观”“绩效观”“创新 观”“公民观”其实都是对企业不同社会责任实践模 式的概括。

  企业社会责任刚刚兴起之时,单方面强调社会责 任是社会对企业的伦理要求,是一种道德义务,在实 践上要求企业对社会无条件的“付出”,或者强调企 业有“义务”积极回应社会期望。例如慈善捐助就被 认为是企业基于道德义务的社会责任实现形式。这体 现着比较纯粹的社会责任观。

  随着企业“社会绩效观”的提出,特别是随着企 业单方面对“社会”的义务付出给企业持续经营和可 持续社会责任带来的双重压力,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开 始主动与企业战略或经营目标相结合,力求以社会责 任助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或者把社会责任纳入企 业目标之中,产生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催生出许 多不同的战略社会责任模型,寻求企业经济目标与社 会价值互利共赢或财务回报之道。例如“营销学之 父”菲利普·科特勒强调企业要把践行社会责任当做 “一个孕育机会、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源泉”,积极实 行社会责任营销[2] ;彼得·德鲁克则提出,“企业只有 学会把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转变成新颖的、有利可 图的商业机遇,才有希望在未来战胜这些问题”,即 以企业社会创新来履行社会责任,这实际上已经成为 当今领先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主要模式[3] 。企业履行 社会责任的重心开始转向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亦 即企业应该选择何种方式或途径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更 能有助于企业战略和社会目标的可持续实现,借用彼 得·德鲁克的通俗的说法,就是从“赚钱行善”的义 务转向兼顾企业发展的“行善赚钱”的战略,这其实 也是当今ESG投资理念强调公司治理的根由。可以想 象,不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内涵如何变化,在当 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必 然日益突出社会义务与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的结合, 把企业社会责任主动融入企业的治理结构、战略管 理、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营销策略、社会资本提升等实践之中,既以社会责任引领企业价值创新实 践,又以企业创新促进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象:从单一的消费者转向多 元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社会责任有一个对“谁”负责,即社会责任 的对象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象涉及股东、顾客、 员工、政府、社区、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企业最直 接的社会责任是对消费者(顾客)的责任,即为消费 者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早期企业社会责任 行动普遍以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为主。 当然,对消费者的责任不只是经济责任,也应该包含 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因为任何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 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必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外 部性”,这就关系到股东利益、员工权益、供应商 利益、社区利益、社会公众价值等多元因素,社会责 任内涵不断扩展,社会责任履行的对象范围逐渐从消 费者逐步扩展到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包括员 工、政府、社区、社会公众等多元“社会”主体), 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责任、法律 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改善、教育程 度的提高、媒体资讯的发达等社会情势的变化,引发 所谓的“期望提升革命”,企业继续局限于消费者或 市场需求视角来践行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 企业必须确立新的“社会需求”导向,不仅要为消费 者创造价值,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环保、劳工保护 等),让利益相关者都满意,并且只有在兼顾社会价 值、社会福利改进的责任状态下,才能更好地赢得消 费者和市场的认同。这种面向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社会 责任必然要求企业提升社会责任管理能力,确保社会 责任行动对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实践效果。


\


 
  四、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机制:从企业自主转向社 会合作

  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社会对企业负责任 的压力与企业自觉负责任的选择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早 已由理念倡导变成管理行动,更加关注如何履行的实 践机制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常是由企业负责实 施的,例如慈善捐助、提供志愿服务、面向社会问题 的创新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是通过企业内部治理 结构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这种企业自主的社会责任实 践, 一方面有助于发挥企业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成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升企业的社会形 象;另一方面需要占用企业的时间、资源和人力而影 响到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而且企业往往因在处理社 会问题时的非专业性而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 企业社会责任“对象”涉及多元的利益相关者,面向 教育、环保、贫困、公平等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复杂而具体,也是单一企业主体难以完成的,需要 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非营利 组织的专业运营等。随着履行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企业 日常性、持续性的管理行动,社会责任治理纳入公司 治理结构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更多转向企业与政 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间的社会合作。这 实际上是把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各自的组织优 势整合起来,构建起社会责任协作网络,共同促进社 会问题的解决,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取得更理想 的社会绩效。这种社会合作既可以是企业与政府(社 区)之间的合作,也有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还 有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跨部门合作。当今 世界范围内最有效的社会合作是企业与非政府组织之 间的合作,它将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专业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致力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种合作作为一种企业 社会创新,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企业社会责 任实践的新机制[4]。

  五、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从企业报告转向外 部评估

 
 “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是一项又一项的承诺,旨在 提高社会福利,同时得到企业资源的支持”[5] 。企业 社会责任重在对“社会价值”或“社会改善”的实际 贡献,而不只是企业单方面的宣示或承诺,这就需要 为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给予及时 的社会评估,形成外部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发布企业 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已成为许多知名企业宣传其社会责 任理念、行动及其效果的常规做法,也是企业自觉接受公众及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但是,现代企业社会 责任行动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估标准体系的 构建和执行效果,重视来自社会各方面力量对企业社 会责任行动及其实际效果的外部监督。以联合国“全 球契约”(企业生产守则运动)、SA8000、ISO26000 等国际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以及联合国、欧盟、 美国倡议的ESG负责投资标准体系等的推行和认证为 代表的各类政府、非营利组织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环 境、社会与治理)标准(体系)的编制与实施,为每 个企业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评估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标 准,推动企业真正将社会责任行动融入公司治理或管 理流程。许多领先企业都把CSR或ESG评估认证或审核 作为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或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据,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也会考虑相关企业社会责任 认证或履行情况,这些都是来自外部对企业社会责任 的监督。同时,政府、利益相关者、非营利组织、媒 体及公众都以相应的社会责任标准参与到企业社会责 任行动及其效果的评估、审计与监督之中,从而保证 企业以规范的方式对“社会之善”做出实际改进,推 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效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Walter Wymer.Rethinking the boundaries of social marketing:Activism or advertising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99-103.

  [2] [美]菲利普·科特勒.企业的社会责任[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11.

  [3] [美]彼得·德鲁克.管理前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纪光欣,罗德志.论德鲁克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及意[J].山东 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16-21.

  [5] Wenlong Yuan,et.al..Integrating CSR Initiatives in Business:An Organizing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101):75-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27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