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企业员工建设性越轨和破坏性越轨行为控制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演化博弈模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3 10:48: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基于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 论,探讨了员工建设性越轨和破坏性越轨行为的影响, 通过建立企业与员工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和回报效用函数模 型,对演化博弈系统的局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寻找企业 对员工越轨行为的最优控制均衡点,最后从影响因素研究 着手, 提出了企业员工越轨行为的控制策略,以减少越轨 行为的消极影响和增强员工越轨行为的创新作用。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越轨创新,效用函数,演化博弈

  市场快速发展的灵活性和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 性,使越来越多的员工行为呈现出越轨趋势,员工的 越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越轨行为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双重属性已成为当前 学者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员工个性特 征和领导风格对越轨行为的影响研究,而忽视了环境 对行为的影响。员工并非一点也不敢冒险,当看到其 他员工越轨不受处罚或越轨行为回报足够大时,员工 越轨行为会更加频繁。本文在演化博弈论分析基础 上,提出了一个行为控制模型,用来帮助企业寻找对 员工越轨行为的最优控制均衡点,以达到节约控制成 本的同时最大效用激励员工的目的,希望对提高企业 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企业员工越轨行为的相关研究

  第一,越轨行为的概念。企业中员工越轨行为是 在各种情况下员工未遵循企业既有的制度规则,在没 有获得领导授权的情况下而开展的行为。建设性越轨 行为,又称为越轨创新,是员工未经组织许可支持情 况下改进工作方式,突破现有规则的束缚,取得突破 成果,达成目标并获得高绩效。破坏性越轨行为是员 工为了追求更高的个人利益,而使企业利益蒙受损失 的行为,包括无故缺勤、消极怠工、贪污受贿、损公 肥私等违法渎职行为。

  第二,主要理论分析。对企业中员工越轨行为可 以用社会交换理论和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进行 分析。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员工越轨行为可以进行成 本—收益分析,当越轨的期望收益大于越轨的机会成本时,员工就会选择越轨。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指 出,员工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间接学习,根据 情景不同来选择终止或者继续越轨行为。当员工采取 越轨行为立刻被组织发现并给予严厉处分时,其他观 望的员工考虑到后果就不会采取越轨行为。如果员工 的越轨行为没有被组织发现,或者发现不受处罚或处 罚力度很小,其他观望的员工就会选择加入,并且随 着员工的加入从而形成更大风险共担群体,当风险被 平均分割为N个风险单位,风险分散化使员工会更愿意 加入越轨行为来获得便利或利益。

  二、员工越轨行为的效用分析

  (一)越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


  1.越轨行为的预期收益分析。以W0 表示企业员工 的契约收入,越轨行为带来的收益假设以W1 表示,那 么员工因实施越轨行为而获得的总收益则为W0 + W1 。 假设越轨行为被查处的概率为θ(0 ≤θ≤ 1) ,则实施越轨行 为的预期收益为:
\
  2.越轨行为的预期成本分析。实施越轨的行为成 本,包括付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例如,贿赂 收买监管人员的请客吃饭送礼等费用,用C1来表示。

  越轨行为被发现将面临惩罚成本。事实上,在对 越轨行为处理过程中经济处罚仍然是最为直接有效的 办法,例如,交罚款、降薪等,可用F来表示。实施越 轨行为的机会成本是员工因选择越轨行为而放弃的规 范行为所能带来的直接收益W0 和间接收益K。例如, 如果发现员工违纪行为,将取消该员工的奖金和年度 晋升机会,这意味着奖金和晋升机会也就构成了越轨行为的机会成本。则越轨行为的预期成本为:
\
  (二)越轨回报效用函数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员工实施越轨行为最根本动 机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对于越轨行为a建立一个越 轨回报效用函数。当不考虑员工越轨人数对员工越轨行 为影响时,即EU(a)=f(W,W,6.F),员工越轨行为的 越轨回报效用函数为U(a) = (1 −θ)W1 −θ(W0 − F − K) − C1 。 当考虑到员工越轨人数对员工越轨行为影响时,当风 险被平均分割为N个风险单位,此时员工会变得愿意接
\
  (三)根据上述公式建立员工越轨回报效用函数 模型(如图1所示)

\
 
  求效用函数对越轨额外收益W1 和越轨人数N的混合 偏导数

\
 
  所以,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员工越轨的效用 是随着越轨人数的改变而改变的,员工是具有员 工越轨人数递增相对风险偏好的。对于一个理性 决策者而言,员工并非一点也不敢冒险,当越轨 行为回报足够大,或者当越轨人数足够多时他敢 于冒险。

  三、员工越轨行为组织控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一)博弈规则


  企业一般都会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如安装监 控、匿名举报、评价投诉等措施,来避免员工越轨行 为发生。假设企业赏罚分明,发现员工建设性越轨行 为则给予奖赏,可能是金钱上的奖励,也可能是领导 的赏识或晋升机会等精神奖赏;发现员工破坏性越轨 行为则给予处罚,视越轨行为的性质和造成损失程度 给予罚款、降薪、损失赔偿等经济处罚以及通报公 示、免职降级等精神处罚。监督查处需要支付相应的 监管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假设 企业对员工行为进行监管所需要支付成本为C ,员工 守纪行为的成本为C0 ,守纪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为 R0 ,越轨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为R1 ,如果企业没有监 管,或者监管费用投入较少,员工发生越轨行为的概率 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又会增加成本, 由此可见,过多或过少的监督检查都是不经济的。

  (二)模型收益矩阵

\

 
  1.企业监管角度

  (1)企业采用两种策略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分 别为:

\
 
  2.员工越轨行为角度

  (1)员工采用两种策略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分 别为:


\
\
\

 
  程度来衡量的,当企业缺乏监管时,员工在巨大的利 益驱动下,会采取越轨行为。当企业逐渐加强监管 时,员工权衡利弊后会终止越轨行为,选择成为一个 遵纪守法的员工。

  四、越轨行为惩罚机制的数学模型

  (一)混合博弈数学模型的构建


  博弈双方各自行为的概率都在[0.1]之间,当企 业和员工双方选择混合战略时,可建立一个混合博弈 数学模型,探寻企业何时进行监管最优、最经济。由 此,我们可以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反应函数:


\
\
\


 
  五、企业进行员工越轨行为控制的分析与建议

  第一,提高监督查处成功的概率,及时引导和控 制越轨行为。企业可通过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强上下流程间的监督以及后期的跟踪反馈等监管措施提高越轨 行为查处概率,增大员工选择越轨行为的成本。对员工 的行为设计客观可量化的指标,使其行为具有较强的可 观测性。针对建设性越轨行为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引导, 针对破坏性越轨行为要及时发现并控制消除。

  第二,消除滋生越轨行为的土壤,增大实施成 本。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鼓励员 工参与建立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监督渠道,即通过企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防范或控制员工越轨行 为的发生,当员工感到实施越轨行为难度大缺乏机会 或者越轨行为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实施越轨行为 的动机就会消失。

  第三,落实惩罚措施,提高越轨行为的惩罚力 度。最有效的企业控制措施是仍然是对越轨员工进行 惩罚。如果惩罚力度太轻或者流于形式,员工权衡利 弊得失后更加倾向于采取越轨行为,其他员工将会争 相效仿,助长了员工采取越轨行为的动机。如果按照 规章制度从严处罚员工的越轨行为,认真执行落地制 度,则越轨行为的预期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员工也就 不敢轻易实施越轨行为。

  第四,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减少获得额外收益 的可能性。员工选择越轨行为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是他 们选择越轨行为的主要动因。越轨行为的额外收益越 大,员工选择越轨行为的概率就越大。企业内部信息 越透明、公开,员工暗箱操作和潜规则的可能性越 小。同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明确企业 各级人员的责任权限,利用制度来约束和限制员工行 为。让员工没有制度漏洞可钻,减少员工通过越轨行 为获得巨大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第五,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提高机会成本。 员工遵守企业制度规范、对企业鼓励激励的行为积极 响应就有可能获得额外奖金或者是晋升机会,晋升将 会带来的薪资福利和地位权利变化。例如, 一旦越轨 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将会取消年终奖以及取消年度 任何评奖评优资格。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 段,不仅仅是奖金激励,还应该加强提高晋升机会、 职称评选、培训资格等方面的激励,提高员工越轨行 为的机会成本。

  参考文献

  [1] 贾建锋,汤晓涓,刘志.信息传递视角下领导政治技能对 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机制[J].软科学,2023.37(4):7-12.

  [2] 崔智淞,王弘钰,赵迪.“忠臣”还是“逆臣”?员工建设 性越轨行为对主管绩效评价的非线性影响机制[J].心理 科学,2022.45(01):90-96.

  [3] Albert Bandura.Psychological Modeling:Conflicting Theories[M].Taylor and Francis,2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17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