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多经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安置 富余劳动力就业而发展起来的、依托主业生存的辅助性 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组织、运营等方面具有分散 性、复杂性、低效性等特点,大大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 争力。因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规范清理多经公司具有必 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S公司为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 发,分析了国有企业规范清理多经公司的意义和策略。
制度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学 科,它主要关注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效率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由规则、法律、政策、 组织结构等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 框架。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制度的变迁过 程、制度与行为的互动(刘昱,李细枚,2021),本 文将以其为理论框架,总结S公司的改革经验与成效。
一、研究背景
多经企业是依托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一种重要的 企业类型。多经企业就是多种经营,是一个企业同时 经营两个以上行业的经营策略,又称“多样化经营”。 电力多经企业大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安置 员工、为员工提供福利、进行简单的经营性活动为目 的。虽然多经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但就本质而 言,其主要源于主业在电力市场的垄断,而且由于它 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不能视之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胡琳,2007)。
电力企业的多经企业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它们 是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社会变迁,积累了大量的遗留问题,承担着很多非经 济功能,很难单纯将其看作是盈利性的主体,因而多 经企业的清理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 革沿着市场化方向,对多经企业进行清理具有必然 性。从本质来看,清理多经企业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 过程,涉及多方主体,因而清理多经企业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在各 方面做好权衡,尤其是多经公司涉及大批人员安置问 题,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成为共同研究的课题。
多经企业经历了数个改革阶段,党的十五大后, 先是在山东、江苏等省份开展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 作;1999年至2009年,全国多经企业阵营改制或新设 了许多股份制企业,这部分企业业务基本相似,经济 效益较差,并涉嫌将国有资产转为私有,到了后期, 对多经公司采用整顿关闭的手段(孙林,2020)。
二、文献回顾
国有企业的多经企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多经企 业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多经企业的现存 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自身能力弱,大多依靠 主业;二是基础管理薄弱;三是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是企业持续经营存在问题(袁晓丽, 2015) 。此 外,企业的思想观念、人员的素质等因素也受到重视 (王宏伟,2010)。
多经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 训,因而,有大量关于策略性的研究。从技术角度 看,如整合同质业务、制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 风险防控举措等(夏政,2020)。从战略角度,如加 强顶层设计、设置权力边界、将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 (孙林,2020)。总而言之,现有的研究在理论和实 践层面对多经企业改革都进行了阐述,成果显著,但 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对改革中“人”的因素关注不 足,仅仅将个人需求当作问题来看待,忽略了其中的 多样性;二是在策略方面大多侧重于顶层设计,对个 案的分析相对较少。
三、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多经企业清理实践案 例分析
(一)S公司基本情况
S公司的多经企业呈现“三多三重”的典型特征。 一是多经企业多。专项治理前,公司所属8家基层单 位管理的多经企业共41家,多经衍生企业9家,某分公司一家单位管理了10家多经企业。二是涉及人员多。 多经从业人员1114人,其中主业人员434人,集体职工 349人,社会用工331人。三是遗留问题多。职工及家 属在多经企业持股的有14731人,涉及股金1.28亿元。 某县公司管理的两家多经企业长期拖欠684名职工集资 借款无力偿还,债务本息合计近5000万元,企业稳定 风险持续加大。四是经营亏损重。多经企业资产总额 7.02亿元,负债总额5.21亿元,所有者权益1.81亿元, 总体经营效益差,亏损面近70%。五是安置负担重。主 业支援多经人员带有安置目的,外聘用工大多为职工家 属,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多数为小学、初高中文化,技 能单一,业务水平偏低。六是维稳压力重。多经企业治 理恰逢宜宾黄桷庄、内江、攀枝花三地小火电机组关停 时期,人员安置多达3389人,稳定风险大。
(二)S公司多经企业清理的实践逻辑
多经企业的复杂性必然要求企业采用组合式的措 施,下面将结合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对S公司的措施进行 简要分析。
1.制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针对多经企业的运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 的情况,S公司首先从制度出发,为企业改革制定方 向。 一是深化法人治理机制。加快4家集体所有制多 经企业改制工作,完善公司化治理机构。推动各多经 企业完善“三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法人治 理机制有效运转。二是建立市场化的用工体系,对 原有多经公司的员工实行分类安置。按照主业员工、 社会用工、集体职工三大类进行安置管理,有序做好 主业员工的“回”,依法做好社会用工的“留”与 “去”,妥善做好集体职工的“改”,破除集体职工 身份,帮助安置到合适工作岗位。三是建立现代化的 薪酬体系,改革原有职工和家属在多经企业持股的现 象,经过持续整治取得重大成效,职工在多经持股人 数已下降至4442人,持股金额8889万元,人数和股金 的降幅分别达69.85%、30.55%。与此同时,发挥监督 机制的保障作用,制定了完善的监督体系,通过科学 手段监测多经运转,定期提取工商、财务、人资等数 据,构建信息平台,实现多经动态化监控;通过过程 跟踪和纵横联系,发挥督导、纠偏职能,构建监督平 台,实现对多经专业化监督;通过服务下沉,深化政 策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构建服务平台,实 现对多经的“管家式”监管。
2.完善过程管理机制
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过程,多经企业的清 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制 度,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S公司确定以“分批清理, 3年完成”为多经治理总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各主办 单位、各多经企业,由各企业自下而上提出本单位治 理过程目标,汇总明确“到2019年清理28家,到2021 年清理35家,廉洁和稳定问题零纪录”的子目标。此 外,建立以“人员、债权债务、遗留问题、效益”为 核心的“四因素评定法”,根据每个因素量的多少和 解决难易程度进行评分,科学判定企业清理的时序、 批次。越靠前的因素分值比重越高,对清理影响越 大,总分偏低的企业必须先行清理,总分偏高的可适 当靠后清理。人员少、债权债务少、遗留问题少、效 益差的僵尸空壳企业须提前清理。
3.制定托底机制
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与行为的互动。国企改革不 仅仅是制度改革,还包括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变 革。多经企业的清理涉及大量员工,兼顾效率与公平 是改革的题中之意。S公司在此方面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是适当拓展业务范围,给集体职工提供必要的工作 岗位。二是拓宽安置渠道,立足存续多经企业健康发 展和妥善安置人员,着力拓展相关业务和安置渠道。 紧跟S公司“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省内外的电站和 变电站运维、工业物业、鱼类增殖等综合能源服务业 务,长期“走出去”的多经企业人员达150余人,实现 员工增收,企业增效;实行转让处置或者拟断开关系的 多经企业鼓励员工脱离主业留在多经企业工作。三是完 善配套机制,针对多经职工对生存发展的顾虑,完善培 训、“走出去”等配套机制,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广泛 提供培训机会,对回流主业人员、原集体职工等重点人 群,围绕主业生产和“走出去”业务等开展系统培训, 帮助其尽快转岗,切实解决了职工的困难。
(三)取得的成效
第一,实现了有效清理,提高了企业效率。通过 “瘦身”砍掉长期亏损企业14家,清除了个别社区居 民无偿使用多经水、电的“揩油”侵占现象,存续企 业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开拓市场,规范管理,实 现提质增效。
第二, 实现了人员分流。2019年底, 多经用工总 数由原1114人降至660人,总降幅达40.8%。其中,借用主业人员由原434人降至169人(总回流率61.1%), 集体职工由原349人降至229人,其他社会用工由原331 人降至262人。实现了主业人员回流量接近总目标的三 分之二,大集体改革后的职工100%妥善安置。
第三,实现了规范化经营。2018年专项治理18项 问题整改完成77.8%,挽回损失535.17万元。通过“健 体”,全面规范多经对主业人员的借用关系,彻底解 决交叉发薪的“老大难”问题。严格管控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额降幅达23.5%,全部按市场化机制,规范履 行招投标程序,堵严了以关联业务输送利益的通道, 实现了“零”贪腐目标。法人治理逐步健全,暂存的9 家多经企业转为公司制运作,进一步健全了“三会” 和“多经管委会”运作机制,4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正加 快实施公司化改制。多经自主经营能力明显提升,正 在有效减轻“历史遗留问题多”“维稳压力重”两顶 “困难帽”。
四、结语
清理多经企业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 路,它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本文从制度经 济学的视角出发,从制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过 程管理机制和制定托底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S公司多 经企业清理的实践逻辑,并阐明了其改革成效,说明 个别多经企业的清理经验背后具有更为底层的逻辑, 因而又具有普遍性,而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在于充分认识“人”这一主体的复杂性,在这一方 面,S公司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琳.电力多经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 科技,2007(2):138.139-141.
[2] 郭廷杰.电力多经企业如何走向市场[J].中小企业管理与 科技(下旬刊),2010(11):5.
[3] 梁跃龙.电力多经企业市场化发展与队伍稳定[J].电力技 术经济,2006(3):52-53.68.
[4] 刘昱,李细枚.国企混改的逻辑、现实异化及优化——基 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会计之友,2021(23):141-147.
[5] 廖雯.电力多经企业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 2019.38(30):11-12.
[6] 孙林.坚持发展导向,深化国企改革——电力多经企业改 革的成败启示[J].商讯,2020(33):118-119.
[7] 王宏伟.供电多经企业现状及应对[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0):229-230.
[8] 王炜.电力多经企业改制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
[9] 王贻祖.电力多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电力技 术经济,2007(3):61-64.
[10] 夏政.电力多经企业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经 营版),2020(8):98-99.
[11] 袁晓丽.电力多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 2015(13):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