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以中小型电力企业A公司为例,运用模糊综 合评价法对其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发 现,虽然A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但在实际 经营中仍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意识弱、制度执行不到位 等情况。基于此, 本文对A公司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和建 议,以期为中小型电力企业内控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一、研究背景
相比于国家电网这样的大型企业,中小型电力企 业的规模较小,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相对简单,风险 控制能力有限,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操作失误、资 源浪费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A公 司是国家电网的下属子公司,经营范围除发电、输电、 配电、售电外还涵盖了电力设施安装与维修、餐饮及住 宿服务、酒制品及茶叶制品生产、旅游业务等。该公司 于2019年机构改革后,全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从安全 生产、财务、采购、资产、销售、合同六方面编制了内 控制度并在全公司应用实施, 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业务流 程,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但在实际经营中仍存在信息 不对称、风险意识弱、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基于 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公司内部控制应用有 效性进行评价,以期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二、当前中小型电力企业的管理难点
(一)经营压力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电力的生产和供应涉及大量基础设施、资源和技 术等要素,具有较高准入门槛。2002年我国推进电力 市场化改革,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发电市场,许多中小 型电力公司在此期间成立,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应 量,维持了电价水平,提高了供应效率。然而,中小型电力企业在技术水平、资金实力等方面都不如大 型企业,加之新能源电力的崛起及电力市场政策的变 化,使其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同 时,中小型电力企业受规模限制,管理团队相对较 小、经验积累相对不足、人才引进存在困难,可能导 致管理不规范、生产低效,风险识别不够,甚至可能 存在安全隐患。
(二)业务多元化,信息化建设不足
多数企业为获取更多利润采取多元化经营,但部 分业务之间关联度低,难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加了企 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并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和效率低 下。同时,多元化经营需要不同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各业务单元,增加了信息化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国 有电力公司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实 现了全面覆盖和高效运作,而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仍 面临着较大困难。例如,不同业务或部门的系统缺乏 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互通,导致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化 建设偏重于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 足,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 效率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三)考核创新不足,沟通效率亟待提高
当前, 一些中小型电力企业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 理思维和模式,在组织结构、文化和流程上存在惯 性,难以进行创新和变革。同时, 一些中小型电力企 业过于强调短期目标,忽视了长期规划和持续发展观 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更加关注短期业绩和利 润,忽略创新和改革。高效的沟通是落实内部控制的 重要保障,既可促进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工作 效率,又能增强员工归属感,而多数中小型电力企业 内部沟通渠道单一,公文流转、制度签发、事务报批 等业务均需通过局域网处理,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 享,最终影响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
(四)监管不到位,控制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越来越多企业已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建设了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了 工作职责和权限,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设计不完善、 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够强等问题。受规模限制, 一些中 小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存在审计人员兼职、专 业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独 立性,内部监督作用不明显。以A公司为例,其原有内 控制度中缺少对控制缺陷的分析报告,员工因此缺乏对 控制缺陷的警觉性和敏感度,使内部控制未形成工作闭 环,监督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或 者即使有制度也缺乏有效的执行。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有效性评价
本文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五大要素构建了A 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 评价法对指标进行量化,以便更全面地评价A公司内部 控制运行的整体效果。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研究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一级指标,通过分 析内控手册,与各级管理者谈话,同时结合国内外内 控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确定了12个二级指标及34个 三级指标,构建了A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二)样本选取
为确保样本选取公平性,调研对象包含了各业务 部门及办公室;为保障样本选取代表性,调研重点定 为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审计人员及与企业 内部控制有重大关系的员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
(三)具体应用
1.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层 次,每一层次包含若干指标,指标间存在优先关系。 专家根据同一级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按“1-9标度 法”进行赋值,并将判断结果计入矩阵。在此基础上, 对专家的判断结果进行标准化与归一化处理,且通过一 致性(CI<0.1)检验,即可得出各指标之间的权重。
以“u11组织结构”的3个三级指标“u111 、u112 、 u113 ”为例,根据专家打分构建U11k (k=1.2.3)判断 矩阵,如表1所示。
本文使用SPSSPRO(AHP简化版)对数据进行处 理,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计算结果显示,u11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权重为 24.931%,u112 内部控制手册与实际业务匹配度的权重 为59.363%,u113 岗位与权限划分的权重为15.706%,且 CI<0.1通过一致性检验。
按上述操作方法对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各级 指标进行操作,最终得出所有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
2.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
将三级指评价标划分为:极好、较好、 一般、较 差、极差,分别赋值:1、0.8、0.6、0.4、0.2.以每个 题目每个类别被选中次数合计占所有有效问卷的占比 计算隶属度。由于构建方法相同,下文仅以“u11组织 结构”为例,形成的隶属度(见表4)。
3.计算评价结果
将隶属度乘上评价尺度(量化分值)即可确定该级 指标的评分。“u11组织结构”下3个三级指标评分为:
A111=[0.17 0.63 0.17 0.03 0 ]*[1 0.8 0.6 0.4 0.2]T=0.788
A112=[0.2 0.58 0.18 0.03 0.01]*[1 0.8 0.6 0.4 0.2]T =0.786
A113=[0.18 0.55 0.21 0.04 0.02]*[1 0.8 0.6 0.4 0.2]T=0.766
将以上评分乘以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即能算出二 级指标A11值:
A11=[0.249 0.594 0.157]*[0.788 0.786 0.766] T =0.783
按照上述步骤,可依次计算出Aijk 、Aij 、Ai 以及最 终企业内控执行有效性的评分,具体如表5-9.
A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得分为:
[0.124 0.285 0.285 0.164 0.142]*[ 0.789 0.773 0.751 0.764 0.801]T=0.771
四、中小型电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A公司内部控制处于一个相对较 高的区间(0.771),初步认定其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但在具体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三级指 标中较弱的为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 资产安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二级指标中较弱的为信息质量,风险识别与管理; 一级指标中较弱的为控制 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结合中小 型电力企业管理难点,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及时升级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公开渠道
通过构建一个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的信息共享平 台,对企业内外部各类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和 存储,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一是采用ERP、 CRM、BI等系统, 整合和共享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信 息。二是采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 跨地域、跨单位的数据共享。三是采用数据可视化技 术,将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现,提高信息实用 性,方便管理层和决策者查看分析。四是建立信息安 全制度,采用数据备份、加密、权限控制等措施,保 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五是建立合理的审批流程 和权限控制制度,防止信息泄露和误用,保障数据的 完整和可信度。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采用数字 化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化与业务 的深度融合,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二)建立健全执行机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一是制定一套清晰的资产安全控制制度以及完善 的执行机制,包括具体的执行方案、任务分工、工作 流程等,将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及岗位,确保 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根据落地的具体 情况及时调整执行方案和流程,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 效执行。二是明确资产安全责任人和职责,制定考核 评估机制,制定考核标准和方法,对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评估及反馈,并对执行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 问责。三是引入技术手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方 位的监控和控制,提高安全防范的效率和精度。四是 定期开展资产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 洞,同时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做好应急处置工 作,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件。五是定期开展资产安 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人 为疏漏和失误导致安全问题。
(三)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意识培养
由于A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其所面临的资本占 用、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在逐年增加,甚至会对原 有业务的经营效益也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企业应根 据自身实际情况,以稳健的态度推进多元化经营,并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和目标,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调整战略和决策。同时, 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管理,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机 制,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及时发 现和预警潜在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 施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 围,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应对 策略和措施,包括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和风险转移等。 不定期地开展风险意识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风险管 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使 每个人都成为风险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 许瑜,冯均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 会月刊,2020(18):96-101.
[2] 王艺霖.电网集体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及优化[J].当代 会计,2021(23):100-102.
[3] 魏敏.基于COSO-ERM框架的航天通信集团内部控制评 价与优化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1.
[4] 王艺蓓.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15-17.
[5] 肖袁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比亚迪公司财务风险评 价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