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企业“因子型”对标指标分析模式及应用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0:25: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研究旨在加强企业考核过程管理,更好地发 挥考核对标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利器”作用。 本研究以烟草行业对标管理为例,通过总结现有对标分 析方式的优缺点,以查找“重点可控因子”为核心, 以“评估-拆分-再评估”为主要思路,创新 构建了 “IDC三级循环”的“因子型”对标指标分析模式。通 过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找到需要重点改善的对标指标和其 中需要重点改善的方向,集中力量补齐短板,使对标改 善权责清晰、目标明确。

  引言

  对标管理也叫标杆管理,其实质是企业以行业内 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 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 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对标管理是烟草行业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抓手,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启动对 标管理工作以来,行业内各级单位都高度重视对标指 标的研究和分析,围绕对标管理形成了“分析-整改- 提升”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聚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工作导向,国家局和省局层面不断调整优化指标体 系,与之相应的各单位也亟须提升指标分析水平,从而 快速跟随指标导向,有效地找到问题症结,并通过分析 找准核心指标和重点薄弱因素,实现精准发力、重点提 升。为此,研究人员以指标分解为主要思路,以“底层 因子权重的量化测算”和“可控性评估”为主要方式, 以查找“重点可控因子”为目标,结合实际工作和指标 特性,研究对标指标深度分析的新方法。
\

  一、现有对标分析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对标管理在各行业的深化应用, 行业内外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对标分析的方式方法, 可分为“面向管理”和“面向要素”两大类。

  “面向管理”类,较为突出的如某烟草市公司 的“一张纸工作法”,把管理诊断和对标管理相融 合,明确了诊断内容、诊断标准和提升目标,以及 行业推行的对标共建,鼓励各单位之间互相学习诊断,取长补短。该类方法比指标的计算方式和深层 逻辑,更加注重指标自身在管理层面上的意义,重 点在于从指标问题追溯到管理上的问题源头,能够 更加直接地连通对标和管理改善,但该方法也对于 管理诊断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标员具有深 厚的业务经验积累。

  “面向要素”类,如电力公司的电网企业供电 成本控制分解、供电企业同业对标指标关联关系研 究及应用等,直接瞄准指标进行分拆剖析,通过指 标底层因子的关联和分析找准提升改进点。该方法 更多地从指标自身出发,指标一经分解后,更易分 析其深层原因,降低了对标人员的能力要求,但该 方法要求对所有指标进行全面、细致的拆分,拆分 的工作强度较大。

  二、研究对标指标重点可控因子的必要性

  (一) “重点可控因子”的内涵

  “重点可控因子”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可以 实现明显改进,且对本单位对标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的底层因子。这里又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重 点”,即重点对标改善指标的重要影响因子;二是 “底层因子”,即该因子是对指标的分拆得到的无 法继续拆分的统计型指标;三是“可控”,即在对 标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本单位内部通过改革、技术 进步、管理优化等方式可以使其发生较为明显的变 化。

  (二) 研究“重点可控因子”的意义

  研究“重点可控因子”是“面向要素”类指标分 析方式的延伸,针对对标人员对“新指标体系”了解 不充分的问题,采用指标拆分方式,查找底层因子, 从而直观地反映指标问题,可以降低分析的难度。同 时“重点可控因子”是“全面拆分”方式的补充,区 别于对全部指标进行拆分,查找“重点可控因子”可 以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改善需求,进行“点对点”的逐 层拆分,减少指标拆分的工作量。“重点可控因子” 还是连接“管理”和“要素”的桥梁,可控的底层因 子同时也是可以直接受到某些具体工作影响的因子, 通过这些因子也可直接查找到管理方面的短板和问 题,促使改善方向更加明确。

  三、“重点可控因子”的“I-D-C三级循环”查 找方法

  (一) “I-D-C三级循环”思路

  依 据 “ 重点可控因子”查找的目的,结合实 践经验,通过研究总结形成了“重点可控 因子 ” 的“循环”查找方式,即对于每项指标依次使 其通过 “ 重要性检验 ”(Importance test)、“指 标拆分”(Disassemble index) 、“可控性评估” (Controllability assessment) ,前一个环节没有通过的 指标不再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于通过三个环节后保 留下来的中间层级因子,使其再次经过三个环节依 次检验,直到指标无法继续拆分(到达底层因子) 为止。如图1所示:
\

  (二) 指标(因子)重要性检验方法

  1.指标重要性检验——查找重点关注指标

  各项指标没有相对分值,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各项 指标都至关重要,只有实现各项指标的优化提升,才 能实现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指标“重 要性检验”并非检验指标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围绕 “实现企业均衡发展,争先创优”的目标,找出制约 发展亟待提升的、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重心的、位次 与企业发展目标极不匹配等的“重点关注”指标。可 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适合企业的层次分析模 型,明确重点关注指标。如图2所示:
\

  2.因子重要性检验——查找重要影响因子

  循环一次后重点指标已经被拆分成指标组成因 子(具体拆分方式见后文)。重要因子即对其构成 的指标产生主要影响的因子。对重要因子的查找可 以通过同指标因子“横、纵向比率”判断。

  其中,“横向比率(HR)”是指标构成因子的 绝对值占指标总量绝对值的比率。
\

  其中, |A|是指标A的数量绝对值, |Ai|是构成指标A 的第i个因子的数量绝对值。

  以卷烟物流费用的构成因子为例。以去年(或 其他周期)为基础,统计各个因子的数量绝对值, 分别计算其占物流总费用的比率,假设仓储费用-仓 储人工费用为100万元,总物流费用为1700万元,则 HR(仓储人工费用)=100/1700=5.88%。按照改善需 要,可以取比率超过1%的因子作为重要因子。

  “纵向比率”是指标构成因子的比率与行业其他 单位该因子比率之间的差值比例。
\

  其中,HR本单位是本单位某因子的横向比率,HR标杆 单位是标杆单位该因子的横向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某因 子在指标中占比相比标杆单位该因子占比的相对差 距,能够更好地反映指标结构上的差距。假设物流管 理人员费用本单位HR为30%,标杆单位HR为20%, 则该因子与标杆单位的纵向比例为(30%-20%) /20%=50%,说明物流管理人员费用在总物流费用中 的占比较标杆单位高50%,存在改善空间,可作为重 要因子。

  (三) 对标指标的拆分和底层因子查找方法

  在指标分析改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衡量 指标变化的原因,找到问题根源和改善点 ,需要 对指标进行拆分。不同类型的指标拆分方式有所不 同,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拆分方式,研究人员 根据工作实际总结提炼了两种针对不同类型指标的 拆分方式。分别是“指标组成拆分”和“指标业务 拆分”。

  1.指标组成拆分法

  指标 组 成拆分是根据指标的计算组成进行拆 分,主要适用于新指标体系中的与成 本费用、经营效 益等相关的指标。指标组成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
\

  其中,Ah代表一个对标指标A;Am即指标A的直接 计算公式拆分后的中层级因子; Al代表指标A的中层级 因子继续拆分直至底层因子。

  以单箱物流费用拆分为例,如图3所示:
\

  2.指标业务拆分法

  指标业务拆分法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指标具有 较强的业务特点,在业务方面有特定的划分标准, 如卷烟的属性、价类等划分标准;客户的市场类型、 诚信等级、档次等划分标准;烟叶品种划分标准等。 在进行业务拆分时,往往需要对一个指标的多个业务 标准进行分别拆分,以便从中找到问题所在。

  此外, 对于大多数指标还可以按照机构组成进 行拆分,如各县、各烟叶站点/卷烟客服部、各部门 等指标完成情况,也可以按照时间进行拆分。虽然 拆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选择拆分方式的原则 要做到“可衡量、有差距、能分析”。

  (四) 指标(因子)可控性评估方法

  可控,即指标(因子)的责任主体在主观上可以 通过管理、改革、创新等多种途径对其结果进行控 制。严格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指标(因子)都受经 营活动的影响,但不同的指标(因子)受到主体活动 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客观上存在部分指标(因子) 因计划调控、接近最优状态、符合市场实际或环境 制约等,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或主观期望的变 化。所以,要综合评估指标(因子)的可控性,从 而集中主要精力取得指标显著改善。可控性评估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直接判 断, 因此,建议可以按照专家评分法等方式进行评 估。设定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

  四、“因子型”对标指标分析体系的运用

  首先, 建立对标专家库。分析体系创建后, 为 了配套进行指标的重要性检验、可控性评估,需要 建立市县两级涵盖各个条线的对标专家库,以“懂 业务、懂政策、懂管理 ”的“三懂”为标准,选 优、配强参与对标管理的人员。

  其次, 构建对标数据库。指标分拆、重要因子 查找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既包括本单位对标指 标组成的相关财务报表、业务基础数据、工作流程 数据等,也包括标杆单位指标相关情况和必要的细 分报表;既包括当前的数据,还包括历史数据。

  最后, 形成配套的分析机制。“I-D-C三级循 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新的变 化,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进行评估结果可能也 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单位根据指标考核周期进行 “滚动式循环”。并明确每轮次循环分析的开始时 间、组织人员、沟通途径和分析方式等。
\

  五、结论

  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明确了企业对标指标管 理提升的方法路径,综合运用了数据分析手段,构 造“因子”拆分和“因子”重要性、可控性分析评估 的“数据工具”,用“因子型”指标管理思路,把 对标管理从“对指标”到“对管理”延伸。以烟草 行业为例,该分析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实施对 标管理、指标管理的企业,希望本文能为企业对标 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帮助企业在管理实 践中取得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 龚攀.基于标杆管理的石油行业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 学,2011.
  [2] 韩勇,田闻旭,徐隽,等.基于对标分析的电网企业供电成 本控制分解指标体系[J].华东电力,2011.39(3):428- 4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87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