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与国际化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10:49: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数字人民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高效 率、低成本、安全、方便的特点, 有利于推动数字化货币 的发展,加快数字中国的建设。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进人民币 国际化发展。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的过程中,其应用场景 起初只是在公共服务领域试行,现在已经扩大到居民日常 生活消费场景中,因此,数字人民币从国内市场普及再到 国际化只是时间问题。本文从数字人民币本身的价值内涵 出发, 立足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对数字人民币的国际 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数字人民币概述

  (一)数字人民币基本介绍及其价值意义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数字形式 呈现的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值作为现金支付 凭证将在市场中长期流通,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数 字货币展开专项研究,到2017年末已经基本完成了数 字人民币体系的顶层设计, 自2019年起数字人民币开 始陆续在一些城市、地区进行试点测试,至今“数字 人民币”APP已投入市场,并开发了多种应用场景, 受到人们的支持与喜爱[1] 。数字人民币的推行简化了现 金支付的环节,使支付更便捷,可以让财政以更快的 速度和更灵活的方式直达,进而促进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的协调发展;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提高了零售支 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满足了人们对数字法 定货币的需求,推动数字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数字 人民币依托国家信用研发,有利于扩大内需,形成数 字支付新格局,助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二)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征和比较优势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的数字货币, 施行钱包实名 制,有挂失功能,价值稳定,具有效力高和安全性强 的特点。它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不直接对居民发 行或直接兑换,而是让指定的运营机构做中间人完成 兑换过程,和纸钞发行运营体系一样,不会打破现有 金融体系的平衡,也不会和传统货币经营模式构成竞 争[2] 。以广义的账户体系为基础,任何能成为个人身份 认证的标识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人脸、车牌号、手 机号等等,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开设数字人民币账户,助力惠普金融的发展。支持双离线支付,多终端 选择,即使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也能进行支付, 其采用智能合约技术,点对点交付,具有较高的追溯 性,避免截留盗刷的可能性。总的来说,数字人民币 与传统货币相比,使支付更加便捷,提高了货币使用 的效率,节省了发行成本;与第三方支付APP相比, 可以满足无网络或一些有限制的特定场所的支付需 求,打破第三方支付为竞争设置的交易壁垒,更方便 进行支付,具有普惠性;与普通虚拟货币相比,有国 家信用担保,理论上没有因为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受到 损失的风险,更加具有法律保障。
\

  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一)数字人民币在生活消费场景的应用

  数字人民币自试点以来,向各种消费场景渗透, 目前已经覆盖了零售交易、餐饮服务、交通出行、生 活缴费、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旅游观光、酒店住宿 等多个线下消费场景[3] 。在交通出行方面,试点地区 把数字人民币应用到公交、长途汽车、地铁等出行场 景中,一些城市还联合美团APP实现了使用数字人民 币骑行共享电动车或自行车。在文旅领域,多个景 区、博物馆与数字人民币合作,借助文旅消费带动数 字人民币的应用。在住房租赁场景中,数字人民币被 用于缴还住房贷款,缴纳租房税款,支付房屋租金或 押金等支付情景中。在投资理财方面、推出数字人民 币购买理财产品,线上保险,付费金融服务的结算场 景。除此之外,数字人民币还被运用到医疗卫生、 校园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这些直接面向C端(To Customer,消费者)的消费情景,普遍借助数字人民币 APP联通各大银行,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并覆盖天猫 超市、苏宁易购、饿了么等消费平台,帮助用户完成 数字人民币的消费。C端产品也叫2C(To Customer)产 品,是面向终端用户或消费者的产品,往往承担引流 和转化的任务。

  (二)数字人民币在B端消费场景的应用

  在C端消费场景日益覆盖的同时, 试点地区, 相 关平台也在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由C端向B 端(To Bussiness,企业用户商家)延伸,为企业和商 家提供支付便利。其中,雄安、长沙就成功实现了数 字人民币对企业税款的缴纳;海南、大连结合地区优势,把数字人民币成功用于港口交付、电商结算;上 海则推出了数字人民币保单。另外,数字人民币还被 运用到B to B贸易业务中,京东就使用数字人民币向其 供应商支付货款,国家能源物资公司则借助“国能e 购”平台用数字人民币完成B to B在线支付。

  (三)数字人民币在特色消费场景的应用

  支付服务的升级有利于促成惠普金融体系的完 善,数字人民币同“三农”项目相结合,助力乡村振 兴,各试点地区通过“政府+银行”的模式,把数字人 民币应用到农产品交易中去,推出硬件钱包,让农民 借助电子产品也能完成数字人民币结算。节约货币生 产、流通成本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先决条件,数字人民币 在低碳消费场景的应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2021年美团与多家银行合作发起“碳中和”公益主题数 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低碳骑行可以享 受优惠,活动一经开展,好评如潮,美团又将激励范围 扩大,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到点外卖、订车票、美团优选 等多个场景中去。同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际央行、国 际清算银行进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可行性测试, 并于同年完成了跨境支付施行的验证。

  三、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一)打造数字稳定人民币

  我国对于数字货币的开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 字人民币作为主权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使用限 制相对更少,有安全便捷的优势,未来有成为官方交 易货币的可能。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了支付服务,这些平台推动数字稳定币在国际上发展 的成功经验,启示我国应该打造数字稳定人民币,只 有这样,在跨境贸易和国际合作中,才能被企业和国 家普遍接受。对此,可以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利用数 字技术对数字人民币的流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 题,进而有效避免金融风险,拟定以数字人民币为支 撑政策,从宏观上对数字人民币的流通进行调整与管 控。同时加强国内以及国际对数字货币的法律制度建 设,保证数字人民币本币的合法地位,为数字人民币 的流通与发行保驾护航。

  (二)加强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建设

  联合其他国家对数字货币进行研发与推行,加强 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建设,例如,可以利用共建“一带 一路”中我国在出口结构的议价优势,签订货币互换 协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贸 易,或向其他“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数字服务,制定 围绕人民币展开的数字贸易规则,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与沿线国家在数字货币合作领域达成共识。与国际 金融组织和机构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内资企业与国际金 融机构联手,让数字人民币进入交易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际金融市场,提高数字人民币的抗风险能力,加快人 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可以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交易中 心以及建设独立的数字人民币全球清算系统。

  (三)开辟数字人民币出国通道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时,如果成交量大,可以发挥 甲方或供应商优势,可以和贸易国家进行谈判协商, 签订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协议。在谈判过程中我 国可以适当让利,让数字人民币逐步参与到国际贸易 中,并逐步成为安全保值、为人信任、具有较高流通 性可用于各种国际贸易的数字货币。在对外援助时 采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可以借鉴一些试点城市 发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形式,让受援国民众自行下载数 字人民币APP,以发红包的方式直接把捐款发放到百 姓手里,避免国际公益组织贪污,同时培养当地民众 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习惯,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国际上的 交易日常化。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跨境电商行业 发展,鼓励在跨境电商业务中,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 算,还可以鼓励在边境贸易中使用数字人民币,让数 字人民币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消费中去,进而推动数 字人民币走向国际。
\

  (四)进行广泛的国际宣传

  经过多个城市的试点,数字人民币被应用到不同 的消费场景中,所以,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只是一个时 间长短的问题。而对于海外的民众,数字人民币是陌 生的,需要一个了解熟悉并养成习惯的过程。另外, 对于一些国家或地区,受信息壁垒的限制,或者当地 发展比较落后,民众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在 国际上对数字人民币进行大力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可 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对数字人民币的认可度和信赖感。 具体来说,应该和当地主流媒体进行合作,多元化、 多渠道进行宣传,选择贴近民众生活的自媒体作为宣 传的主力军,取到民众的信任,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国 际市场应用场景的日常化。

  参考文献

  [1] 吴秋余.数字人民币持续创新应用场景[N].人民日报,2023-02-06(018) .
  [2] 王劲屹,林佳婷,吴文意.数字人民币对现有支付体系影响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 64-67.86.94.
  [3] 徐阳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正向“普惠化”迈进[N]. 中国妇女报,2022-12-30(00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6690.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