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浅析熵理论在激活企业基层组织活力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0:1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通过引入物理学中熵的相关理论,阐述一些 基层组织失活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包括激 活组织,激发组织中的人,保持人与物的流动和坚持思想 的开放等,解决基层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企 业整体的竞争力。

  当前,一些企业传统激励手段正在逐渐失效,有 的员工工作动力不足,有的甚至产生离职倾向,企业 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组织的管理制度、 结构的更新往往难以迅速跟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带来低下的组织绩效,最终导致企 业整体竞争力的低下。对此,基层管理者亟须转变管 理理念及手段,以更深刻的视角,更有效的手段,发 现并解决关键问题,进而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为企业 赋能。

  一、熵的相关理论

  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对于熵增定律即热力学第二 定律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个非活的系统被独立出 来,或是把它置于一个均匀的环境里,所有的运动由 于周围各种摩擦力的作用都将很快地停顿下来;电势 或化学势的差别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倾向的物质也 是如此;由于热传导的作用,温度也变得均匀了。由 此,整个系统最终慢慢地退化成毫无生气、死气沉沉 的一团物质”[1] ,这就达成了持久不变的最大熵状态, 此刻,系统内部不再会出现可以被观察到的变化。从 有序走向无序,最终灭亡,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 自然倾向,也是熵增定律所描述的客观规律,即一个 封闭系统的混乱程度总是会自然增加直到熵死,唯有 不断寻找并引入带来熵减效应的负熵因子,才能远离 平衡态,实现熵减,从而保持系统的活力。
\

  任正非认为企业要想长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 “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 系统,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开放,二是不断与 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产生负熵流,进而使系统的 熵减少,形成有序结构。企业通过对外保持开放,对内持续做功,不断从旧的无效走向新的有效,持续提 升发展动能。基层组织作为企业的基本组成单元,如 何建立耗散结构,保持熵减。笔者认为应当从激活组 织、激发个人、保持开放创新着手。

  二、激活组织,实现组织的熵减

  企业是由一个个基层组织组成的,只有每一个基 层组织都富有活力,企业才能充满生命力,从而更好 地完成企业的使命。激活基层组织,具体有如下几个 方面措施。

  (一)设定基层组织的团队愿景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愿景,其作用是将企 业的每一分子凝聚起来并激励其向着理想蓝图不断迈 进,例如,华为的企业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 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 界”。建设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从设定好组织团队 愿景开始,一个能够得到所有组织成员高度认可的团 队愿景,更有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发成员的工作 内驱动力,从而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二)营造良好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组织风气,是一个组 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组织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 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其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 对员工的各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个有着良好 组织氛围的基层组织,显然是更具活力的。基层组织 中的管理人员作为团队中的关键少数,在组织氛围建 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基层组织管理者应当通过持 续的学习及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并以身作 则,在集体活动、员工辅导等场合,通过模范引导、 制度引导、文化引导等方式,努力营造基层组织的良 好氛围,从而激发员工的善意和潜能。

  (三)善用从众效应对组织进行引导,谨防其负 面效应

  美国学者阿西教授著名的心理学线段实验是公认 的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之一。这个实验表明:当 一个组织中存在“引导者”时,组织中有三分之一的 人或多或少会发生从众行为,当“引导者”达到三人以上时,从众行为的发生率便可达到最大,这就是从 众效应,我们平时常说的三人成虎表达的大致也是这 个意思。“从众效应”的发生在组织中非常普遍,掌 握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对做好基层组织管理工作大有裨 益:工作中要注意在安全、生产、现场保持等方面各 树立3个左右的先进员工作为典型,适当给予精神或物 质奖励对其进行激励,同时通过工作群、光荣看板、 当众表扬等方式宣扬先进行为,以点带面触动、感 染、激发其他员工。同时,也要特别警惕“破窗效应” 的发生,其本质上也是一种从众效应,只不过是负面行 为的从众效应。基层组织管理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持 组织制度的刚性,对于敢于逾越红线的员工,要及时进 行合理的惩罚,以震慑其他可能的效仿者。

  (四)合理简化组织流程

  基层组织作为企业的基本组成单元,其承担的具 体任务往往具有流程化、重复性、简单化等特点,所 以基层组织管理也应当简单而有效,加法与减法并 行。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及工作任 务的不断推进,组织流程往往变得过于繁琐,这直接 带来组织运行效率的低下甚至员工的抱怨。繁琐流程 的背后是管理者的不负责与不担当,因此,在基层管 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流程的简化,以实际需 要为出发点,敢于做减法,紧紧抓住智能化、专业化 等契机,减少工作中不必要、不合适的环节与流程, 减轻员工负担,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五)持续对基层组织进行渐进性变革

  工艺技术的持续革新、先进装备不断涌现、生产 经营形势的日益变化,都对基层组织结构的契合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变革如无法跟上或过于超前于 实际需要,往往带来低下的组织绩效,因此,基层组 织应当持续进行渐进性变革,以适应实际需要。当前 在智能制造浪潮下,各类专家系统等新型智能装备和 设置不断被引入生产一线,基层组织管理者更需要因 地制宜地逐步对相关岗位的人员配置、岗位运行方 式、岗位职责等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达成提 高员工作业安全度,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运行效 率之功效。

  (六)定期进行组织的自我批评,实现组织的自 我纠偏

  基层组织要想保持活力,必须时刻具备忧患意识 和自我批判的能力,从而能够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2] 。具体的做法包括确保建议信 箱、举报投诉信箱等传统反馈渠道的畅通,同时创新 开通“献一计”等线上反馈渠道,此外基层组织管理 者要对各类建议及批评保持开放的态度,对于其中合 理的要及时做出回应并接纳。

  三、激发个人,实现人的熵减

  组织是由形形色色的个体组成的,微观的有序性 产生宏观的力量,个人的生命活力产生组织发展的力 量,只有组织中的个人富有活力,组织才能充满力 量,具体有如下几方面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

  根据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是基层组织中个人的一 项基本需求,历史实践已多次证明,在当前生产力条 件下,“大锅饭”只会带来个体的懈怠及组织的低 效,因而基层组织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价值评价、分 配体系,通过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用价值评价 和分配做员工的驱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励组织中 的个体不断奋斗,从而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同时, 基层组织管理者在进行价值评价与绩效分配时,尤其 注意要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好人主义”,让好的评 价体系能够有效落地。

  (二)更加科学地对员工进行批评

  基层组织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员工的批评是不 可或缺的,然而低效的批评除了能打击员工积极性, 引起矛盾外毫无作用,管理者需要将批评变得更加科 学。对员工进行批评前注意一定要先平复双方情绪, 再处理问题,通过陈述事实,先指出短期、看得见的 负面影响,后指出未来可能导致的损害该员工核心利 益的后果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员工认识错误,进 而使其自发产生改正的欲望,有效避免再次犯错。

  (三)责任到人,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象

  责任分散效应源于社会心理学中的“观众效 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达西 ·拉坎和约翰 ·达林顿 在1968年提出的,其表明:如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 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但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共同 完成任务,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因 而,在组织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重责任到人,避免 责任分散,对于必须由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一定要 指定一个主要负责人,杜绝多人负责。

  (四)构建物理“马蝇”,激起员工的外在动力 著名的马蝇效应表明:

  一匹马即使再懒,一旦身上有马蝇叮咬,也会变得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这里 的马蝇是一种典型的外在动力,即别人施加的力产生 的动力,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且有明显的边际递 减效应,一旦外力停止,则动力很容易消失。对员工 施加外在动力是一种基础的管理手段,根据损失厌恶 原理,相同数量的负面效应在心理层面上的作用是正 面效应的2.5倍,因此,基层组织管理者要尤其注意明 确目标与规则,在常规底线性制度设计上更突出考核 并严肃执行,构建能够持续激起员工外在动力的物理 “马蝇”。

  (五)形成精神“马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是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原动力,如责任 感、使命感,其特点是具有自驱性及持久性,一旦形 成,能够对个体产生更强大的推动性。组织管理中, 为逐步培养员工的内生动力,首先,要注重给予员工 部分工作自主权,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员工完成“你 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其次,注意营造员工 的胜任感,员工完成工作后及时通过点赞、称赞等手 段进行表扬,表扬的同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表扬的内容, 如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从而在员工内心产生正面反馈。 最后,持续开展班组或小组间的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形 成小群体间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加强员工归属 感,增强员工进取心,从而大幅提高其工作能动性,形 成能够持续激发员工内在动力的精神“马蝇”。

  (六)善用“聚光灯”,让员工被“看见”

  霍桑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 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 ·埃尔顿 ·梅奥教授 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其表明:人们都希望在被“看 见”或“关注”的时候,展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据 此,基层组织管理者应当采取多种手段让员工被“看 见”,典型做法如员工定期在工作群中通过影像、文 字展示工作过程及成果,与此同时,管理者每天应花 费部分时间在工作群或现场与员工就工作内容进行交 流,提出表扬或改进建议,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总是在 被关注着,因而更愿意努力展现一个优秀的自己。

  四、保持开放,杜绝封闭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用熟悉的方法、思路 去解决问题,这可以快速解决旧问题,但在乌卡时代 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其本质是封闭,即在原有的 系统里不停地循环,害怕改变,也拒绝改变。保持开放就是要避免路径依赖,突破原有系统,到一个更 大、更开放的系统中去探索,找到更合适的路径,具 体有如下三个措施。

  (一)维持人的流动

  一个健康的系统一定要有新陈代谢的吐纳通道, 所以基层组织人员的内外部流动是必不可少的。然 而,现实情况却是管理者为了追求所谓组织的稳定运 行,往往拒绝人员的流动。基层组织需要不断引入新 鲜、健康的血液,形成“鲶鱼效应”,在激发组织里 其他个体活力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对解决工作问题有 益的新思路或新方法,同时,对于不再胜任岗位的员 工,要及时调整到合理的位置。

  (二)保持物的流通

  以生产运行为主要工作的基层组织,进行好设备 设施、物料的管控,是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保持 好物的流通,就是要精细化设备设施、物料管控,对 于损坏的设备设施要及时更换,对于低效的设备设施 要及时更新,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 帮助的新设备设施、新物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要及时引进来为我所用。

  (三)坚持创新思维

  基层组织管理者要对先进管理理念持开放态度, 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需要配套先进的管理方法。有研 究表明,传统金字塔管理模式中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 有20%~25%准确无误传达到下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及先进装备的应用,更高效管理方法的应用已成为 可能。基层组织管理者应当时刻使用扁平化、专业化 的管理理念审视自己的组织,尝试优化组织结构及分 工,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减少管理层级,推进专业化整 合,进而提升组织效率。
\

  五、结语

  从物理学的经典定律来看,以熵的视觉看待基层 组织管理问题,能够帮助人们穿透事物表层,直达问 题本质,基层组织管理者应当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 施,建立组织的耗散结构,解决困扰组织的根本问 题,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进而帮助提升企业整体的竞 争力。

  参考文献

  [1] 丁 伟.华为之熵 光明之矢[N].科技日报,2017-12-08.
  [2] 刘云山.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几点认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0):6-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650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