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天然气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燃气工程建设中暴露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而危险作 业又是燃气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某城镇X燃 气公司的实际情况,就危险作业全过程管理进行了分析和 研究,并对X燃气公司如何加强危险作业的精益化管理提 出了对策建议,以供以参考。
关键词:城镇燃气,燃气公司,危险作业,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燃气使用规 模增长迅猛。据统计,我国城市天然气用气总人口从 2012年的2. 12亿增长至2022年的4.6亿。在天然气愈加 广泛应用的同时,燃气工程建设中暴露出的安全问题 越来越多,而危险作业又是燃气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 重。本文结合X燃气企业的实际情况, 就危险作业全过 程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如何提升危险作业的 管理进行探讨。
二、案例企业危险作业管理现状分析
X燃气公司成立于2009年,投运门站2座、高中 压管线60余公里,累计通气工商业用户210余户、居 民2 . 1万余户。该公司2022年累计进行危险作业110 次左右,通过检查发现问题143项,主要归纳为作业 监督管理不到位、人员能力不足以及作业管理制度 落实不到位这几类,主要是重复性问题较多,危险 作业管理存在不足,需对危险作业进行更进一步的 精细化管理[1]。
(一)危险作业种类分析
2022年度,该燃气公司共计进行110次危险作业, 其中动火作业38项、管线打开作业64项、临时用电作 业4项、吊装作业4项。其中管线打开作业最频繁,全 年累计作业66次,占全部危险作业的58.9%。
(二)危险作业主要问题分析
该公司2022年被上级单位实施了6次全面检查, 4次专项危险作业检查,发现问题81项;该公司自检 自查26次,发现问题62项,全年共计143项问题。通 过该企业全年危险作业问题清单分析,危险作业管理 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方案流于 形式。危险作业方案过于笼统,多为模板类的文字描 述,方案内作业操作步骤不详细。同类型作业方案除 了时间、地点及人员外,其他内容基本一样,并未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二是人员现场作业风险识别不 到位。人员现场作业的风险识别不足,整体风险识别 流程和控制措施形式化,未能结合具体的作业现场实 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三是管理制度及审批流 程宣贯不到位。相关人员对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和作业 审批流程掌握不熟悉,作业票证填写不清楚、关闭不 及时,现场风险辨识和防控措施认识不全面等。四是 作业过程监督不到位。公司对危险作业管理不重视, 监督覆盖面不够广,对危险作业现场监督管理不到 位,存在未安全交底、违章行为未制止等情况。五是 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不严格。危险作业现场管理不 规范,工器具使用以及摆放不规范,消防应急设施不 齐全,部分需要检定的设备未按时进行检定等。
三、X燃气公司加强危险作业精益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该公司危险作业管理整体情况看,已构建完 整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化的流程也已完备,结合当前 危险作业管理现状,想提升整体危险作业精细化管理 水平,必须从作业方案、审批流程、人员管理、物 料、工机具以及现场监督等方面切入,把控整个危险 作业过程中重要环节,确保整个作业流程方案全面、 审批专业及时、物料完备、监督严格,形成一套反应 迅速、过程稳定、监督到位的高效化作业程序,达到 提升危险作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优化危险作业方案编制
作业方案是危险作业的基础,是整个危险作业实施的系统化描述,因此作业方案编制是关系该项危险 作业是否能安全实施的关键。通过追溯某公司不同类 型危险作业方案,发现随着同类型危险作业次数增 多,同一种类危险作业方案基本一样。为避免方案编 制变种一种流于形式的程序化,必须对作业方案进行 优化。
一是统一方案格式和模板。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 作业编制相应类型的方案模板,确定同类型方案编制 目录,优化同类型方案的格式和程序化的内容,保障 危险作业方案的全面性,不会存在要素的缺项、漏 项,形成一种类型的危险作业只需一种模板的作业方 案,既可以提升方案编制时间,又可以提高方案审批 效率。
二是增强方案具体实施步骤。在统一同类型方案 模板的基础上,对作业的步骤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 制,精确到每一步工序,确保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 写,这样可以保障作业方案审批人员和现场监督人员 对整个危险作业流程的掌控。
三是细化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置措施。追溯某企业 2022年全年的危险作业方案,发现该公司同种类的危 险作业方案中所识别出的风险、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 应急方案都基本一致;实际上就算是同样的作业,不 同的环境、不同地点它所涉及的风险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方案的编制中,要结合每次的危险作业情况 进行风险辨识和应急方案的编写,确保所有风险得到 识别,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减少 危险作业的风险系数。
四是优化危险作业审批流程。在优化危险作业方 案,梳理统一方案模板,细化操作步骤后的基础上, 明确审核流程和职责,增加专业主管部门的审核环节 和主管领导的审核权限,确保主管部门及领导对危险 作业安全风险的把控。合理利用信息化审批平台,对 方案进行线上审批,加快审批流程,杜绝因审批流程 导致的未批先干等违章行为,保障危险作业流程安全 可靠。线上审批流程要具备风险辨识内容的专项审 核模块,对于现场出现的动态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审 批,确保现场风险可控,且不影响作业进度。
(二)加强危险作业人员管理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 全行为,两个事件链的轨迹交叉就会产生安全事故。 在多数情况下人员的能力不足或得到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就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各项规章制度以 及作业流程的执行主体就是由各种人员构成,所以加 强危险作业人员的管理,提升作业流程各个环节人 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优化危险作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首 先,作为危险作业流程中的第一环节,作业方案编制 人员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危险作业全过程的能力。与各 个环节的执行者进行良好的衔接,确保编制的方案与 现场实际完美结合,避免出现方案流于形式,所写与 所做呈现“两张皮”的现象。在进行方案编写前需与 作业相关人员进行相互交流,确保编制的方案得到良 好的执行[2] 。其次,作业方案审批人员是整个危险作 业流程最终如何执行的决策者,负责组织对作业方案 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核验风险识别以及安全措 施落实情况。因此作业审批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安全管 理能力,每年应定期进行作业相关方面的安全教育培 训,确保审批人员具备方案审批的能力。最后,作为 具体操作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 能,了解所操作的设备设施各项性能,特种作业人员 须取证后方可上岗。在进行作业前必须对所有设备设 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能良好有效运行。第 四,现场的监督管理人员须熟练掌握各项作业管理制 度和操作流程,具有识别风险和应急处置的能力,确 保在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能有效调配应急资源进行 应急处置。
(三)强化危险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工器具管理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诱发生 产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约束人的不安全 状态时同时也要加强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管控。在各项 危险作业中设备设施、工器具以及物料的完好性和符 合性对作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工器 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的管理是危险作业过程非常重 要的一环。一是要保证工器具、物料、设备设施的符 合标准。确保作业所需的工器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 符合本次施工需求,杜绝因经济性考量而降低规格使 用不符合作业需求的工器具、物料和设备设施。例如 在吊装作业中必须根据所要吊装的重量选择相应额定 符合的吊装设备,不得超过额定吊装符合进行起吊。 二是要保证工器具、物料等设备设施的完好。在作业 前必须对所要使用的物料、工器具以及设备设施进行 检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要求检定检测的设 备设施,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定,确保工器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无隐患,能正常投入使用。同时, 在一些高危危险作业时部分设施必须配备两套以上, 确保作业条件的安全可控。例如,在动火作业前,须 对作业现场进行燃气浓度检测,所以必须配备两套以 上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对现场作业环境的燃气浓度进行 复核,避免因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的准确性导致产生 安全隐患,从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加强作业现场监督
作业现场监督是作业流程把控的最后一道环节, 是对作业前人员、工器具、物料、设备设施以及现场 安全措施等作业条件的确认,是对作业过程中动态风 险识别,制定控制措施消减风险的把关程序,是对出 现紧急情况立即调配应急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最后 一道防线。
一是加强作业现场条件复核力度。首先,要确认 作业相关人员是否具备作业能力,特种作业资质是否 与作业内容相符,人员与证件是否一致。坚决杜绝人 证不符的现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确保人员清楚掌握本次作业流程和作业风险。对于不 符合要求的人员必须进行更换,确保作业的安全可 控。其次,要对作业现场工器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 进行复核。确认所使用的工器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 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满足本次作业需 求,防止现场作业工器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降低规 格使用,与作业方案不一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器 具、物料以及设备设施坚决不予以使用,立即进行更 换。最后,要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复核。对作业 现场环境、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应急准备等内容进行 核查,确保现场条件满足作业要求。对于例如像管线打开、动火作业时,必须进行燃气浓度检测,确保燃 气浓度符合动火标准时方可进行作业。
二是增强作业现场动态风险识别。危险作业是一 个动态的施工作业过程,伴随着人员的流动、设备设 施的使用以及现场环境的改变,必然会产生新的风 险,因此必须要增强作业现场的动态风险识别。对人 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要立即进行制止或调 整,确保作业现场风险可控。对环境变化导致产生 新风险时,要立即组织进行识别,对风险后果进行判 定,是否为可承受风险,并立即制定消减控制措施并 组织上报审批确认。如出现不可控风险时要立即停止 作业,并关闭作业许可,待风险消除或可控满足现场 作业条件时,再行组织办理作业许可进行作业。
三是提高作业现场应急资源调配能力。应急处置 是作业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的最后一道防线,关系 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否防止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而紧急 情况下应急处置效果,取决于现场对于应急资源的调 配能力,因此提高应急资源调配是十分必要的。必须 提高对现场应急物资和相关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管 理,保障现场消防应急逃生通道的畅通,加强与作业 现场所在的当地公安消防、急救中心等部门的联动, 及时准确汇报现场情况,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效率,确 保最大限度地降低作业现场紧急情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276-2014 [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6-7.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1240-2009[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