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前,电动化及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 发展方向。本文以我国新能源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汽车为 研究对象,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状、比亚迪内部战略以及财务状况三方面入手,探讨其投资价值,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投资价值
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加快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欣欣向荣。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军者,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一)后补贴时代以“政策+供给”双驱动为主
回顾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导入期、成长期三个阶段。在萌芽期,政府政策和规划多以保护者的姿态鼓励车企入局;导入期则以补贴政策出台、退坡和双积分政策等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成长期(2020年-至今),补贴政策开始向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配套设施集中,且 2022年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后续将由双积分等政策接棒。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供给”双驱动,进入促进需求的良性循 环阶段,倒逼新能源车企行业进入市场机制,依靠补贴生存、缺乏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或将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
(二)行业格局重塑,头部自主品牌势不可挡
未来汽车行业的“风口”不是燃油,而是电动和智能化。由于国内自主品牌在电动和智能化方面布局较早,已在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储备等方面与外资和合 资品牌拉开距离,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崛起已“箭在弦 上”。此外,自主品牌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转 型,打破了此前外资和合资企业对高端车型市场的垄断格局,并凭借本土优势精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以 较高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抢占合资市场份额。截至2022 年底,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显然,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重塑汽车行业格局,自主品牌迎来历史新机遇,崛起趋势不可阻挡。
(三)技术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尽管中国新能源车企已实现技术领先,但仍需持续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一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车企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来突破 核心零部件、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提升整车性能,实现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转型,这要求新能源车企加快智能化技术的探索与研发,实现芯片、智能联网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加快电动化与智能化的 融合。我国新能源车企需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来维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
二、比亚迪的战略分析
(一)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重视研发投入
比亚迪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将 主要业务聚焦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致力于打造新能 源汽车时代。为此,比亚迪于2022年对外公告将停止 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将专注于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两条技术路线。技术研发方面,比亚迪持续大手笔投入,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202.23亿元,同比增长 90.31%。截至2022年底,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 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研发人员超6.9万人。无 论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还是CTB电 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等技术陆续发布,比亚迪 的技术护城河正一步步加固。
(二)垂直整合业务资源,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
生产技术和上游资源对新能源车企的可持续发展 至关重要。为此,比亚迪深度垂直整合产业链,将上 游原材料、中游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车制造和售后服务把握在自身的产业链中,全方位发力,形成协同效应。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比亚迪在巩固国内市场、开放自身产业链的同时,再次提速国际化战略。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于2022年正式进入日 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43个国家和地区,该车型在以色列连续三个月蝉联单车型销量冠军,开启乘用车国际化新篇章。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特别是在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三、比亚迪的财务状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笔者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比亚迪的盈利能 力,发现2017-2021年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行 业平均。2019年补贴严重退坡,市场整体需求下降, 导致比亚迪盈利能力表现不佳。2020年业绩回暖,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均有所上升。 2021年,行业增速放缓,销售净利率降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相关产品产能快速扩充,以及产品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持续加码的技术研发投入,导致销售 毛利率下降6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因“增收不增 利”的情况再次下降,表明比亚迪利用资本的能力仍 有提升空间。2022年比亚迪战略部署终“开花”,营 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增长 445.86%,实现增收更增利,盈利能力长期向好。
(二)偿债能力分析
笔者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三个 指标来衡量比亚迪的偿债能力,发现流动比率和速动 比率的变动较为稳定,但却均低于行业均值。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这是由于比亚迪主要以短期负债融资为 主,而产品研发与产能扩张等投资回报期长的项目需 要投入大量资金。另外,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据了流 动资产较大的份额。在资产负债率方面,比亚迪一直 维持在66%左右, 处于行业合理水平。但从2019年开 始,该比率一直低于行业均值,补贴退坡让比亚迪在 高金融负债水平下的偿债压力增大,尽管2021年比亚 迪现金比率有所提升,偿债风险降低,但其偿债能力 承压依旧明显。
(三)营运能力分析
笔者选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 周转率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发现比亚迪存货周转率 在2019年受补贴退坡和国六标准施行影响销量骤减、 库存压力增大而达到最低。2020年以后,国内新能源 汽车产销量逐渐回暖,比亚迪适时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车型,带动了销量增长,使库存压力下降,存 货周转率提升。2016-202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提 升,表明比亚迪资金运营质量逐年提升,议价能力增 强;总资产周转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比亚迪的总资产利用质量和管理效果得到提升。总体而言,比 亚迪公司运营效率虽有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
(四)成长能力分析
通过对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 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营业收入 增长率波动较大,但总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营收大 幅增加得益于比亚迪积极推广城市轨道交通业务, 2020-2021年则因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和手机部件业 务销量的增加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但营收的增幅未带 动净利润大幅提升,原因在于比亚迪营业收入的现金 含量不高,且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的建设消耗了营 收的增长。2017-2020年净资产增长率均未超过8%, 2021年的猛增是因为比亚迪增发H股导致资本公积增 加。总资产在2016-2021年虽始终在增加,但结合净资 产和净利润可知,比亚迪的资产提升与业绩增长并无 太大关系。总而言之,比亚迪的成长能力有所提升, 但还需要在稳步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
四、结语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在供给需求的双轮驱动下,电动智能化转型加速,汽车工业百年格局重塑,自主品牌乘风而起,新能源汽车产品向着高品质发展。比亚迪作为国内头部自主品牌,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其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从比亚迪的财务状况来看,其盈利、偿债、运营和成长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从长远看,结合比亚迪 对核心技术、新能源产业链和全球化战略的布局,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判断,未来比亚迪 的市占率将会进一步提升,品牌持续向上发展。总而言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厚积薄发,发展前景可期,具有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小慧.布局全球化市场是关键[N].深圳商报,2022-08-04(A01) .
[2] 孙威. 比亚迪集团经营战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22(3):103-105.
[3] 武梦婷.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公司证券投资分析[J]. 中国储运,2022(3):163-164.
[4] 张云鹏.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
[5] 苏蕾,潘晓佳. 比亚迪投资价值分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1):30-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