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图书馆 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梳 理企业图书馆的特点,分析现阶段企业图书馆管理工作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参考。
一、企业图书馆的特点
企业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由企业投资兴办,隶 属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图书文献收藏及其管理部 门,它更多是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工作的核心。从工作 性质看,企业图书馆可分专业图书馆、科技图书馆、 工会图书馆、中心图书馆、文献中心、图书室和资 料室等。企业图书馆依附机构主要包括厂办、党办、 工会、信息中心、科技中心、培训中心、档案资料中 心、研究院、设计院、情报所等。企业图书馆服务对 象通常是企业职工,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利润 或科研经费等。
企业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 点。相同点:都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 阅览、参考的机构,也都具有保存文化遗产、开发信 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不同点:公共图书馆 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资金来源于政府,而企业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本企业本部门职工,资金来源于 企业的经营所得等。企业图书馆是企业为员工,有的 也包括家属提供文化服务、教育服务、专业服务、信 息服务、资料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现企业文化的 窗口之一。
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一个单位,企业图书馆的主要 任务是为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提供企业经营和科 研、专业所需的图书资料,同时满足职工的业余阅读要 求。利用企业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扩大职工视野,增长 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提高“软 实力”上下功夫,助力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
二、企业图书馆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企业图书馆的馆藏,一般是根据其生产经营和科 研的范围而决定其馆藏的方向,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专 业性、技术性和针对性,主要以与生产、科研、经营 活动有关的图书、相关资料、产品样本、工具书为主 要收藏对象。企业图书馆的馆藏实力与企业实力密切 相关,一般情况下企业图书馆的规模、空间相对于一般公共图书馆较小,硬件设施一般也较陈旧,除 普通的书架、桌椅、目录柜外,现代技术设备,如打 印机、复印机、电脑、传真机、网络平台,数字化程 度等拥有率较低,数字化程度也较低。此外,部分企 业图书馆在购买了所需的纸质资料后,实际上已很难 扩充相应的电子信息资源。而且由于经费缺乏,一些 好的图书管理或者资源建设平台技术也无法引入。例 如,企业已有的服务器无法得到维护、补充和更新, 使得数字资源存在容易丢失或损坏,更新不及时等问 题,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员工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限制了企业图书馆馆藏的价值发挥。
(二)图书管理模式陈旧
近年来,国家在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的相关法律 法规,但是对于企业图书馆来说,有些政策与企业实 际结合不紧密,无法进行细化和分解,甚至难以落 地。很多企业图书馆还采取人工图书管理,收藏、录 入、检索、借阅等工作环节仍主要采用人工操作,既 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又不高、出错率还大。部分企 业图书馆的管理缺乏对工作人员以及借阅人员的监督 和奖惩机制。例如,在某些企业中,对于图书的借阅 期限、丢失损毁现象虽然有不同的规定,但又因为种 种原因而流于形式。还有不少企业虽然已经可以做到 员工在个人电脑上即可登录图书馆系统进行检索,但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仅仅使用电脑进行检索已 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功能单一的图书检索系统实际 上无法做到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个性化推送,因 此必须向数字化转型。此外,企业图书馆除了管理方 法比较陈旧,图书馆的工作也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 缺乏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资料的交流沟通,没有形成 资源的共享。
(三)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人员,专业的 管理人员不仅要能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 图书分类主题词表》等法规法则对图书进行编目,还 需了解本企业所涉及的专业。但对于部分企业来说, 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不是图书馆里专业毕 业,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企业图书馆管理 人员缺少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部分员工仍存在业务 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长期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下,部 分员工对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弱,同时缺乏主动服 务的意识和经验。
三、企业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基础工作
企业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和推动基础工作的标准 化、规范化,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从初期采购 开始,就要由专人负责,做到能利用有限的资金,精 选购买与本企业相关的高质量文献信息和资源。资源 编目入库是现代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根基,如果对文 献资料分类编目不准确,后期就无法快捷地寻找到所 需的书籍。如果在编目过程中著录不标准或不齐全, 则会使通用的编制检索软件无法正常工作,读者在查 询关键词、主题词时所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充分、不全 面。因此,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 从筑牢基础工作入手。
(二)做好馆藏建设
图书等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主体之一, 只有做好馆藏建设,才能增强员工的借阅积极性,有 效提高企业图书馆的利用率。对于企业中传统的纸质 图书馆,如何优化馆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一方 面,管理人员可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等手段(例如数 据挖掘等),定期对借阅的书籍进行统计,对借阅率 低的藏书予以适当剔除。另一方面,藏书质量也是衡 量企业图书馆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补 充新书方面,需严格按照企业相关专业划定范围,建 立富有企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对于现代化图书馆建 设,数字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企业已经依托 于专业的平台建设了馆藏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镜像 数据库等。然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仍未成熟,特 色资源稀缺的问题普遍存在,提高对特色资源的认知 能力,也是提升企业图书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做好服务工作
企业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员工。因此如 何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新形势下做好企 业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心。图书的借阅属于信息资源 交流过程的中间环节,企业图书馆管理人员则是信息 资料和企业员工之间的桥梁,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 情况提供不同的针对性服务,获取反馈,不断改善服 务模式。此外,在图书的借阅和归还过程中,常用的 扫描条码模式仍离不开人工,有时还会出现未扫描成 功就将书取走或归还的情况,使图书馆馆藏与系统条 目不对等。因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当 前已普遍流行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使读者可以 做到自助借阅,同时还能对遗失的图书进行定位,简 化图书盘点工作量,节约人力和精力去做更深层次的 文献开发等工作[3]。
企业图书馆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服务也是必不可 少的。当前部分企业搭建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已经具备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的技术,例如跨库检索。在一些 平台技术的支持下,员工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专题收藏 体系,系统会根据关键词、主题词自动推送员工关注 的书籍资料,满足企业人员对于资源时效性的需求。 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视 野,智慧图书馆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 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4] 。有条件的企业图书馆也可 以搭建用户感知系统,从主观和客观上对员工的阅读 行为进行评价,根据评估结果通过万物互联的方式, 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建议,也可以将员工所需的文 献资料直接投射到用户的手机上,实现快节奏时代下 的移动阅读需求。感知系统还能及时接受用户反馈, 从而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更多丰富的个 性化阅读体验。
(四)注重人才培养
随着企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断增加,纸质资源 与电子资源的结合,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广 大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管理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 发展趋势,引入各种新兴技术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建 设。这就需要企业图书馆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全面型 人才来迎合新世纪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对于现有的管 理人员,企业图书馆应当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 定期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在提升数字化、信息化图书 馆管理服务的同时学习本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扩大 知识面,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此外,多派遣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前往具有先进管理经 验的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相互融合和借鉴,刺激管 理理念的变革与创新,使企业图书馆管理工作朝着更 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企业图书馆应当遵循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尽快 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针对当前企业图 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图书馆管 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从基础工作入手,优化图书馆馆 藏建设,以读者需求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改 善企业图书馆管理工作,使之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文艳萍.基层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4):184-186.
[2] 叶菁.新形势下企业图书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4):31.
[3] 张弼云.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2(5):116-118.
[4] 钱媛媛.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和发展策略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8):109.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