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从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看, 如何充分应用财务专业知识合理规划业务活动流程,实 现财务数据信息价值增值, 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 题。业财融合的有效落实, 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获得更多 可靠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进而提高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但是, 企业在实际开展业财融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 阻碍因素,导致企业业财融合无法有序地推进。基于此, 本文主要剖析了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 如财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弱、财务数据信息量虽大 但有效使用率低、财务业务部门缺乏长效沟通机制、财务 工作思维固化严重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措施。希望可以为更多企业经营管理者落实业财融合、提 高经营管理效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业财融合作为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主要是将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有效融合,实 现各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帮助企业财务部门打破常 规、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核算等模式,通 过与业务人员的深入交流,可以从业务角度、市场角 度分析问题,为企业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 障。同样,业务人员的工作模式也能得到有效改进, 因此,要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积极地配合财务工 作的顺利开展。国有企业通过推进业财融合,能够帮 助其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效率,这主要是因为业财融合 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使财务和业务部门目标 趋于一致;信息共享、资源合理分配,实现其价值最 大化;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 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等。
一、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创新性的、先进 的管理模式,备受现代化企业经营者关注,在企业经 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业财融合的作用包括: 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方式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更多决 策、管理依据;有助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各职能部门间良好合 作、沟通交流;可以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 支持;整体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实 现中长期战略管理目标。
二、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偏弱
当前,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在对自身岗位职能定位 时,更多的是定位于监督管理职能,而不是服务职 能,所以,在面对其他部门人员提出的支付申请时, 大多直接采取接受或拒绝的态度,财务人员缺乏为其 他职能部门、人员提供服务的意识。财务人员缺乏换 位思考,未能帮助、协助其他部门人员解决问题。或 者部分财务人员会担当着“衙门”的职责,日常工作 中习惯于将固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当做口 头禅,导致业务人员害怕与之交流,企业内部业财融 合关系较紧张。这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顺利开展其日常工作会产生一定阻力,最终在实际业务活动经营 过程中,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1]。
(二)财务数据信息量虽大但有效使用率低
国有企业日常业务活动较多,涉及的业务范围较 广,所以需要汇总、整理、分析的数据信息也较多。 但是,财务人员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更多地把眼光局 限在会计准则的技术水平和财务报表生成方面,对于 其他信息并没有过多地进行处理,导致企业整体财务 分析工作输出的信息有限,信息有效使用率较低。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第一,数据分析工作较业务 活动滞后,一般都是在业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分 析,所以并没有实现对业务活动过程的监管、反馈, 分析结果也无法对业务活动、流程提供任何实质性的 帮助,不利于业务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流程的优 化完善;第二,财务人员出具的财务报表专业性强, 格式设计、内容描述都很专业,其他部门人员因为对 财务知识有所缺乏,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解读,也无法 进行有效的利用;第三,出具的报表多数是采用固定 的模板,并没有针对实际业务活动情况进行个性化的 报表设计,所以其实际使用度、参考性极其有限;第四,财务人员在进行各种基础数据收集时,并没有深 入了解业务活动情况,因而对所收集信息的完整性、 准确性缺乏自主评判性,导致出具的数据分析结果与 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三)财务、业务部门缺乏长效沟通机制
国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间缺乏长效沟通机制, 会使很多需要双方配合共同完成的工作,实际上依旧 是由单个部门独立完成。例如,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 项目开展,也仅仅是由业务人员全权负责承接,财务 人员并没有在后续业务项目承接过程中持续跟进,追 踪项目涉及的财务事项可能会使业务活动项目在实际 经营中存在各种隐性的财务风险、隐患,典型的风险 是在业务活动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开展、收 付款等环节存在。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 通,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现有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业财 融合理念,依旧存在片面的、局限性的眼光,将财务 工作视为财务人员的职责,业务工作视为业务人员的 职责,与其他人员无关,阻碍了企业业财融合工作的 顺利落实[2]。
(四)财务工作思维固化严重
现阶段,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相关数据信息分析 时,更多的是直接套用已有的固定公式,并没有切实 考虑当前业务活动情况及经营实力等因素,也没有谨 慎排除部分不合理因素,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数 据分析时,并不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其结果也可能与 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无法为经营者做决策和管 理依据,与现代化企业财务的决策、管理职能不相匹 配。另外,企业经营者往往更加关注业务经营活动产 生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侧重 于分析与经济直接相关的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设 置与考核并没有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出现这种现 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现有财务人员并不具备与时代 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财务工作的管 理、决策职能也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利用其专业知 识帮助企业高效地开展财务工作[3]。
三、基于业财融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全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国有企业要推动业财融合实现其经营管理效率的 提高,就需要加强财务人员对岗位职能的了解,改变 过去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其服务水平。 第一,财务人员要具备整体性思维。企业财务人员长 期接触的都是各类数据信息,要树立更加准确、透彻 的思维,就要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脱离实际经营环境,把眼光局限于账目。所 以,财务人员要有整体性思维,从长远角度分析问 题,探究企业实际业务活动经营状况,协助管理者、 决策者更好地解决各环节问题。第二,提高财务人员 的复合型专业能力,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 要部分,有着一定的专业性,但同时财务人员还要与 其他战略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 员、运营管理人员等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为了更好 地推进业财融合落实,财务人员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 力,了解其他各职能部门知识体系,不能局限于学习 财务理论知识,还要对其他领域知识有所涉猎,与其 他各部门人员保持着高度联系,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 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新时期需要的复合型财务人 才。第三,提高财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沟通和 交流能力是企业推行业财融合的关键,所以,财务人 员既要圆滑地处理同级之间的关系,还要与上下级之 间保持良好的关系,确保不违背任何经营原则,妥善 与各级人员之间沟通交流,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财 力等的最佳分配,协助各部门人员有序开展日常工 作。第四,提高财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业务 活动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根本,而财务价值则是要借助 业务活动得以实现。华为CEO任正非就针对财务服务 和经营提出典型观点,要求财务人员在不违背制度体 系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简化财务工作流程,能够便 捷、高效地为业务经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 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整体的发展[4]。
(二)多维度分析财务数据和信息,提高信息资 源使用率
企业要从多维度进行财务数据信息分析工作,以 此来提高现有数据信息的使用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 财务分析制度体系并充分落实,以保障企业财务分析 工作能够科学、高效、系统、有序地开展,使财务分 析工作全面、规范地实施。企业相关人员在制定财务 分析制度体系时,要深入了解业务活动流程、实际经 营状况,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分析策略。例 如,分析企业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时,要进一步考 虑其存货产销比数值,确定企业存货管理是否存在 缺陷,从而增加企业资金方面压力;对一个已知全部 流程的业务活动要在每个环节成本支出有精准规定, 考察实际情况是否与之相符,若超出预期成本支出费 用,就要分析其具体环节,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 于存货环境是否合规,可以采用不定期盘点库存量、 检查出入库记录、询问相关工作人员等的方式分析[5]。
此外,企业还应借助信息化软件系统,实现各部 门信息共享, 例如, 常见的应用SCM、ERP软件实现与 业务活动流程的融合,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整合成 为一个有机体,有效整合业务活动涉及的信息流、物 流、商流、资金流等。
(三)以核算制度为纽带,构建长效沟通机制
部分企业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设计是呈现金字塔 型的,其中很多财务人员负责基础财务报销、收付 款、核算等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真正负责各部门 沟通、数据汇总、分析、评价等的财务人员较少。总 体来看,企业财务人员的低效能、低附加值工作量占 比较大。为此,企业可以应用扁平化管理组织架构, 培养一支懂财务、懂业务的核算人员团队,实现以核 算制度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也促进企业业财融合 模式的有序推进。
第一,以核算人员为纽带,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 会计的转型发展。在日益变化的市场外部环境中,传 统的财务会计职能已经无法满足其实际业务活动发展 需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财务会计人员职能也 需要做出改变,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型,看待问题要更 具有前瞻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也要逐渐向 业务活动前端渗透,全面参与项目立项、合同签订、 采购谈判等环节。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逐渐向业务 后端转变,如售后服务管理、客户意见反馈等,要全 过程参与业务经营活动,推动业财融合模式落实。第 二,利用扁平化财务组织架构,形成业财融合闭环管 理,有效规避风险。扁平化的财务人员管理模式,能 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对各环节的积极参与、配合度。财务 核算人员担任着双向沟通交流的职责,一方面,把财务 管理需求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业务部门;另一方面,协 助业务部门更加规范地开展日常工作,把各环节中的问 题及时反馈至财务部门,发挥财务的监管职能,充分实 现财务和业务活动的闭环管理。此外,核算人员也担任 着业财融合中的秘书工作,在核算各环节数据信息时, 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做出预警。
(四)打造战略型财务管理团队
国有企业要有序推进业财融合,实现其经营管理 效率的提升,一个关键措施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财务 人员团队,为业财融合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可以从招聘环节适当提高应聘条件,选拔具备一定实 力、可塑性强的财务人员。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 入财务团队,还要从薪资待遇方面着手,适当提高薪酬水平,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招聘财 务人员后,还要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培训内容不 仅仅局限于财务知识体系,还涉及法律法规、税务筹 划、经营管理、业务流程、计算机软件操作等。让财 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 业技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财务人员在实 际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 分析准确率,为企业经营者、决策者提供更多真实、 可靠的决策依据。此外,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 财务分析讲座,运用已有数据分析方式创造更多打破 传统思维的数据分析方法,以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实 用性和灵活性[6]。
四、结语
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其职 能并非仅局限于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还包括管 理、决策职能,财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能够帮助 企业各个环节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企业 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 高。现阶段,企业要借助业财融合模式推动其财务和 业务部门的协作,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精 细化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从而提高企业 的经营业绩。本文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推动业财 融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包括提升全员对 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知;多维度分析财务数据信息, 提高使用率;以核算制度为纽带,构建长效沟通机 制;打造战略型财务管理团队等。本文期望通过上述 措施能够促进各行业企业实现其战略管理目标,促进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卓仪.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22(5):175-177.
[2] 熊媛芳. 国企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4):116-117.
[3] 陈玉顺.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与管理作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0):29-30.
[4] 李碧娜.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2020(12):170-171.
[5] 陈敏.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研究[J].销售与管理,2019(12):116-117.
[6] 毛国俊.论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9(7):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