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鉴证机构,其中 一项重要业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进行评价,并发表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充分收集 和分析被审计单位情况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资料的真 实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确保财务报表使用者以及社会公 众得到的信息具有可靠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 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引发的风险持续增加,审计风险逐 渐加大,对审计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会计师事务所 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挫伤了社会公众信心,注册会计师行 业的形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 范,会计师事务所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并对审计风险制 定解决措施,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管控,以有效的审 计方法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 的审计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会计师事务所在做强做 大的同时,需要重视对风险的管理,设置完善的管理 制度实现对风险的防范。当前,我国部分会计师事务 所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为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有必要针对审计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但 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管 理,审计风险一旦爆发,会严重影响事务所的正常发 展。会计师事务所要在社会营造良好的形象并赢得公 众信任,就需要提高审计质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重视,实 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等特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审计过程 中,审计计划不完善、审计人员缺乏经验等因素都可 能产生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管理贯穿于审计风险的各环 节,在审计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审计风险。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
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选择不够谨慎。很多会计 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往往不对被审计单位的 情况进行细致了解而盲目承接业务,没有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较高的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对于老客户认 为不会存在较高的风险,在承接老客户业务时更不会 对老客户的相关情况进行细致调查。其次,没有分析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环境是审 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被审计单位会计环境不 完善,存在较高的风险没有被会计师事务所察觉,容 易导致审计风险无法得到及时控制而产生较高的风 险。此外,没有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内 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部分会计师事务 所在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时没有对相关风险进行全面、 细致的分析,也没有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不 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当风险发生后,可能给会 计师事务所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检查风险
首先,行业存在不正当竞争。近年来,会计师事 务所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中小会计师事务 所刻意压低价格,导致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偏 低,过低的收费无法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运用完善 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出具存在一定 的随意性,导致产生较高的风险。其次,审计人员的 专业素养不足。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在招聘审计人员的 过程中,没有分析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再加上 近年来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人员频繁跳槽的情况, 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再次,社会公众思 想与审计实际存在较大的期望差。近年来,我国不断 报告了一系列审计行业的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注册 会计师行业的丧失信心。再加上很多社会公众对会计 责任和审计责任之间的理解存在混淆的问题,不了解 会计师事务所的合理保证概念。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重大错报风险因素的防范 1.谨慎选择被审单位
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不分新老客户, 不考虑对方的经营情况,这样的行为容易产生承接高 风险客户的可能性。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实现对风险的 有效防范,必须综合客户以及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并且考虑收费标准是否能够承接相应的业务,避免盲 目报价的问题。在确认各环节都无误的情况下才接受委托,避免由于缺乏对客户的细致审核而造成的风 险。长期以来,很多会计师事务所认为老客户有合作 基础,因此,对老客户往往存在照单全收的问题,这 样的做法容易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陷入危险。会计 师事务所在承接老业务客户业务时,必须保持谨慎态 度,对于老客户的经营环境、管理层变动等方面的情 况进行详细的评估,从而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内,防范接受委托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合理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环境
当会计师事务所进入被审计单位了解经营情况 时,需要全面分析各类因素,结合客户的生命周期判 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而言,对于成长期与衰退期 的客户可能存在较高风险,成熟期的企业风险相对较 低。同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充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 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分析其持续发展能力,判断被 审计单位管理层的综合能力[1] 。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 作时,需要分析各类因素的情况,通过优化审计工作 的管理,关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疑点,从而有效 控制审计风险。例如,需要重点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盈 利能力,若被审计单位难以实现有效盈利,那么表明 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通过全面考察被审 计单位的各类因素,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 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例如,A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客户 评估的过程中,建立了对客户的评估表,结合各环节 指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 分为1至5分,分数越高代表风险的影响程度越高(如 表1所示)。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确保能够识别 被申请单位的各类风险,完善风险评估流程。审计人 员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判断市场上是否有新 的竞争对手,分析是否存在损失重大供应商的问题, 判断是否存在会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产生较大影响 的事件。同时还应该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的采购、生 产、销售等各部门人员的情况,分析企业受到重大处罚 等方面的信息,确保企业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形成准确认知。在这些固定程序之外,如果审计人员认 为需要通过外部资料来完成整个审计过程,那么就应该 询问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士,通过全面了解企业 的情况,规避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3.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
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 报风险的风险等级是由被审计单位所决定的,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分析被审 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获取的各类信息真实、 可靠,并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是否合理合 法。在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时,需要对被审计单位 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细致评估与分析。良好的内部控 制体系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减少各类可能存 在的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且在风险产生之 后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补救,避免风险给会计 师事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的可能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并非简单地对各项经营管 理环节进行控制,而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较为重要,需要不断 优化与完善审计流程。会计师事务所在健全内部审计 制度时,需要对内部审计的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执行情 况进行细致评价,若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缺陷,则不需 要考虑执行情况,因为若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缺陷,那 么执行必然也会是混乱的。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 善,那么才应该考虑执行的情况。注册会计师需要根 据COSO框架分析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否在被审计单位 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并在被审计单位内部通过向员工 询问,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实行穿 行测试,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各方面信息。
(二)检查风险因素的防范
1.抵制行业内不正当竞争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审计行 业所面临的风险在不断复杂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 险一大成因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偏低而造成的 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不正当竞争。审计收费是对审计工 作的有价补偿,当前我国很多事务所在审计收费方面 存在混乱的问题,未来我国需要健全审计收费体系, 建立一套清晰的审计收费方式,形成严格的审计收费 标准,确保审计收费标准透明,避免会计师事务所无 序竞争而产生随意出具审计报告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存在管理混乱的问 题,甚至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部 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己私利不考虑风险盲目签字。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对被审计单位的选择机 制,解决行业内部不正当竞争导致盲目承接客户的问 题,通过自觉抵制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确保审 计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 用制度导向的审计模式,只有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模 式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近年来,越来越多大 型会计师事务所已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到审计管理的 全流程中,风险导向审计在未来是审计风险防范的趋 势,能够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贯穿风险管理的理念,使 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全阶段形成 风险管理意识,认识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变化。项目组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也可能遇到新的问 题,只有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全面、细致分析,并通过 健全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第一,健全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虽然近年来我 国注册会计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但专业人才存在不 足的问题,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很多注册会 计师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压力产生离职率较高的情 况,同时薪酬等因素也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审计人 员频繁跳槽。为了解决人员流动的问题,会计师事务 所需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级别 的员工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 对于刚入职的人员进行统一的辅导。调动员工对于各 项工作参与的积极性,让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 养。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鼓励员工主动改善自身的 工作。同时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通过奖罚分明的机制,对于内部工作情况良好,不违 反管理规则的员工予以适当奖励,以充分调动员工工 作积极性,促使审查工作有序开展[2]。
第二,完善合伙人管理体制。合伙人必须熟悉法 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国家政策要求,并且在审计过程中 需要对各类风险有敏锐的嗅觉,当发现可能存在的风 险时,合伙人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避免事务所触犯法 律,对各类风险做出准确判断。
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的审计风 险管理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主动防范审计风险,培养 一批具有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人 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那么检查风险就会减少,从而降 低审计风险。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了解法律法规 知识,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知识,能够凭借 丰富的经验,采用高效的审计方法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是否合规,避免盲目信赖客户或采用不 规范审计方式而导致的风险。通过提高审计人员专业 素养,提高审计人员入职门槛等方式,实现对风险的 全面控制[3]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提高自身 审计的公正性,在处理各类问题时能够站在客观的立 场分析,避免由于和被审计单位存在密切关系或收受 被审计单位好处而产生不公正的问题。但是注册会计 师在部分情况下,可能会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 服务而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在未来需要认识到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 务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可以将会计师事务所分为会 计咨询、会计服务、审计业务等不同的板块,各板块 之间的人员相互独立而提高工作独立性。
3.缩小社会公众期望差
审计期望差是审计过程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缩 小审计期望差才能改进审计体系。注册会计师协会需 要引导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形成正确理解与认知,缩 小审计期望差,避免社会公众认知与会计师事务所审 计的实际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的各类问题。同时社会 舆论长期对审计行业有负面报告,容易导致社会公众 对审计行业产生一定的偏见,再加上部分社会公众对 于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之间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混 淆二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 过高。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宣传等方式让社会公众了 解审计行业的基本知识,向社会公众宣传合理保证的 概念,减少不应该由审计人员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一系列风险,会计师 事务所也不例外。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强做大,就需要 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控与管理。随着近年来日益增多的 财务舞弊以及审计失败案例,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 将审计风险的防范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在探讨会 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基础上,认为会计 师事务所要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就需要进一步 优化审计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 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莫燕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质量与市场,2021(4):95-97.
[2] 黄迪.新时期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J].财经界,2020(26):200-201.
[3] 李艳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118-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