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举措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7 10:4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落后 的金融供给已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社会公众对于金融服务提 出的高标准需求。为此,本文以金融生态为视角, 对我国 村镇银行及其发展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金融生态 理论的内涵以及金融生态视角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必要 性,其次从相互需要视角分析了金融生态与村镇银行二者 在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并从发展定位、经营管理、外部协 调机制三个维度,对金融生态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措施 进行了深入探讨,期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金融 生态与村镇银行的并行发展,从而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 体系的完善。

  自2006年我国首家村镇银行—— 四川仪陇惠民村 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成功 建设1651家村镇银行,在全国银行产业金融机构总数 中占比已超过36%。同时,截至2021年年底,面向农 民提供涉农贷款的1637家村镇银行,已发放涉农贷款 8726亿元,有效填补农村金融空白,为民间资金提供 了良性的发展渠道,对当地农户或农村企业发展起到 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站在金融生态背景下探索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措施,对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生 态得以完善、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以及助力乡 村振兴战略获得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生态理论的内涵

  如果把金融看作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那么 金融生态,就是由金融子系统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系 统所组成的生态链,这个生态链与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息息相关。其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有机价值关 系。金融主体,指的是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金融监 管机构、金融决策机构等,而金融生态环境则是诸多 金融主体在经营、运作中所促生的法律环境、信用环 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通常讲的金融生态环 境就是指金融机构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 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 法规、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 则、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站在金融生态内容视角下,不难看出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环境二者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金融生态的显著特点,就在于 相关性和适应性[1]。

  二、金融生态视角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金融生态之下,农村经济环境是农村金融生 态环境基本组成要素,更是农村金融发展必要前提之 一,因此,农村经济的质量、结构、规模对农村金融 的运行效率、服务优劣有着直接影响。进入21世纪,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在政策、产业带动下得到显著 提升,而农村经济基础也在不断增强。根据中央财经 2022年6月27日报道,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18931元,相比2012年实现翻倍。然而,我国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仍旧有待提升,且尽管城乡 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与农村经济绝对差距仍旧 有着较大距离。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相比城市地 区仍旧薄弱,缺少强有力的金融发展平台,且近年来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进入较为缓慢的状态。因 此,当务之急的任务是探索如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建 设,进一步探索“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以 全面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而金融生态下涵盖的 金融主体、金融环境、金融调节,将有效促进农村地 区经济运转的全面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全新活力, 作为农村金融生态中的重要主体,发展村镇银行,可 显著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农 村经济基础的改善,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层次、提升可 支配收入。
\


  (二)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需要

  首先,一些商业银行目前正缩减乡镇以下区域分 支机构数量,且因资金的趋利性,加之农业贷款有着 较长的期限、较大的风险。按照商业银行目前较为苛 刻的条件,难以找到合适的信贷客户,因此,商业银 行将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而很少主动将资金面向基 础农业投入。

  其次,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近年来已经逐 渐弱化。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始终采取资 金封闭运行模式,贷款则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尽管 其在农业产业政策之下,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现状而言,农业发展银 行资本金不足,有着较高的成本,已经具有较重的经 营包袱,加之其服务功能有待健全,使其业务发展严重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多年以来其业 务主要集中于粮棉收购,较少涉足有着资金需求的农 业发展领域。

  最后,农村信用社尽管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 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产业、经济得到全 面升级,农业发展对于农村金融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便对农村信用社体制、制度、经营管理乃至综合竞 争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农村信用社自身在经 营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与改革,但仍旧不足以应对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带来的压力,无法真正地发挥 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能量。

  (三)农村征信与立法建设的需要

  相较于城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诚信水平、立 法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近年 来,为提升银行的信贷质量,金融部门开始面向贷款 采用信用等级评级的形式,但效果非常有限,同时目 前农村的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中介服务在农村地区亦十分罕见,故仍旧存在拖欠还 款、逃避债务的现象。加上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农 村地区的法治建设严重滞后,大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 率居高不下。

  发展村镇银行,其本身的设立就是对农村金融立 法、法治建设的重大尝试,可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金 融发展、立法的建设水平,且对农村征信渠道加以拓 宽。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能够帮助农村区域逐渐形 成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征信体系,且村镇银行的设 计有助于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2]。

  三、金融生态视角下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举措

  (一)发展定位

  制定发展目标,优化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首先 需要优化股权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 定位,并树立最终的服务信心。

  1.优化股权结构

  对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优化,为村镇银行定位的 必要前提。大量村镇银行偏离“三农”服务,其根本 原因就在于银行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首先,央行、相关部门可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市场 准入机制,推动一批真正“草根银行”的建设工作, 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到村镇银行的发起、建 设、增资扩股之中。就村镇银行而言,民营资本所固 有的市场性,可推进村镇银行的治理以及经营管理不 断完善,使村镇银行快速对农村环境加以适应。并且 民营控股银行,在经营机制、经营效率、交易成本以 及产权安排方面均有着较强的优势。

  其次,央行与地方政府可联合探索“发起银行+地 方政府”的控股方式。站在村镇银行服务的宗旨以及当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村镇银行有着一定水 平的政策性金融特点,因此,央行与地方政府可考虑推 行“银行+政府”模式,如此一来,地方政府的入股将 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升,可快速解决吸收存 款困难问题。但采取该模式需要注意,政府对村镇银行 的投资应为“暂时性”,而并非“缓退性”。

  最后,可以有效引导城市金融面向村镇银行的建 设方向发展,允许城市中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 行的发起者。例如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 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尽管不具有银行经营模式、经 验,但在人才、资金层面有着绝对优势,且接入村镇 银行的建设、发展,不仅利于其组织自身的混业经营 发展,同时有利于村镇银行实现多元化发展。

  2.明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

  在实现股权结构优化后,央行与相关部门应高度 明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特点。村镇银行建设、发展 其目的就在于为农村金融生态提供“供血”功能,对 当下金融生态中金融主体“金融空白”予以补充。正 是因为村镇银行政策性,监管部门将其市场准入门槛 设置到最低点,资本金仅需区域性农商银行的1/5. 基于上述独特性,如同信用社一般,村镇银行的存 在就是为了让农民获得便捷且经济实惠的金融服务, 因此,村镇银行短期之内第一经营目标并非盈利。与 此同时,在“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层面,村镇银行除 了上述独特性,还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 下,村镇银行应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在建设 以后,大体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扶贫阶段、共赢阶 段、竞争阶段。扶贫阶段为建立初期,面向种植业、 养殖业提供扶贫金融服务,帮助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发 展经济;共赢阶段之下,村镇银行经营目的是实现商业 目标与扶贫的供应,扶持对象主要为正处于脱贫致富关 键阶段的农户[3] ;竞争阶段则是开展村镇银行同其他金 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面向自身利润最大化,将服务对象 瞄准已经富裕,并进一步扩展农业产业的农户。

  3.树立“三农”服务信心

  村镇银行须树立“三农”服务信心。将贷款投向 农民,可一定程度地降低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例如2011年,建设银行在农村地区建立的16家村镇银 行,净利润实现0.24亿元,工商银行建立于内蒙古、 湖北、安徽以及陕西的4家村镇银行,也实现396万、 485.92万、459. 13万、174.51万元利润。浦发银行在 全国设立的13家村镇银行,2011年税前账面利润高达 1.93亿元, 而民生银行所设立的村镇银行有着更快的盈 利速度,2011年18家村镇银行税后利润达到1.90亿元。 因此,村镇银行必须树立“服务三农”的信心,真正 清晰了解服务于“三农”,无论是对银行自身还是农村社会发展均有着良好前景,有助于实现自身的政策 性目标[4]。

  (二)经营管理措施

  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经营管理维度,主要面向产 品与服务的创新、融资渠道的建设以及公信力的培养 三个维度。

  1.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村镇银行若想在农村金融生态中站稳脚跟,配置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产品特色,使自身在完成扶 贫、共赢目标后有充足的实力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 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可从经营模式、担保方式以 及产品三个维度入手。

  首先,村镇银行可积极地同保险公司建立良好、 长久合作关系,联合指导农民群众积极投保农业保险, 并结合充分的数据分析、调研,允许农户将营运证件、 运输汽车等资产作为抵押物实现面向村镇银行的小额贷 款,以良好降低村镇银行所面临的贷款风险。

  其次,村镇银行可积极争取来自央行的支持,组 织业务人员进入务工人员打工聚集地中进行深度调 查,同打工聚集地银行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 系、联合办理“亲情卡”等金融服务,实现农民工一 卡两地通用机制,避免农民工办理金融业务期间经历 繁杂的手续,以“汇通天下”为目标,同打工聚集地 银行一并加强对市场的占有。

  最后,村镇银行还应不断丰富金融服务、金融产 品的种类,结合对所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现状的调 查、数据分析,从个人理财、保险、代理、银行卡、 担保以及金融咨询等维度实现产品优化、创新,有效 弥补农村内金融生态存在的空缺。

  2.拓宽融资渠道

  银行持续发展根本保障在于资金的来源。自组建 村镇银行,往往会带有资金瓶颈的发展桎梏,因此, 村镇银行需在融资渠道维度加强扩展力度。

  首先,村镇银行可面向央行实现再贷款的申请, 或是由政府渠道申请财政补贴、社保基金、国库基 金、涉农资金,申请将上述业务统一归纳至村镇银行 的业务办理范畴之下。

  其次,村镇银行可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平台面向 社会宣扬村镇银行设立、发展的价值与目标,最大限 度地争取社会的了解、理解与认可,在吸引社会资本 投资的同时,吸引社会群众将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 行,并持续性地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股东支持基础上 加强各类线下活动的设计,加强村镇银行不同类型存 款的营销力度。

  最后,村镇银行需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实现金融服务从标准化到现代化、从现代化到国际化, 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面向村镇银行流入。此外,村镇 银行还可基于市场机制,实现面向其他金融机构的资 金拆借,且政府方面也应允许、鼓励村镇银行使用票 据、债券等融资工具。

\


  3.加强村镇银行公信力建设

  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最初设立之时必然存 在一定的“外生性”,因此,若想落实健康、持续的 发展,村镇银行需要加强媒体与渠道的宣传,将自身 的良好形象配置于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民群体之中,提 升银行社会知名度,使农民了解村镇银行面向“三农 服务”时的特色。村镇银行还须建立起属于银行自 身、可取信于民的企业文化,包括为农户服务,建立 面向农户的信贷模式等。同时,加强信贷人员的服务 水平,挖掘信贷人员的创新能力,继而充分提升村镇 银行在农民心中的公信力[5]。

  四、结语

  本文以金融生态为视角,对我国村镇银行及其发 展措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金融生态同村镇银行关系 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定位、经营管理、外部协调机 制三个维度的措施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 推动我国村镇银行的建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机 遇与挑战并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村镇银行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完善发展定位,加强经营管 理与外部协调机制的建设,对于村镇银行建设、发展 而言固然重要,但发起者还须清晰地认识到,村镇银 行的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而完善的过程。在农村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村镇银行也需要不断实现自 我优化、完善,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经营策 略,这样才能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满足乡村振兴 战略提出的金融服务要求。

  参考文献

  [1] 兰永琳,饶晟光,江瑜玲,等.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支持研究 —— 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J].福建金融, 2022(5):63-68.
  [2] 谢超男.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商论,2022(2):162-164.
  [3] 钱水土,洪振扬.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新思路——以浙江缙云联合村镇银行为例[J].特区经济, 2021(11):68-72.
  [4] 殷双威,李学鹏,田桂梅.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东乌珠穆沁旗开元村镇银行为例[J].当代 金融家,2021(8):114-115.
  [5] 雷舰.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74-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775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