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10:16: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然 成为了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 养老保险制度长久、稳定运行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基金面临的现实困境日益凸显,在人口老龄化这一亟待 解决的矛盾面前能否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 完善三支柱 养老保险体系,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实现养老保险基 金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本文梳理了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现状, 分析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 出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

\

 
  一、引言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 人口比例为13.5%,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养老问 题已经成为我国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目前实 行的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运 行情况良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自 2015年实行并轨制,改革时间尚短,目前也不存在基 金收支不平衡问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 覆盖范围最广、参保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基金,其平 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 关键一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根据张秋秋 (2017) 等学者的预测结果, 按照现行退休年龄计 算,在职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口与退休享受养老待遇的 人口之比将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大约3个在职缴纳养 老保险的劳动者负担1个享受退休待遇人员的养老金转 变为约1. 1个在职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负担1个享受 退休待遇人员的养老金。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养老 保险福利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聚焦城镇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基金,研究其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理论误区及现 实困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 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的优化与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对实现经济良性稳定 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些许意义。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现状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离退休人员在离开 劳动力市场后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最主要来源,其收 支结余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大致有统筹养老金参保缴 费、基金利息收入和财政拨款等。随着基本养老保险 “扩面”工作的持续推进和稳定发展,参保人数不 断增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断上升, 但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并且随着制度覆盖率的逐年提 升,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也在逐年上涨。而人口老龄化 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离退休人数不断上 涨,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说参保人数的 增长幅度小于待遇领取人数的增长幅度,这给基金的 收支平衡和持续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图1可以看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 入呈上涨趋势,增率逐渐放缓,收入增幅低于支出增 幅。2019年之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 余逐年增加,但这并不能与统筹基金不存在缺口直接 挂钩。我国的养老金当年收入中包含财政拨款等基金 以外的收入,且补助规模逐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粉 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财政补贴无法从根本 上解决基金缺口问题,还可能对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和 自平衡机制造成影响。

\

 
  数据来源: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1 2015~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 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基金累计结余出现负增长,累计结余增长率渐呈下降 趋势。根据王翠琴(2021)等的测算,自2019年起,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结余呈现下降态 势。2023年将首次出现负值,之后缺口逐年扩大。城 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风险将直接制约 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误区

      1.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制度安排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且人口结构 不尽相同,养老金目前还是实行属地管理。截至2021 年底,除去新疆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其他29个省均 已公布或实现了省级统筹。鉴于各地区相关政策的不 一致,也增大了推行全国统筹的难度。首先,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只在少数地区实现了省级统筹,仍有 一部分地区停滞在市级或县级层面。这导致了养老保 险基金较为分散,难以实行有效投资规模效益,对其 投资增值极为不利。其次,区域间的不同筹资政策 和计发办法使得发达地区与困难地区职工离退休后获 得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拉大,客观上阻碍了劳动力的流 转,不断造成新的矛盾。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不一, 信息系统不互通,存在着养老保险基金不足与剩余并 存的现象。

  2.对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定位混淆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在具体制度安排以及运行落实 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忽略了第二、三 层次的职业年金、商业性养老金应当与第一支柱紧密 配合,共同承担起养老保险保障责任。目前第一支 柱,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面最广,承担了主要保障责任,但其提供的养老金替 代率不足以维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低于国际劳 工组织的警戒线水平。而第二、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规 模小、发展慢、占比低的阶段,与现实需求相比供需 严重失衡。养老多支柱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相互之间 分割孤立、边界模糊。如果放任这种差距不断扩大, 将导致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参差不齐。

  (二)现实困境

  1.人口老龄化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人口增长率的低水平;劳 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抚养比不断提高;老龄人口数 量显著增长且人口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特征。但我 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未及时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现行退休年龄和领取退休金最低缴费年限 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国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造成了养 老基金收入增速下降,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 出,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陷入 困境。同时,社会保险降费降低了基金收入,导致基 金累计结余进一步缩减,养老基金缺口不断上涨。

  2.地区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 大背景下,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更为普遍。养老保险 基金收支区域不平衡的风险日益凸显,制约了基本养 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相当数量正值青壮年的劳 动者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城市打工并在当地缴纳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而年老将要或已经领取养老保险的 人往往留在经济并不发达的老家,造成人口流入和流 出省份的抚养比差距悬殊,进而影响养老基金省际的 收支失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存 在很大差别。例如,东北等省份曾作为老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老旧,年轻人外流严重,由此带来的出生率下 降和抚养比提高现象渐趋严重。而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 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快速发展,有着大量的就 业机会和高薪岗位,能够吸引外地劳动力流入,当地抚 养比较低,养老保险基金积累额数目庞大,养老基金结 余数额极高。各省市之间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均 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间不公平现象加剧,养老保 险基金收支状况省际差异巨大。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风险与挑战。

\

 
  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应 对策略

  (一)完善顶层制度建设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势 必造成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 题,尤其是养老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宏观制度上的 模糊定位和实行措施的不完善造成了养老保险在跨省 地区间转移接续的困难。很大一部分劳动者因此退出 养老保险或无法享受应有的养老待遇,造成了地区间 养老保险基金差距的扩大。我国社会保险遵循大数法 则。统筹层次越高、参保人数越多,基金的稳定性和 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可以通过稳步实施中央调剂金 制度逐步缩小省际差异。此外,对于面临社会保障基 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发挥互助 调剂作用。国家层面的调度不仅能够解决省际养老保 险基金的发展不均衡,共担各地养老基金缺口,还能 将各地方的养老保险基金化分散为集中,实现基金投 资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同 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划分必须清晰可查,避免各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诿。为了更有效地统筹整合 养老保险基金,应当建立起全国的养老信息系统,涵 盖信息沟通、保险精算、人口的流动转移等功能,进 一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政策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提出的。当前社会早已出现对高级 技术工人以及高素质人才的返聘制度,这也侧面放映 出退休制度需要改革。退休年龄的渐进式提高与人均 预期寿命的延长趋势一致,符合人口寿命发展规律。 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大势所趋,是对当前养老保险制 度合理适当地调整修改,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延迟退休能够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的支付压力,短 时间内调节收支平衡,稳步减少养老基金赤字数额, 长期积累额也会稳步增长。加上“三孩政策”对于养 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效应,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 衡最终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实现良性发展, 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延迟退休增加了养老基金的积累时长,有助于推 动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行和保值增值。延迟退休增加了 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缴费年限,提高了个人账户积累 额,工作时期的总收入持续增加。同时,延迟退休使 得短时间内同一时期等待发放养老金的人数减少,缴 费人口增加。这对于企业来说也减少了其社会保险缴 费率,减轻了经营成本,促进了养老基金长期的收支 平衡。

  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显著提高养老基金积累额,缩 小基金缺口,减轻养老金的负担。同时也为养老基金 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更多财富提供了时间,有利于基金 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行保值增值。实行延迟退休不 仅做到了“开源”,即延长在职劳动者缴纳养老保 险的年数,增加了养老基金收入;而且做到了“节 流”,即推迟了当期离开劳动力市场的职工领取养老 金的时间段,支出相对减少。延迟退休降低了企业的 经营成本,同时减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这 也有利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 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构建清晰明确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

  各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 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刚性需求。构建功能明确、 层次清晰的多层次制度体系应当明确各支柱的保障功 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最广,由国家依法强制建 立,承担着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的责任,必须 确立第一支柱的绝对主导地位。由于第一支柱的养老 保险替代率不高,因此,政府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养老体系应当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企业或职业年金应当为职工提供适度支撑,在人 口老龄化浪潮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对不足时给予有 效补充。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较窄,还需要政 府加强宣传引导,并采用发布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 业费率等方法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缴纳企业年金。 促进其从国有企业、高薪企业、正规就业者向民营企 业、小微企业、灵活就业者扩展,为其提供更为精准 的政策支持,不断扩大企业年金的参与率。

  商业性养老金本着自愿交易、多保多得的原则, 目的是满足老年人较高水平的物质生活需要。根据目 前的试点效果来看,主要问题存在公众参与积极性较 低、政策设计不完善等,应当提升公众对商业养老保 险的认知度和信任感,激励大家为自己进行养老储 蓄。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健全相关法律法 规,提供更为开放安全的保险市场,老年人可根据自 身实际情况按需参保。保险公司能够合理赚取投资收 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引导高收入群体通过市场 获取更高水平养老服务的同时关注低收入群体,避免 穷者愈穷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克用,张栋.高峰还是高原?——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态及其对养老金体系影响的再思考[J].人口与经济, 2017 (4):11.

  [2] 郑功成. 中国养老金:制度变革、问题清单与高质量发展[J].社会保障评论,2020.4(1):3-18.

  [3] 曾益,魏晨雪,李晓琳,等.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基于“减税降费”背景的实 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4):108-118.

  [4] 薛惠元,郭文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面临风险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7(12):11.

  [5] 王翠琴,岳晓,薛惠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 性 仿 真 测 算[J].统 计 与 决 策,2021.37(12):131-135.

  [6] 马盼,凌文豪.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选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78-81.88.

  [7] 张秋秋,金刚,宋丽敏.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7(2):17.

  [8] 杨璟.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2019(12):8.

  [9] 邓大松,杨晶,范秋砚,等.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口结构和制度参数的视角 [J].调研世界,2019(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38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