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产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10:08: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现阶段学界对于产业政策在企业创新方面的 影响的有关争议,为了丰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研究成 果,同时,为更好地应用产业政策指导我国企业发展,本 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新一 代信息技术企业在国家主导的技术和科学发展方面,在为 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方面,在实现人类思想和知识的 商业化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企业的 创新往往伴随着快速的产业变化甚至产业升级和高科技发 展。本文旨在探究产业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创新的 影响,以及产业政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并最终评估 产业政策的政策效应。

  关键词:产业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企业创新,影响

\

 
  一、引言

  我国学界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有很多种,每一种 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一部分学者认为产业政策 阻碍了企业对环境威胁的识别,并导致对新环境的适 应速度低,从而不利于企业创新。因此,产业政策在 企业发展中的影响应该最小化,要把产业政策限制在 管理货币供应和公共支出以平滑经济周期中。另一部 分学者则认为产业政策是一种供给政策,尽管它不同 于“供给侧”政策把重点放在减税等措施上。在产业 政策中,市场决定行业的发展,而政府的角色是促进 市场的运作,因此,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拨款、补 贴或延迟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在社会上缓解这 种变化来加强本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1] 。那么,在新一 代信息技术企业开展企业创新过程中,产业政策究竟 会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力图做尝试性的探究。

  二、研究假设

  产业政策被公认为最具争议的政策领域之一。其 范围、工具和理由因国家而异,随时间而变化,导致 其意图和结果往往不同。大多数论文都明确指出,无论是欧盟的新“矩阵”方法,还是日本、美国和法国 的其他战略,或者我国旨在促进经济增长,补充全球 化的政策战略,都暗示着更加系统化的产业政策[2] 。事 实上,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有某种形式的产业政策,这些 措施可以针对个别企业的结构,不论其行业分类,或特 定行业的结构调整。换句话说,产业政策建立在这样一 个命题上,即不受限制的市场力量不一定能获得最佳社 会结果,或者至少不能像其他情况那样迅速或充分地实 现这些结果。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带有选择性色彩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从而不利 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作为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创新的工具的一部分,产 业政策通过财政手段促进产业政策的实施,这些一揽 子措施包括培训、技术转让和相关的业务发展服务, 以及政府在企业形成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企业的政策扶 持。这些政府提供的服务被用作政策行动主义的代 表[3] 。获得此类服务和设施的信息技术企业在开展技术 创新活动中更容易解决融资难题,有利于其提高技术 创新经费的投入。由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 量,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这一 影响作用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实现的。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是2020/21财年收集的179家 信息技术企业数据集的一部分,作为评估我国新一代 信息技术企业状况的大型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具体分 作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为减轻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本文剔除样本区间内ST和ST*企业,再根据政策内容做 了进一步精进,最终选择中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 布的163条信息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作为文章研究目标。

  在第二阶段,通过对163家信息技术企业的相关人 员(包括所有者和管理者)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收 集了可用信息。最终有155家企业填写并返回了分发的问卷,回复率约为95.09%。其中,可用信息是通过采 用多阶段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技术从目标公司的所有者 或管理者那里收集的,以确保每个子企业在总样本中 得到公平的代表性。

  (二)变量测量

  这项研究结合了许多来自现有文献的自变量。为 了捕捉产业政策的潜在影响,该研究包括多个代理变 量,即获得政府提供的培训、技术转让和相关的商业 发展服务(BDS),以及当地政府是否主动组织求职 者组成团体[4] 。另外,研究还包括其他影响信息技术 企业当前负债程度的标准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和测量 见表1)。

\

 
  (三)模型设计

  如上文所示,设y是一个有序响应变量,取值为 0.1.2.…,J。对于某些已知整数J,y的相关有序概 率模型(以解释变量x为条件)可以从潜变量模型中推 导出来。用y表示这个潜在变量,相关关系可以通过以 下方式确定:

  (1)式(1)中,b是要估计的k×1参数向量,x是可能 影响因变量的k个预测变量的向量,e是模型残差项, J=0.1.2分别代表本分析中的信息技术企业收益率、 科技信贷水平和产业政策力度。

  依据上述模型,在隐含假设下研究信息技术企业 的创新质量。这种隐含的假设为检验区域创新环境对 产业政策力度与企业创新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基 准模型中引入经中心化处理的产业政策力度与区域创 新环境的交互项ρ,预期交互项ρ的符号显著为负,

  并得到以下模型:

  (2)式(2)中,y 2 代表信息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变 化(具有三个级别的分类变量 —— 减少、不变或增 加) 。变量z反映了信息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成本重要 性的看法。该变量用作排除工具预计与创业融资组合 和盈利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

  四、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结果

  本研究使用软件包SmartPLS3.0对模型进行内部一 致性可靠性测试,用于模型的描述性分析。研究根据 因子载荷来解决指标的可靠性,应用了0.7的阈值。如 果测量相同结构的其他项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得分, 则接受至少0.5的载荷。通过使用复合可靠性(CR)提 取的平均方差检查收敛效度,将初始阈值设置为0.5. 所有结构均已实现。关于判别效度, 应用了异质性-单 性状(HTMT)标准,因为它在基于方差中提供了比标 准更好的可靠性,在所有情况下都得到满足。具体的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

 
  如表2所示,产业政策力度均值是7.273.标准差为 0.506.说明产业政策作用于不同企业的差异较大。与 此同时,企业创新质量均值是0.276.标准差为0.249. 说明平均而言,企业创新水平并不均衡。此外,在企 业地点变量中,均值是0.255.标准差为0.935.说明各 地区创新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

 
  (二)经济学结果

  应用PLS-SEM检验产业政策力度对企业创新质量 的综合影响。呈现的边际效应表明,政策变量在90%的置信水平下具有统计显著性。具体而言,在信息技 术企业成立过程中,产业政策在创新环境较好的地区 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应为14.7%,在创新环境较 差的地区则为37%。换句话说,产业政策在创新环境 较好的地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应会被削弱,在 创新环境较差的地区则会增强。由此初步支持H1.此 外,在企业技术创新期间获得政府支持以及获得培训 和相关业务发展服务的机会在业务绩效方面更成功, 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负债或保持较高负债水平的可能 性。这些结果初步支持H2.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 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产业政策集中于鼓励新产 业或新产品及其流程;消极的一面在于,产业政策将 资源从特定的活动中转移出去,例如,那些被认为已 经过时的产业。为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创新 中,一方面,应加强现有的产业政策干预,以降低信息技术企业因技术创新而陷入不稳定债务水平的可能 性;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引 导政府资源向创新环境较差的地区倾斜,以缓解市场 失灵的问题,缩短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灿,孙浦阳,岳中刚.产业扶持、市场壁垒与企业创新——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与经验分析[J].产业经济研 究,2022(1):71-84.

  [2] 浦天龙,张巍,万相昱.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进路——模仿性、强制性同构到规范性同构[J].河南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5):67-72.

  [3] 王文倩,周世愚.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8):14-22.

  [4] 田正. 日本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以“机振法”产业政策体系为例[J].现代日本经济, 2021 (5):54-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38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