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保障中资企业海外资源权益的对策及建议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10:41: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活力、 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 变化,中资企业海外资源控制力被削弱,而国际垄断资本利 用其在资源、资本、资讯、规则等方面的优势对中资企业海 外资源权益实施围猎的风险显著增加。为此,要扎实做好风 险监测和预警工作, 加大海外资源权益保护力度,有效防范 和化解海外资源权益被围猎风险, 切实维护中资企业海外资 源权益和安全,提升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关键词:海外资源权益,国际垄断资本,围猎风险,初级产品保供

  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是经济循环正常运转的微观基 础和根据前提,具有“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 续推进,一些中资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并购收购等方 式在铁矿石、锂、钴、镍等战略性资源领域获取的海 外矿产资源权益越来越多,推动了我国初级产品供给 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但从中航油、国储铜、原油宝、 伦敦镍等风险事件来看,国内企业在维护海外资源权 益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在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 剧烈波动的高风险时期,被国际垄断资本围猎风险增 加。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2021年底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 障作为五个重大问题之一。“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 出,要“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 统”“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维 护海外正当权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必须把保 障海外矿产资源权益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 防范和化解海外矿产资源权益被围猎风险,全面提升 供给保障能力。

\

 
  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企业海外资源权益带来 的风险

  随着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大国关系深度调整,世 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地缘冲突、经济制裁、突发事件、极端天气等频频对矿产资源全球供应链造 成冲击,成为初级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暴涨暴跌 的重要推手。

  (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供应链矛盾,冲击 企业海外资源控制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通货膨胀严峻、贫富分化 加剧等因素影响,一些区域大国面临发展焦虑和安全 焦虑,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当前,俄乌冲突等地 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显著冲击全球供给端,加剧国际能源资源供应链矛 盾。2022年初以来,石油天然气及钯金、钴、镍、铝 等俄乌出口份额较大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受避 险情绪影响,避险资产和生产生活刚需产品被阶段性 超买,更多多头入场引起商品期货持仓量快速上升, 将空头及背后的经纪商、融资机构推向保证金穿仓甚 至爆仓,避险工具反成风险隐患。

  (二)长臂管辖、金融制裁等人为切割国际市 场,限制企业借助国际市场履约能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缘风险、贸易保护、 单边制裁等因素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波 动加剧。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品和贸 易流通受限,这增加了中资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其 矿产资源权益更加脆弱。例如,由于俄罗斯部分银 行受欧美SWIFT制裁,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认证程序 的暂停,以及对俄罗斯航空海运等限制,全球供应 链问题进一步恶化,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影响不容忽 视。再如,伦敦镍逼空事件的一个重要细节是俄乌 冲突爆发后,俄镍因西方国家制裁被禁止用于LME 期货交割。而在期货市场交割的电解镍产品中,仅 俄罗斯一家企业2021年产量就占全球产量的15%, 俄镍无法交割导致青山集团短期内难以筹集到相应 的现货。

  (三)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与大范围极端天气频 发,供应链瓶颈推高价格波动、形成逼仓风险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使产能缺口始终无法全面恢 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增多, 加剧全球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供应的不稳定性,形成 供应链瓶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价格波动。伦敦镍逼空事件中,中国民营企业青山集团是最大的空头头寸 持有者,在外资恶意逼仓下,LME镍上演历史性暴涨 行情,在不到两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达250%,完全 脱离产业基本面,若按实际收盘价交割,将面临巨大 损失。

  二、国际垄断资本操纵市场加剧海外资源权益围猎风险

  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层层股权架构、资本市场运 作、垄断信用评级、引导市场预期等方式实现对重要 资源和产业链的控制,在市场信息、场内交易、现货 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具备强大优势,为其在金融衍 生品市场实施定向围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通过全球化配置强化资源控制,获取资源 定价权

  国际垄断资本股权盘根错节,大量参股有色金 属、铁矿石等矿企,通过进入董事会等方式,通过直 接投资、兼并收购、排挤打压等方式实现优质矿产资 源全球化配置,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对 资源行业形成全链条控制,打造全产业链优势。目 前,贵金属、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及矿产勘探与 开发设备等领域都被少数国际矿业巨头垄断[1] ,在供 给端形成强大价格影响力,获取超额利润。以嘉能可 为例,自1974年成立以来,嘉能可通过投资、并购等 方式在全球掌控丰富的上游资源,成长为集金属、矿 产、能源、农产品等多种重要产品的生产、加工、存 储、运输为一体的全球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巨头,通过 产量控制和贸易控制使锌、钴、铜等产品价格从低位 不断攀升。

  (二)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广泛募集资金,具备雄 厚资金实力

  国际矿业资本与贝莱德、先锋集团等金融资本相 互融合,短时间内可调集海量资金用于市场炒作,为 其操纵市场提供强大资金支持。以必和必拓公司为 例,其控股股东主要包括澳洲汇丰银行、JP摩根、澳 大利亚投资基金、花旗银行及巴黎银行等[1] 。由于金融 资本的深度介入,资源定价体系金融化程度加深,导 致资源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大量利润被投机性金 融游资所攫取[1] 。以伦敦镍逼空事件为例,伦敦金属交 易所(LME)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10日开始,某单 一客户持有的镍期货仓单占比从30%~39%逐日增加, 自2022年1月13日开始,其在到期日最近的三张镍期货 合约上持有的净多头寸与仓单总和占总仓单的比例已 超过90%,为逼空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利用信息资讯影响力,操纵市场预期和价 格走向

  评级机构,发布报告,引导预期。国际垄断资本 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与国际咨询机构、国际投行等结 成利益联合体,通过发布研报、预测等信息资讯操纵 市场预期和价格走向。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高盛 持续引导中航油在期货市场做空原油期货、加大看空 数量,最终导致巨额亏损。伦敦镍逼空事件中,在 俄乌冲突之前,多个研究机构认为2022年镍将供过于 求,如全球钯基金(Global Palladium Fund)发布预测 称, 2022年全球镍供应预计过剩59000吨, 从而推动镍 价会出现回落,成为企业做空的一大诱因。

  (四)利用谙熟市场规则优势,在临近交割日等 特殊时点实施定向围猎

  嘉能可等国际矿业巨头和摩根大通等金融资本长 期浸淫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甚至直接参与规则制 订,善于利用规则漏洞或短期冲击博取高额收益。根 据交易规则,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于4月21日交割, 且实物交割时由多头寻找仓储并支付仓储费用。2020 年原油宝事件中,2020年4月17日之前部分投机资金已 将交割地油罐装满,导致多头无法实物交割而只能在 期货市场扎堆平仓。而在2020年4月5日,美国交易所 修改规则,允许原油期货以负价格结算,最终导致原 油宝穿仓事件[2] 。伦敦镍逼空事件中,根据交易规则, 2020年3月9日是许多日度、周度合约交割日,空头在 临近交割日容易被多头逼仓。由于LME对大户持仓占 比没有限制,导致一些企业持仓过大、过于集中,容 易造成交割挤兑,推高价格。

\

 
  三、海外资源权益被围猎将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当前,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衍生品交易增多,若我 国海外矿业权益被围猎,不仅对企业生产经营、安全 保障、价格稳定等产生负面影响,侵蚀海外资源供应 保障能力,还将冲击现货市场价格体系和交易体系, 冲击新能源汽车等关键产业的发展及安全。

  (一)影响中企海外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国际垄断资本对中资企业的围猎将严重损害我国 海外矿业权益,可能导致数年积累的部分矿权易手。 即使围猎未得逞,也可能对海外矿业企业生产经营、 安全保障、价格稳定等产生负面影响,对相关产业安 全形成冲击。例如,镍、钴、锂等有色金属是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一旦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相关 产业上游,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不 利影响,产业发展的红利将被攫取,还可能被长期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环节。

  (二)削弱中企在矿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打击中资海外矿业龙头企业,国际矿业巨头 可以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对手。相应地,中资 矿业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我国在国际矿业市场中 的地位或进一步下滑。受此影响,我国在初级产品领 域的市场主体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将被延缓。

  (三)冲击现货市场价格体系和交易体系

  镍期货价格暴涨并被LME暂停交易后,国内相关 领域价格体系出现严重紊乱,市场失去定价基准。部 分实体企业为规避损失暂停现货交易,对相关产业稳 定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在期货价格暴涨过程中, 一些正常套期保值的企业受波及而爆仓。多数大宗商 品贸易企业利润率不超过10%,在期货价格翻倍式上 涨、腰斩式下跌的行情下,贸易企业面临极大风险, 存在大幅亏损和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加强海外资源权益保障和风险管控的对策及建议

  国内企业具有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需要,但普遍 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手段,在保障矿产权益安全 和实现经济收益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被国际垄断资 本围猎的风险大幅攀升。笔者建议加大海外资源权益 保护力度,提升初级产品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 护我国企业的海外资源权益。

  (一)构建海外权益保障工作机制

  推进海外权益保障有关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建 设,研究制定海外权益安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延伸 我国对海外投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舆论影响 力。在国家层面设立以保护海外权益为主要任务的专 职机构,协调外交、商务、情报、安全等部门,加强 海外利益保护的内部协同,统筹推进和加强我国海外 权益保障工作。建立海外权益保障跨部门信息共享和 快速响应机制,畅通和拓宽涉外企业和人员诉求救济 和利益保障渠道,及时介入海外合法权益受侵害事件 处置,最大限度地维护海外权益和发展利益。

  (二)持续优化全球矿产资源布局

  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集中力量优化与国家战略 需求密切关联资源的全球化布局。利用矿业周期波 动,从国际市场上收购一些暂时面临困境的矿山,同 时积极开辟新矿产资源。鼓励国内矿企在多个国际资 本市场上市,增强全球资金募集能力,推进具有中国 特色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加大矿企科技创新与管理制度改革,挖潜与提升内部和整个供应链生产效 率,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 勘查资本市场建设。

  (三)加大海外资源权益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妥善应对经济制裁与安全审查。对于 有海外资源权益或相关业务的国内企业,健全企业内 部决策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推动建立海外经济制裁 和安全审查风险甄别、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外部顾 问的专业支持,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规避[3] 。另 一方面,要强化企业海外交易风险评估和处置机制。构 建高效、及时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 机制,提高维护我国海外资源权益的能力和效率。建立 海外投资沟通协调机制,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加强宏观 引导。综合运用外交、经济、金融等多种手段,最大限 度地维护中资企业的经济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应加强 金融企业和国内资本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可以通过多途 径协调国际资源,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提升航运服务和保障能力

  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航运贸易服务能力。培育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初级产品航运贸易企业。引导企业构 建集投资、研发、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 链运行模式,逐步从简单贸易商、传统生产商向业务 涵盖航运、贸易、金融、信息等的综合服务商转型。 围绕全球重要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布局铁路、公路、港 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产品采购点和仓储体系。通过收 购、参股等方式提升对全球性商品交易中心的影响 力。另一方面,完善运输保障机制。加强对全球海上 安全机制的研究,以国际通行规范扩大利益空间。加 强远海力量投送能力建设,谋划布局海外补给基地, 提升重点区域投送补给能力。发展远程救助力量,发 展远洋公务船队,进一步扩大救助力量辐射范围[4] 。扎 实推进中巴、中缅通道及中欧班列建设,拓展北极航 道,探索海上通道替代方案。

  参考文献

  [1] 陆夏.当代国际垄断资本全球资源控制新战略及我国的对策[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0(1):152-159.

  [2] 曹泉伟,陈卓,姜白杨,徐同.负油价与原油散户投资者的亏损[J].银行家,2020(12):106-110.

  [3] 肖钢. 国家治理新使命:构建我国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体系[J].新金融评论,2020(3):93-131.

  [4] 李晶,吕靖,蒋永雷,李宝德.我国海上通道安全评价及政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2017(11):8-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291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