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 转型期以及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个节点 上。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这个重要的节点 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创新,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 理以及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 文从职业生涯预期的视角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 析和探究,分析了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并对其管理和激励 对策进行了探讨,探究了如何协调职业生涯预期和员工创 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体管理体系中对于员工职业 生涯预期的应对策略,从而形成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人力 资源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生涯预期;员工创新行为;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较强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科学 技术实力,为了能够使我国在与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 中获得优势,在一些关键性的领域中取得世界领先水 平,仅靠科教兴国和科技组织体系创新是不够的。还 需要各企业、单位做好员工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的创 新效率,以“人”为核心,探索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 对策,以及在科技创新体系下的职工心理变化与影响 因素模型,从而解放我国科技生产力,刺激科研创新 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一、新时代背景下员工创新行为的需求
(一)背景分析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生活 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兴 起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了巨大 的改善。例如,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等 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地发展科学技术,制定一 系列的政策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以期达到更好 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研究效果。因此,在落实 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担负着科研任务的企业、 单位等的员工采取新的管理措施,提高对员工创新潜 能开发的重视力度。我国在科研层面,包括医疗、化 工、机械、电子、信息等一系列领域都有所创新,在 实施科教兴国策略下,各领域人才也在源源不断地得 到补充,随着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组织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不断上升,企业也加大了对创新行为 的激励,这就是科技创新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 研究背景[1]。
(二)职业生涯预期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对创新的态度直接影响员工 创新行为的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因员工的创新 行为而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企业的创新可以提高自 身的生产力,从而达到在市场上立足并为我国提供 技术创新研发的效果。从本质上讲,员工的创新行 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如薪酬、人际关系、价值 实现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很多怀揣远大理想和 抱负的员工往往更加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和精神上 的收入,也就是说,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预期和对 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要求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是巨大 的。这种心理上的“契约”鼓动员工不断地参与到 创新研发的工作中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行 为,所以,这种类似于契约的潜在关系为员工创新 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动力[2]。
二、职业生涯预期和创新行为
(一)职业生涯预期
员工在与公司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其内心也同时 产生了一个隐形的契约,这种契约代表着员工将与企 业文化、职业道德、自我发展和满足等建立多方面的 联系。与物质回报和付出相比,这种心理契约更代表 着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热情程度和参与积极性,而这 正是员工创新工作的基石。近年来,国内外对职业生 涯预期和员工行为之间的研究不在少数,国外有学者 更是提出了以团队成员、交易、关系三个方面构建起 的心理契约维度,这也进一步诠释了员工在入职后, 在多方面维度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职业生涯预期,这 种心理行为看重短期经济诱惑、职业道德、企业发展 责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由此可见,职业生涯预期 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可以简单认为其是 员工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知,但实际上它是综合了多 方面因素下的一个心理成果,是员工刚进入这个企业 就已经定下基调的心理“契约”[3]。
(二)创新行为
创新行为的提出和界定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 同员工其他行为相似,创新行为是有多角度的,而 目前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的创新行为定义即多阶段模 式。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创新行为并不是一蹴而就 的,也不是连续发展的,其实际上是通过员工在企业 内不同工作阶段、环境的变化下,其自身寻求创新突 破的行为,并且该行为伴随着该员工向组织、单位寻 求帮助以及技术成果应用。可以说,员工的创新行为 主体在于员工自身,但是,其创新行为却是依仗着个 体、情境、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对于知识型企业来 说,员工的创新行为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极强烈的 联系,投资情况对于企业的存亡来说十分重要,这自 然也就影响到员工的创新。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来 说,其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自我特征,员 工将对未来可能踏上的发展阶段存在展望,而生理年 龄的限制将员工的职业生涯演化成先缓后急再缓的发 展曲线,员工们将在中年以前达到其创新能力和创新 行为的最高峰[4]。
(三)创新行为和职业生涯预期之间的内在联系
职业生涯对员工创新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员 工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预期则代表着其创新行为的基 调。从正面角度来看,职业生涯预期是员工对自身道 德、责任、能力的综合考虑,对于自身定位准确的人 来说,其在职业生涯开端就已经定下了未来的工作基 调,这使得其在组织、单位的激励下不断地诱发自身 的创新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团队对于员工创新行 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员工完成自我心理建设和职 业生涯预期的同时,团队的支持与否将直接决定员工 创新行为的效果;从负面角度来看,员工在进行职业 生涯预期这类心理“契约”形成的同时,对职业生涯 规划的担忧也同样存在,单位中的人际关系、激励程 度、薪酬等因素也同时对职工产生一些制约,这也是 当前知识型企业创新能力强、员工乐于创新,而生产 型企业创新能力弱、员工疲于创新的关键。当员工发 现自己找不到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时,其职业生涯预 期将会崩塌,而这也代表着创新行为的中断。
三、维系员工职业生涯预期和创新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激励
加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激励,这一点十分重要。 激励工作影响员工的职业生涯预期,进而影响员工的 创新行为。企业首先需要对具有创新意向和创新能力的员工进行鼓励,给已经获得创新成果和技术成果的 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给员工在物质以及精神上一定 的奖励,促进员工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开展下一次的创 新行为,这既有利于员工个人抱负的实现,也有利于 企业创新的发展;其次,需要做好管理公平,也就是 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分配、收入、权利等方面的公平, 这能够有效地满足科研工作者们寻求公平公正的心 理,产生满足感。当然,在激励机制中不只是上述两 点,还要与一些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进行配合, 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率[5]。
(二)在组织层面激励创新行为
为了能够保障员工的创新动力,提升其职业生涯 预期。首先,在组织层面上,企业需要考察其组织结构 中不同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对于创新行为的阻力与动力。 其次,企业要通过严密的组织架构完善企业的工作氛 围。而对于组织框架这种硬性条件来说,企业文化相 当于软件,也是激励机制实施的关键。此外,企业需 要培训新职工,并在其入职前加强企业发展前景、内 容、目标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实践、实习等 方式使得这些新职员真切感受到企业的运营现状。同 时,企业应该要注重员工们的心理健康,要适当开展 一些团建活动,例如,开展运动会、技能大赛等,促 进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友好发展。当然,企业文化 的建立不仅仅在于对人才的培训和鼓励,还在于将企 业奉行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去,时刻提醒 员工自己肩负的使命,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6] 。让员 工感受到新思维的文化氛围,使员工自觉地发挥自身 能动性,从而诱发员工创新精神。
四、基于职业生涯预期对管理者提出的建议
(一)对员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进行合理评估 和动态跟踪
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内部员工的人数 相对来说比较多,而每位员工不可能都处在同一个职 业生涯阶段,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员工具有的需 求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因此,要对员工所处的职业生 涯阶段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是管理者采取合理化管理 策略的基础和前提[7]。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是非常复杂 的,其中,就内部环境来说,员工自身价值观随着时 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对管理工作造成 了一定的困难。而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阶段界定的 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员工的生理年龄和工作年限来决定,必须要融合更为全面的指标才能够准确判断员 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单独 约谈下属等各种方式了解员工所处的环境,从而对员 工的职业生涯阶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还要重视员 工职业阶段间相互转化的问题,由于企业发展所面临 的阶段是不同的,因此,员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也 在不断地更新和变迁,有可能会回到之前那个阶段, 也有可能会进入到下个阶段。所以,在对员工进行职 业生涯判断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员工自身的情况,不 能靠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只有准确判断出员工所处的 职业生涯阶段后,才能够针对员工提出更好的管理措 施,才能够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从而更好地为企业 的发展服务。
(二)帮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过渡阶段,顺利融 入组织氛围
员工在正式进入一个企业或组织之前,都会对该企业和组织以及相应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心理预期,如果实际的情况与心理预期的差距过大,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员工的心理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8] 。所以,在员工未进入组织之前,或者刚进入组织时就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首先,帮助员工迅速地对周围的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员工对周围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后,会迅速地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更好地融入组织内部。同时,还要允许新入职的员工有一个试错 期,对于这个时期内的员工要多一份包容,并且帮助 他们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这样,可以帮助新入职的 员工尽快地过渡,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服务;其次,对于正式入 职的员工来说,一旦他们产生工作调动或者升职,那么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是员工职业 生涯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与这部分员工建立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 这些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迅速找到自身正确的定位,从而更好地融入工作过程中。
(三)组建交流互助提升小组,完善沟通机制
在企业内部不乏一些自我效能比较高且表现力比 较强的员工,对于这部分员工,企业应当尽可能地提 供一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的 综合能力。同时,组织还要为这部分员工组建交流互助提升小组,让这部分员工在此平台交流自身的培训 和学习经验,从而帮助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全面提升。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赫兹伯格的双 因素理论,给这部分员工分配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 这样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的自我效能。
要想使组建的提升小组充分发挥作用,一个重要 的前提就是组织的管理者要对员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和认知。因此,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也是必不可少 的,特别是打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例如,通过设 立匿名信箱等方式,形成跨越级别的有效沟通,从而 最大限度地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职业生涯预期对员工创新 行为的影响。员工在步入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是带着对 职业生涯懵懂的认知和规划开展工作的,随着对工作 的熟悉和对环境的认知,其创新行为将会随着职业生 涯预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了能够提高员工创新能 力,激发员工创新行为,企业需要从职业生涯预期入 手,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从而为员工的创新行为保驾 护航,进而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盛明泉,汪顺,鲍群.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生涯预期与企业风险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 2018, 15 ( 11 ):1647-1654.
[2] 饶育蕾,郭世俊,王颖.职业生涯关注下CEO预期任期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 ( 3 ):98-106.
[3] 孟城霖.职业生涯阶段、心理契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 2016.
[4] 邓学易. 中职生的职业预期对其职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 2013.
[5] 杨玥.工作嵌入、职业生涯阶段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 黄彬.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成就目标定向和职业决策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 2012.
[7] 彭玲.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 2021 ( 5 ):90-104.
[8] 李俊华,张春彩.双元领导、员工双元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员工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8 ( 4 ):80-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4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