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核技术应用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 义, 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在此背 景下,为了更好地抓住核技术发展机遇,帮助科研人员把 握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十分关键。鉴于此,本文对核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 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并对核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做出了研判,以期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核技术;产业化;发展趋势;问题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国家安全与 发展相对平衡,加速建成现代化经济社会,我国坚持建 设以国内循环为中心、国内外双循环相互辅助的新发展 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党和国家坚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 一位,把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 国的基本目标。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泛,涉猎医药学、农学、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与人民 生活息息相关,其覆盖范围极广,绝大多数国民经济建 设所涉及的领域都有核技术的应用,核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大众的安 全感与幸福感。
一、我国核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1.医疗方面
核能医疗是核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分 支, 是诊断指导治疗心、脑、肿瘤三大疑难病症的最佳 手段之一。现阶段,我国核医学显像诊断与治疗技术正 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基本建成科学合理的临床应 用体系。近些年,全国使用核技术的医疗单位已经有1200 多家,。而在放疗方面,核技术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一 些放射性药物占癌症药物市场的比例正慢慢递增。
在核技术的新型应用方面,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加速 器研究势头良好, 现在,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可以开 展使用重离子治愈癌症临床研究的国家。我国现在已经掌 握了回旋加速器的核心要素,摆脱了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 依靠进口束缚,开展了有关质子加速器的相关研究。
2.工业方面
在工业领域,已实现了工业辐照、核子仪与放射性 测量、工业射线探伤等“三个突破”。利用射线工业CT 等无损检测装置确定产品、设备、材料中的缺陷,提高 产品质量;利用核技术处理聚乙烯,其耐高温等级和耐 磨性分别是普通PVC的2倍到10倍。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 断提升,研究成果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各领域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整体水平已与国际水平相近,更有一些 性能指标已高于国际标准。形成了以重庆大学等单位为摘 要:核技术应用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 义, 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在此背 景下,为了更好地抓住核技术发展机遇,帮助科研人员把 握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十分关键。鉴于此,本文对核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 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并对核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做出了研判,以期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除此之外,还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辐照加速器生产基地,相关设施的生产数量逐渐增多,利用辐照 技术改性高分子材料,使其具备低烟、耐高温、不易老 化等优点,切实提升了我国电子辐照加速器的生产水平 和技术含量,在该方面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除此 之外,模块化制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截至2019年 底,我国电子辐照加速器数量已经超500台,全球共有 约2000台。且中国制造的电子辐照加速器性能优秀,在 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一些产品销往美国、韩国、印 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图1为我国辐照加速器 发展概图。
图1 我国辐照加速器发展概图
3.安检方面
依靠国家对大型客体检测研发的支持与帮扶,在产 业化进程中,核技术不单单只应用于大型客体检测当 中,而是广泛应用于人体、液体、行李、包裹等物品的 安全监测方面。在该方面,中国核技术的应用水平已 跻身于世界前列,我国生产的安检相关设备出口海外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非洲、美洲安检市场占比50% 以上,2017年,中国安检设备制造商落户波兰,中国设 计、欧洲制造的安检产品销往英国、德国等30多个欧洲 国家。不仅如此,X射线、中子等探测技术已经在海陆 空等形式的客运与货运安全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核技术在食品安全、农业、环境保护等 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落实,且具备了一定规模。
二、核技术产业化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问题
(1)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不够大。截至2019 年底,我国核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值规模超3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 一定差距。据统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仅占国 民经济生产总值0.4%左右(发达国家该数值可达2%至 3%) 。目前,核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占比最高, 达 到了55%;其次是与普通百姓最直接相关的健康医疗领域,占比约为18%。
(2)我国核技术的核心技术自主性不强。因产业 特点、成本转化以及产业化的高风险,企业更倾向于直 接从国外购买成熟、高端的技术和产品,直接利用产 业链下游的创收。造成我国核技术应用存在技术储备 不足、核心技术不够自主、研究经费少、政策帮扶力度 小、高端领先品牌缺失等问题。特别是在同位素自主生 产、核探测技术研究等方面,与欧美各国相比仍不够优 秀,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
(3)我国核技术的市场不够广泛,与国际的合作 不够密切。现阶段,我国对核技术“走出去”的扶持力 度不够。其作为高精尖技术的代表,应得到足够的重 视,获得相当的技术、资金、人员支持,而我国现在并 未在核技术方面建立全面支持机制,该产业的发展仍处 于萌芽阶段,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小、存在感低, 国际影响力未能很好地加强与扩散。
2.对策
(1)应当深化核技术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力度,将 科研院提出的“一院两制”改革贯彻到底,更深层次地 激发科研院的创新热情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动力,要建立 更完善更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激发中心点的 活力带动整个核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改变成果转化资金 策略,切实保护创新价值,推行关键技术重要研发人员 持股试点,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更有 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2)应当加大对关键核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包 括但不限于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对于关键技术的 研发,应当设置专门的科研费用,加速研究进程,尽早 实现对核技术的自主控制,打好推行核技术走出国门的 基础。推动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等核医学示范基地建 设,将核技术应用产业打造成我国的示范产业。
(3)应当积极开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世 界市场革新,提升世界产能。开展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我 国自身核技术发展,更有利于世界核技术的昌盛。同样, 合作可以为我国核技术的应用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优秀 的核技术可以帮助我国吸引更多外来资金与高精尖人才, 资金有利于科研的进行;外来注资减小了自身成本消耗, 扩大了利益范围;人才的注入则可以切实加快研究进程, 提升研究质量。借助国际合作平台,争取一些重大核技术 研发会和组织活动的主办权。同时,开展双边合作与多边 合作,提高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在世界的话语权。
三、核技术应用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已上升为国家重点支 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技术应用新领域产业化条件日 渐成熟。
1.核医疗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核医疗是核技术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常见的一个领 域,为确保人民健康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在新冠疫情 期间,辐照灭菌技术为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拯 救了更多的生命,有效地控制了新冠病毒的传播。核技 术应用于核酸检测、CT检查、医疗废弃物处理,以及环境病毒消杀等方面,未来,对于肿瘤患者将有选择用 同位素、重离子、中子、质子、介子治疗病症的更多机 会,为保障国民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兼顾发展和安全
兼顾发展与安全,建设更安全、更繁荣的中国。保 障生态安全,做好核安全监管,切实保障核技术应用安 全,是在核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现阶 段,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核技术及其应用,其既是确保 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也是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必 须重视的一个领域.核安保产业大大加强了我国公共社会安 全度,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核医疗产业 现阶段已经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领域。这在 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应用核技术都具有积极意义。
3.构建核工业新发展格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速建设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态势。这是对 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做出的重要调整,是基于长治久 安和稳定发展要求下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我国经 济、社会等方面持续、稳定、安全的发展。可以说,这对 于促进世界繁荣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核技术应用具备高利益、进步空间大、市场机会 多、成长性佳的特点,在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许多领 域被广泛应用,核技术应用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既改善了 传统产业的状况,还为自身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宽广的领 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收益。而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模 式,则是核技术应用产业并未被完全开发的一方面。从国 内看,核技术应用发展可以增大内需,确保经济稳健发 展,人民稳定就业,增加供给,发挥国内经济增长实力, 维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核技术应用与全球 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提升出口品质,推进核技术国际合作 高质量开展,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联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核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正处于蓬勃 发展阶段,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在医 疗、工业、安检等领域已经摆脱进口的束缚,并在上述 领域的某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可以供给自身 使用,节约进口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另外,在健康保 护、辐照加工、社会安全等领域,核技术应用势头非常可 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切实提升核技术基本研 究水平,开展更深层次的技术研究工作,帮助研发结果适 应现状,发挥用途。帮助核技术为提升人民物质文化需求 做贡献,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样也是我国深层次融入 世界经济、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南康,俞章华.工业辐射加工的新进展[M].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
[2] 王乃彦.核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广阔[J].中国核工业,2003(6):22-24.
[3] 佚名.中国核技术应用发展现状与趋势[J].同位素,2018,120(3):55-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