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生物医药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常州生物医药 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一定规模。本文通过对国内 外医药市场形势以及常州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 出常州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生物 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常州;问题;对策
一、国际医药产业形势
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 是新冠疫情的蔓延,人们对生命健康事业愈发重视。同 时,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 完善等,种种因素推动了全球医药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带动了全球药品市场的发展。2019年,全球药品销售额 约达1.3万亿美元,2020年预计超过1.4万亿美元。目前,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1],主要分布在美 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美、欧、日等发 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医药市场近80%的份额[2], 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生物医药行业最发达的国家[3],无论 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 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见表1)。
二、国内医药行业形势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 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医药行业 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0年 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4857.3亿元, 增长4.5%,利润总额3506.7亿元,增长12.8%,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4]。全国生产企业 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发达城市和地区[5]。
集采降价成为行业的主旋律。截至2020年底,已开 展三批集采,共包括112个药品,药品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0多亿元,惠及亿万患者。第四批带量 采购中选结果已于2月3日公示, 共有152家企业参加投 标,118家中选,158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52%,每年 节约药费124亿元。
新冠疫苗加快上市。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新冠疫苗 的开发进程再次加速,全球已有多款疫苗获准上市,我 国也有5款疫苗上市,有望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疫情 压力。目前我国上市的疫苗如表2所示。

三、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投入、高 风险、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5] ,是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十大产业链之一, “253”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1.产业总体情况
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好,是长三角地区重要 的生物医药科研生产基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90家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逾330亿, 利润逾45亿, 产 业发展平稳,一方面门类齐全,拥有化学原料、制剂、 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 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多个门类;另一方面,发 展均衡、效益好。规模稳步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 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结构情况
一是产品数量多、品种结构好;二是产品质量优、 市场信誉好。在医药领域,全市共取得药品批文700多 个,新药证书110多张,在报药品110多个,形成了以化 学药为核心,原料药、中间体、制剂产业链协同发展的 格局,初步集聚形成新北区薛家生命健康产业园。在 医疗器械领域,全市拥有4000余张产品注册证和备案凭 证,其中三类证430多张,形成了以医用材料为核心, 骨科、齿科、手术工具、康复器具、IVD等齐头发展的 格局,初步集聚形成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另外,在 医疗服务、产品销售方面也集聚了众多的配套企业,形 成了一批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和剂型的企业, 例如,四药厂、千红生化等企业,有力支撑本地生物医 药产业发展。
3.创新平台情况
截至2020年底,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中共有国家、 省、市三级“两站三中心”200多家,省产研院专业所1 家,省级联合创新中心4家。上述创新平台大多集聚于新 北、武进两地,充分带动了辖区内产业的整体发展。
4.重点项目情况
2020年,百隆医疗、亚邦药业等多家企业成功获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西太湖细胞院、合全获批省重 大项目,组织实施市生物医药科技计划,下达科技经费 近千万元,支持本地企业快速发展。
5.企业发展情况
全市拥有10多家上市企业,常州四药、常州制药入 选“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 两家企业多个品种成功通过一致性评价,多个品种中选 国家集采,骨科植入物、吻合器、康复理疗等产品占据 国内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四、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扶持少
我市已出台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城英才计划”等政策,但对比周边城市,还未出台 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
2.创新能力弱
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新药上市数 量逐年下滑。平均R&D (研究与开发)仅有3%-5%,缺 乏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成为技 术创新的主体,多数药品为仿制类产品,市场同质化严 重,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一次性耗 材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技术集成度不高。
3.人才队伍少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 才引进政策,也签约落户了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 但目前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无锡等人才引进力度同 样引人瞩目,如何留住人才,还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 目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成为制 约常州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医药企业应重视新药研制 储备和人才储备,为最终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奠定基础。
4.环保压力大
常州地处太湖流域及“长江大保护”沿线,原料药 企或关停并转,或转战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 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造成制剂价格上涨。
五、推动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1.政府层面
(1)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现有政策的执行力 度,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补贴,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 联动机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创新产品的研 发、上市,创新平台引进、培养以及大型产业化项目落 地、投产等。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政策层面引导企业增 加研发资金投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以技术的提升带 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 成果转化,增强产业竞争力。
(3)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依托龙城英才计划等各 类人才政策,招引海内外领军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加 强引智力度,依托本地高校,搭建实训平台,培养实用 型人才;依托本地企业,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类 人才的培训,使人才早日适应社会。
2.企业层面
(1)纵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7]。随着带量采 购的常态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的成本优势 和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显现,如华海、京新等企业在带量 采购中持续获益,值得我们学习。
(2)横向拓展业务范围。从产业链和监管及工艺 要求来看,化学药CMO/CDMO与原料药行业产业较为相 似,原料药企业向CMO/CDMO拓展具有先天优势和发展 基础,而且我国CMO/CDMO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市场前景广阔。
(3)商业模式创新。如博瑞医药公司具有原料药 的技术优势,以此为基础与下游药企分享制剂药品的销 售收入。此外,美诺华公司与欧洲仿制药巨头KRKA合 作,将KRKA在欧洲已上市产品在国内转报,推动其制 剂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开拓。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4) 承担“长江大保护”的社会责任。主动融入 长江经济发展体系,全面开启“长江大保护”工作。未 来,常州医药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不 尽快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生产工艺,医药企业的发展将 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保护环境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 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艳婷,沈亚文,张守庆,等.集群视角下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创新科技,2018,18(8):64-67.
[2] 王蕴.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 刘亮.国内外生物仿制药监管政策情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
[4] 王唯佳.聚焦医药产业数据关注产业发展未来[J].中国发展, 2018, 18(1):13-18.
[5] 王欢芳,张幸,宾厚,等.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测度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 30(2):74 - 84.
[6] 濮润,郭伟,李萍萍,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效应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13(6):564-565.
[7] 李慧君.我国原料药出口的现状、挑战及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 2020(11):53-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