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平台与借贷双边用户的博弈收益矩阵 (投资人出资的情形) Tab.1 Payoff matrix of game among platform, borrowers and lenders (in caes of borrowers invest) 下载原表
表1 平台与借贷双边用户的博弈收益矩阵 (投资人出资的情形) Tab.1 Payoff matrix of game among platform, borrowers and lenders (in caes of borrowers invest)
注:第1项为借款人的对应收益, 第2项为平台的对应收益, 第3项为投资人的对应收益;投资人不出资时, 三方收益均为0
接下来分别分析借款人、投资人以及平台的演化稳定策略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 .
2.3.1 借款人的演化稳定策略
由表1可知, 借款人整个群体的平均收益为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 借款人选择“不违约”比例的变化率为
对F (x) 求导可得
若Lb-A (1+w) >0, F' (x) <0的条件是, 故x*=1是ESS, 即借款人选择“不违约”.反之, 若Lb-A (1+w) <0, F' (x) <0的条件是, 故x*=0是ESS.
从借款人选择“不违约”的演化稳定策略条件来看, 如果借款金额A和借款人支付的借款利率w外生不变, 那么信用损失Lb越大时, Lb-A (1+w) 越大, 越可能实现借款人“不违约”的均衡状态.因此, 为减少借款人违约, 应提高借款人违约时的信用损失, 因而需要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将借款人的违约行为纳入征信体系, 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
2.3.2 投资人的演化稳定策略
根据表1投资人出资情形下借款人和平台采取不同策略时投资人的收益, 可知投资人整个群体的平均收益为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 投资人选择“投资”比例的变化率为
对H (x) 求导可得
从投资人选择“投资”演化稳定策略的条件来看, 为使z尽可能趋近于1, 则应尽可能小.换言之, 网贷投资回报率w与银行无风险收益率wi差距越大, 或者投资人的信息搜集成本Ci越小, 或者平台对投资人收取的服务费R越低, 那么投资人越可能选择投资.其他条件不变, 如果借款人不违约的概率越高、平台合规经营的可能性越大, 那么投资人越可能在平台中投资.此外, 其他条件不变, 投资本金A越大, 投资人越可能选择投资, 这是因为在进行博弈分析时没有考虑投资人分散投资带来的好处.
根据上述分析, 为吸引更多投资人参与P2P网贷, 平台应致力于降低投资人的信息搜集成本,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积极为投资人提供新的分散风险的投资渠道, 降低从借贷交易中收取的服务费, 开发增值服务以挖掘新的利润来源.
2.3.3 平台的演化稳定策略
根据表1中借款人采取不同策略时平台的收益, 可知平台整个群体的平均收益为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 平台选择“合规经营”比例的变化率为
对G (y) 求导可得
若x[R+Lp-A (1+w) ]- (Lp+D-L) >0, G' (y) <0的条件是, 故y*=1是ESS, 即平台选择“合规经营”;若x[R+Lp-A (1+w) ]- (Lp+D-L) <0, G' (y) <0的条件是, 故y*=0是ESS.
本文关注平台选择合规经营 (y*=1) 、投资人选择出资 (z*=1) 、借款人选择不违约 (x*=1) 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 则平台采取合规经营策略的等价条件为:R+Lp-A (1+w) >0且.
从平台选择“合规经营”演化稳定策略的条件来看, 为使y尽可能趋近于1, 则需要R+Lp-A (1+w) >0并且尽可能小.显然, 在确保R+Lp-A (1+w) >0的前提下, 如果平台向投资人收取的服务费R越高, 或者借款人违约给平台造成的声誉损失Lp越少, 或者平台违规经营可得的额外收益D越少, 或者借款金额A和借款人支付的借款利率w越低, 或者平台违规经营的声誉损失L越高, 那么, 越小, 平台越有可能采取“合规经营”的策略.此外, 借款人不违约的可能性越大, 平台越有可能合规经营.
根据以上分析, 平台应该加强内部风险建设, 减少借款人大规模违约行为的发生, 避免借款人信用风险向平台传导.然而, 在现实中, 合规经营的平台中借款人违约将会给平台造成较大的声誉损失, 而平台违规经营的结果可能是直接卷款跑路, 违规经营的收益 (D和A (1+w) ) 往往很高, 声誉损失L很小甚至趋近于0.因此, 仅依靠自身利益的约束很难控制平台信用风险.
2.4 平台竞争的影响
对平台与借贷双边用户演化博弈的基准模型分析表明, 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激励较低, 仅依靠平台自身利益的约束难以控制平台的信用风险.那么, 平台之间的竞争是否有助于控制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本节将分别从平台对借款人和投资人的竞争分析竞争对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作用.
2.4.1 平台对借款人的竞争
在本文的基准模型中, 平台和投资人的决策并不会影响借款人是否违约的决策, 因此平台对借款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借款利率w的下降.根据前文分析可知, 借贷利率的下降使平台合规经营的条件 (R+Lp-A (1+w) >0, 更容易得到满足, 因此提高了平台合规经营的可能性.然而, 还应注意到, 借贷利率的下降同时降低了投资人在平台中投资的可能性.因此, 平台对借款人的竞争有助于增强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激励, 但将导致投资人在网贷市场投资的激励下降.平台对借款人的竞争导致平台需要权衡控制信用风险和投资人规模萎缩.
2.4.2 平台对投资人的竞争
在基准模型中, 投资人付出的搜索成本、向平台支付服务费以及平台中的借贷利率都会对投资人的策略产生影响, 因此平台对投资人的竞争体现为投资人支付的服务费和搜索成本的降低, 以及借贷利率的提高.首先, 平台竞争导致投资人支付服务费R的下降虽不会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但提高了平台违规经营的可能性.然后, 搜索成本的下降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入网贷市场, 但不会增强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激励.最后, 借贷利率的提高不仅导致借款人更容易违约, 还同时引起平台违规的可能性上升.综上, 平台对投资人的竞争不能增强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激励, 反而可能降低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激励、提高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 因此平台之间对投资人的竞争无益于平台控制信用风险.
根据以上分析, 平台之间对借款人的竞争需要权衡信用风险控制和市场萎缩, 而对投资人的竞争无益于平台控制信用风险, 因此平台竞争带来的利益制衡非常有限, 需要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 通过适当的外部干预引导平台合规经营, 控制平台信用风险.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