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SCI论文网开场白:为SCI创作者提供分享合作的小而美圈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5 17:04: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新生儿感染的重要位置是在缺少保护的皮肤粘膜。因为新生儿刚出生,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比正常小孩差,对外界细菌的防御能力低,病原微生物容易在接触外界的位置繁殖,极易发生NICU感染。为了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生,医院需要实施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措施,建立NICU消毒隔离系统、感染控制系统。刚进入NICU的医护人员应了解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做好必要的防御措施,而对于其他相关人员应做好定期的考核以及检查,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等。

关键词:感染;护理培训;重症

本文引用格式:杨生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338-339.

0引言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感染,病院内获得出院后产生的感染,不包含住院前和正值潜伏期入院后发病的患者[1]。随着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原因的深入研究,新生儿NICU院内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讲,因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身体功能没有发育成熟;特别是在新生儿NICU,由于早产、体重低、病情严重等情况,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2]。新生儿如果发生院内感染,不仅其入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多,病情还会迅速发展,病死率极高。据相关国内外报告,我国63%-74%的感染者中,<1000g的患儿病死率高达80%-100%[3],发达国家的病死率则为33%-70%[4]。同时国内外调查均表示,重症监护室中的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约为14.5%,重症监护室是新生儿发生院内的主要场所[5],而其中约15%的院感是可以通过护理措施预防以及治疗的[6-7]。

\

 
1新生儿N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1.1新生儿因素


新生儿感染的重要位置是在缺少保护的皮肤粘膜。因为新生儿刚出生,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比正常小孩差,对外界细菌的防御能力低,病原微生物容易在接触外界的位置繁殖,极易发生NICU感染。此外低体重新生儿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水平较正常低,免疫力低下,容易产生感染[8]。据有关的文件报道,国内极低体重儿病死率为63%-74%[3]。体重小于2kg的新生儿产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是体重高于4kg新生儿的2.5倍[9]。

1.2侵入性操作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和更新,治疗方面在增加了很多有效手段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感染的机会,如气管插管、呼吸机器相关的应用、重复型吸痰等侵入性操作都会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呼吸功能的改变,加加了新生儿感染机会[10]。

1.3抗生素因素

数据显示,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使用种类≤2种的患儿(P<0.05),表明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越大[12]。此外,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往往会增加细菌抵抗力,造成细菌失衡,导致更严重的双重感染[11]。

1.4住院时间因素

随着住院天数延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愈来愈高。陈南侠等人[13]对50例患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间>14d时患儿发生院感的比例高于住院时间≤14d的患儿(P<0.05),说明住院时间越长,院感发生概率越高。

1.5医护人员因素

医源性的接触是造成院内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医源性的接触主要是由医护人员的手以及各种各样的器械引起的,而手接触各种各样的器械是引起院内感染的最近路径。部分医疗器械不规范消毒以及医护人员不规范洗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因素。有些医院洗手制度不规范,尤其是在患儿多,医护人员相对少时,不规范洗手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院内感染的几率变大[14]。

1.6环境因素

在病房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固定装置和医疗器械,这些装备的交叉感染是导致患儿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通风不良和空气污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15]。因此保证新生儿NICU清洁舒适的环境,才能有效防止新生儿受到院内感染。此外,病房要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定期通风,使室内空气清爽;温度调到24-26℃,湿度为55%-65%,以适宜新生儿的发育,此外,还可以选择对人体无影响的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净化片对室内空气进行清洁消毒[16]。

2针对新生儿院内感染采取的措施

2.1护理措施

2.1.1加强病房内环境监控和管理


新生儿NICU的消毒应严格依照消毒分离旧例及质量标准实行,坚持每天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确保良好透风和空气质量。此外,室内处置平台、地面等用品应每天消毒。监护室内执行全程无陪护理,禁止不必要的人员入室探访,医疗护理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时必须严格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消毒手和面部[17]。严格执行洗手准则,确保与新生儿接触、无菌操作、接触血液、体液及洗手前后严格洗手[18]。新生儿的用具应每天更换并高压灭菌,保持衣物和被褥干燥清洁。每周消毒暖箱一次,每日用消毒剂擦拭并定期检查。已感染的新生儿要隔离处理,隔离地方应做明显的区别标识,避免和其他新生儿发生接触性感染。

2.1.2基础护理

每日应做好患儿皮肤的护理工作,护理时动作轻柔,并注意保护特殊部位,如耳后等,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定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排便后仔细擦拭臀部及肛周皮肤,防止污染物残留引起感染[19]。定时改变体位防止皮肤压伤。日常使用3%生理硼酸水棉球,从眼角向外轻轻擦拭眼睛,或根据医生的处方使用滴眼剂。仔细检查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查看有无红肿、溃疡、口疮,每日用氟康陛液或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一次;儿童鹅口疮,鼻饲和禁食的患儿应每天进行3次口腔护理[20]。每日用灭菌注射用水清洗脐部,察看脐轮有没有红肿、脓性分泌物等。鼻饲的新生儿应定期更换注射器和鼻饲管。当人工喂养时,奶嘴和奶瓶应在高温下消毒。
\
2.1.3侵入性操作时护理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步骤。呼吸机管道应消毒并定时更换,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正确的广谱抗生素,避免不合理和滥用药物。合并多重感染者要选用更加高效、低毒的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同种抗生素治疗疾病,导致机体对其抵抗力减弱,从而导致了二重感染[21]。平常工作中需要加强生物监测,室内医护人员要进行定期体检,防止给患儿带来不安全因素,降低感染的概率。在入院和住院期间,应加强对咽喉拭子和直肠细菌的检查,发现问题时应立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2.2管理措施

2.2.1医护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同时科室内应进行有关院内感染的考核,进行相关培训,包括预防院感的作业程序、感染管理标准,各种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正确洗手的方法等[22]。培训后要进行专业性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

2.2.2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相互配合

医护工作常常涉及到很多地方,因此医护人员应与医院的院感管理科密切合作,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监测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度,相互监督使院内感染率降低。

2.2.3完善质控组织

医院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二级甲等卫生部门的院感制度,对NICU等重要区域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措施,并加大监测力度,严格管理并实行,减少院感的概率。

2.2.4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生,医院需要实施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措施,建立NICU消毒隔离系统、感染控制系统。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监控应由护士长负责,此外还应拟定相关监测项目与规章制度,保证重症监护病房的各项工作可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2.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与培训

刚进入NICU的医护人员应了解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做好必要的防御措施,而对于其他相关人员应做好定期的考核以及检查,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等。在工作中若发现问题应即时解决,如果出现感染迹象,要立刻上报,并立刻采取防治措施,抑制感染的扩散。

新生儿NICU是医院特意为危重疾病新生儿进行病情医治和监测的科室;而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最容易在NICU发生各种各样的院内感染[23]。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娴熟的操作能力、很强的责任心等,严格执行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减少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24]。

参考文献

[1]邹平林,马繁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预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14(6):272-284.
[2]漆正常,邱琪宝,昊仕孝,等.极低出生体重儿103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1990,5(4);160.
[3]陈惠金.早产儿特点和护理.见: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1-54.
[4]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诊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6-63.
[5]赵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妥杂志,2007,13(7):102-103.
[6]倪益华,钱倩.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171-3172.
[7]Babazono A,Kitajima,Nishimaki S,et al.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by the,Japanese Nosocomial lnfection Surveillance(JANIS)[J].Acta Med Okaya-ma,2008,62(4):261-268.
[8]鲁靖,刘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分析[J].北京医学,2008,30(10):607-608.
[9]郭瑞霞,文海燕,耿庆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117.
[10]杨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药,2009,11(12)220.
[11]肖乃凤,刘阳,叶溪柳.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2(7):328-329.
[12]赵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102-103.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14]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413-414.
[15]晏玲,薛缓,何念海,等.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34(11):382-383.
[16]胡奔月,徐建强,郭莉媛.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新生儿气胸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8(11):291-292.
[17]杨影,乔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2):221-223.
[18]李雪莲,翟喜灵,卢秀丽,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4):281-282.
[19]黄训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11,12(4):147-148.
[20]杨玲蓉,彭珉娟,李桦,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2):112-116.
[21]余颖芳,马晓路,杜立中.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17-8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4662.html
0
本文标签: 感染 ,护理培训 ,重症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