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SCI论文网开场白:为SCI创作者提供分享合作的小而美圈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体位护理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改善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5 16:22: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分析体位护理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30例)、研究组(接受体位护理+抗凝治疗,30例),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护理7d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7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以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护理7d后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体位护理+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加快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赢得患者认可与赞同,值得借鉴。

关键词:体位护理;抗凝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凝血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葛群兰.体位护理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改善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346-347.

0引言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患者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静脉中的血液出现倒流,远端静脉瘀滞,导致静脉壁病变、扩张、变性,出现不规则扭曲或者膨出[1]。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与长时间站立、重体力劳动、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腹腔中压力增高,静脉瓣膜压力升高,出现静脉瓣膜结构不良等现象,静脉血液反流,引发静脉曲张[2]。目前临床对于下肢静脉曲张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硬化剂注射、旋切、电凝、射频、腔内激光闭合术、高位结扎并分段剥脱术等,大部分医院以高位结扎并分段剥脱术为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影响手术效果以及机体康复速度[3]。由此可知,及早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病例临床资料,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研究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年龄为(49.86±5.41)岁;病程在3-18年,平均病程为(10.52±2.14)年;疾病类型:大隐静脉曲张、小隐静脉曲张例数之比分别是15:15;CEAP(病理生理、解剖定位、病因学、临床表现)分级:III级、IV级、V级、VI级例数之比分别是6:8:10:6;体重在42-86kg,平均体重为(63.65±5.47)kg。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49.74±5.38)岁;病程在4-17年,平均病程为(10.58±2.11)年;疾病类型:大隐静脉曲张、小隐静脉曲张例数之比分别是14:16;CEAP分级:III级、IV级、V级、VI级例数之比分别是8:7:8:7;体重在44-85kg,平均体重为(63.86±5.41)kg。性别、疾病类型、年龄、病程、CEAP分级、体重等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Pratt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erthes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确诊。③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④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字“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中途从本次研究退出者。③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抗凝治疗者。④临床资料不齐全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⑦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⑧存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肢体皮肤、色泽等,严格遵医嘱治疗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体位护理+抗凝治疗):①体位护理:术后24h内护士指导患者采取健肢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床尾抬高20-30度,防止下肢静脉出现淤血。术后24-48h后,穿弹力袜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患肢具体情况。每日定期按摩患者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以及小腿等,每日按摩2次,每次按摩20min。②术后24h,达肝素钠注射液5000IU皮下注射qd,连续使用7天。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7d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包括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包括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患者满意度: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计算方法是非常满意+基本满意,除以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s”,计算方法是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n/(%)]”,计算方法是2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7d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组间对比:两组护理前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相比P>0.05;护理7d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显著比对照组长,纤维蛋白原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7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比护理前长,纤维蛋白原均显著比护理前低,P<0.05,见表1。


\

 
2.2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7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

组间对比:两组护理前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相比P>0.05;护理7d后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7d后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均显著比护理前高,P<0.05,见表2。

\


2.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3.33%)显著比对照组(66.67%)高,P<0.05,见表3。

\

2.4对比两组住院时间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6.62±0.54)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68±1.14)d。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t=8.9447P=0.0000)。病人住院时间约7-10天。

3讨论

静脉曲张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随着疾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下肢瘙痒、酸胀无力、乏力等症状,下肢足靴区部位色素沉着,皮肤脱屑,逐渐形成溃疡,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在受到轻微外伤之后,即会出血,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4-5]。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后由于活动量减少、麻醉、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肢血流速度减慢,凝血因子浓度逐渐增高,加大了患者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极易形成血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加重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故如何改善下肢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6-7]。

本研究示:研究组护理7d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以对照组长,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显著比对照组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体位护理+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预防血栓形成。现对体位护理+抗凝治疗的优势做出如下分析:①体位护理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由于人体卧位时,大静脉的渗透压会增加,水会向血管渗透,稀释凝血因子,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采取健肢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可有效防止静脉渗透压以及地心引力的作用,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术后24-48h后,穿弹力袜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回流心脏,有效缓解、改善下肢静脉以及静脉瓣承受压力,减轻下肢疲劳、水肿等症状,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②抗凝治疗采用的药物主要是达肝素钠注射液,肝素钠具有显著抗凝作用,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以及血液黏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③体位护理+抗凝治疗,两种干预方法优势互补,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极大的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术后采纳体位护理+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加快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缩短治疗时间,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值得临床信赖并将该干预方法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萍,陈艳芳.体位护理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改善[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64-165.
[2]郭淑芸,陶华洁,苏丽,等.血栓弹力图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0):3613.
[3]葸根,陆雄,董志毅.下肢静脉曲张术后联合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2):1694-1695.
[4]周冬莲,刘清霞,曾小燕.低分子肝素钠同步全程抗凝对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的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44-147.
[5]刘未群,杨胜号.抗凝治疗联合弹力袜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2):65-66.
[6]胡鳞方,王德甫,任海霞,等.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的抗凝治疗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17-118.
[7]张丽峰,何春水,曾伟,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对比分析[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6,39(3):253-255.
[8]黄永栋,蒋卫平,赵辉,等.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34-137.
[9]王大城,郭汉明,黄杰华.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7.28(5):752-754.
[10]赵志刚,谢林,丁凡,等.利伐沙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7):619-6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4650.html
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