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SCI论文网开场白:为SCI创作者提供分享合作的小而美圈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参芪地黄汤加减对 IgA 肾病的治疗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5 15:1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IgA肾病是一种慢性肾系疾病,通常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跟师发现参芪地黄汤对此病有较好疗效,现通过病例、方药分析浅谈参芪地黄汤对IgA肾病之作用。

关键词:参芪地黄汤;IgA肾病;水肿

本文引用格式:李亚琳,冷伟.浅谈参芪地黄汤加减对IgA肾病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47.

Discuss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enqidihuangtang Decoction on IgA Nephropathy

LI Ya-lin,LENG Wei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Shaanxi)

ABSTRACT:IgA kidney disease ia a chronic renal disease,western medicine is usually ineffective,the auther by fellowing teacher found that the shengqidihuangtang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disease,the case formula analysis,talk about shenqidiguangtang decoction for IgA nephropathy.

0引言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包括肾小球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血尿最常见。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出现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

1病因病机

祖国传统医学根据其临床变现将其归为“水肿”范畴。外因多为风邪侵袭、邪毒内侵、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久病等,内因多为素体虚弱,复感外邪。IgA肾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肾,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风邪、水湿、邪毒侵犯机体,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故发为水肿;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脾肾受损,肾失于封藏、脾失于摄血,故出现血尿、蛋白尿,在临床中患者一般以迁延期为主,患者久病易损伤人体元气,无以生津液,导致气津两伤,故患者一般后期气阴两虚多见。

\

 
2方药

2.1药方组成


参芪地黄汤出自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杂病源流犀烛》[2],其中记载“大肠痈,溃后疼痛过甚,淋沥不已,则为气血大亏,须用峻补,宜参芪地黄汤。”组成:黄芪40g、人参8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0g、丹皮10g,此方由六味地黄汤化裁而来,具有益气养阴之功效。

2.2方药分析

黄芪药性甘,微温。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利水消肿;人参药性甘,归脾、肺、心、肾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人参配伍黄芪增强补气利水功效;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补益肾气。山茱萸,药性酸、涩,微温。功效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茯苓,性平,淡渗利湿,利水而不伤正;丹皮,性苦,微寒。归心、肝、肾经。熟地黄、茱萸、山药增加了补益肾之功效,加丹皮防止补益生热。八位味药相辅相成,将疗效发挥到极致。

\

 
3医师经验

刘春莹主任医师,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30余年,期间善于学习,总结经验,提出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型时要立足脾肾,治病求本,灵活用药,辨证论治,都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附案例一则。

李某某,男,57岁。2015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尿检异常半年,伴间断性双下肢水肿。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自诉已行经肾穿刺活检后诊断“IgA肾病”,西医院建议住院治疗,予激素治疗,予以口服百令胶囊等,患者之后未给与重视,期间仍有间断性下肢浮肿,3天前外出受凉感冒后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伴有下肢乏力,现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现症见:双下肢水肿,乏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偶有腰痛不适,夜间盗汗,鼻塞,流涕,口干,食纳差,夜休差,无尿急、尿痛,无发热、恶风等不适。舌红,脉细数。既往有肾结石史10余年。复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肾功示:肌酐147µmol/L;血沉:20mm/h。诊断:中医诊断:水肿(气阴两虚),西医诊断:IgA肾病。治法:补气养阴,补肾助阳。具体方药:黄芪40g、人参8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0g、丹皮10g、小蓟8g、炒栀子10g、旱莲草10g、芡实15g、三七8g、麦冬10g、银花10g、连翘10g。中药14付,每天一付,每次一格,沸水冲服,日2次,口服,嘱其继续口服激素配合治疗。

二诊:2016年1月4日。患者自诉感冒症状消失,无双眼睑水肿,腰部仍感疼痛,夜间仍有盗汗,口渴较前好转,夜休差,舌红,脉细数。以初诊方去除银花、连翘加五味子12g。嘱咐患者继续原方吃14天。

三诊:患者服药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腰部不适感明显减轻,饮食可,大便调,无口干,咽痛等症状。复查尿常规:尿蛋白1+,隐血1+,嘱其继续服用此方,2周后复查。

按语:该患者患有IgA肾病,素体虚弱,后因寒邪侵袭,正气愈加亏虚,且患者久病,肾阴耗伤,阴血不足,阴虚火旺,从患者临床症状看一派阴虚之状,辨证论治,为气阴两虚型。患者为中老年,肾阳本就虚损,阳损及阴,虚火上炎,患者有口渴、咽干症状。治疗时应当滋阴降火凉血,故基础方上加麦冬、以滋阴清热,收涩固脱,其中根据现代中药学研究五味子可降低血压,加三七可活血化瘀止血,有利于消除血尿,因患者有外感病史,银花、连翘。此方可补肾阳,清热养阴,又因为久病必入络、入血,所以活血化瘀药物贯穿整个病程治疗中,二诊时或者仍阴虚较重,继续加以五味子,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为防止复发仍需继续服用,患者医从性较好,治疗效果较好,说明了治疗此病基本思路正确,遣方用药准确,有明显的疗效。

4讨论

IgA肾病病理变化多样,病变程度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也有不同分型。目前,西医多以激素联合其他用药,副作用多,疗效不佳,虽中医对于IgA肾病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3],但中医在治疗上讲究辩证论治,抓主要病因病机,因此在临床中IgA肾病治疗效果还是较佳。当前参芪地黄汤已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例如朱青[4],张艳[5]等医家应用此方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因此在治疗IgA肾病中,只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病因,确定其病位,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85-487.
[2]徐建龙,李爱峰,梁莹.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7,36(09):823-825.
[3]张晓东,田耘.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9,39(03):120-124.
[4]朱青,郭兆安.从异病同治谈参芪地黄汤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231-236.
[5]张艳,郭兆安.加减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机理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3):7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4630.html
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