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SCI论文网开场白:为SCI创作者提供分享合作的小而美圈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不舒适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5 15:00: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不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本科室医护人员共8人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不舒适较高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术后患者不舒适度由活动开展前的92.73%下降至应用后的34.55%,此外,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凝聚力均明显得到了提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不舒适度,提高圈员品质改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翼状胬肉术后;不舒适度

本文引用格式:翟路梅,李秋玲,刘冬梅,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不舒适度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61,267.

0引言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我院眼科于2017年9月成立品管圈“关eye圈”小组,针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不舒适发生率高,利用品管圈的手法加以分析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


圈员共计8名,均为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主任医生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平均年龄35.1岁。设圈长1名,负责分配成员任务,组织协调,实施跟踪;圈员7名,分别负责数据收集与统计、幻灯片制作、资料整理、会议记录等。

\

 
1.2确定主题

全体圈员就科室急待解决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3个主题,圈员根据“5、3、1”评价法,最终选定“降低翼状胬肉术后不舒适度”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圈名为“关eye圈”,寓意为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关心爱护患者的眼睛。

1.3名词定义及衡量指标

(1)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由结膜下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侵入角膜所致,病变接近瞳孔区时,会直接遮挡瞳孔或引起角膜散光而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眼球运动障碍[2]。

(2)翼状胬肉术后舒适度:指通过翼状胬肉切除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梗痛度及心理方面感受的一种综合评价。


\


1.4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根据活动步骤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并绘制成甘特图(将品管圈活动各步骤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计划表,虚线表示计划,实线表示实施),进行活动进度管控,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全体圈员知晓并一致通过。

1.5现况调查

采用查检表对2017年9月19日至2017年10月23日55例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其中51例(占92.7%)患者术后不舒适,因缝线影响51(占40.48%)、角膜上皮的原因26例(占20.63%)、患者依从性差23例(占18.25%),手术时间过长19例(占15.08%),术者操作不当7例(占5.56%)。

1.6制定目标

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80/20原则,将现况调查中缝线影响、患者角膜上皮原因、患者依从性差3项(累计百分比79.36%)作为该次活动改善重点,故本次活动目标值=92.73%-(92.73%×79.36%×75%)=37.54%。

1.7原因分析

针对现状所有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寻找患者术后不舒适的根本原因。其中人员原因包括术者操作不熟练、消毒液入眼、手术时间长、观察不到位、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有基础眼病等;物品原因包括宣器械陈旧、缝线粗、物资储备不足等;环镜原因包括病房环境差、患者休息不好、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方法原因包括缝
合方法单一、表麻时间长、上皮细胞脱落等。最后进行真因验证,最终找出患者术后不舒适的真因为:缝线粗、线头长短不适宜、患者术后眼球运动频繁、角膜上皮脱落、患者术中眼球固视不好。

1.8对策实施

1.8.1减小术中、术后缝线对手术创面的刺激


①用针头锋利、直径较细的进口Alcon10-0缝线缝合移植结膜瓣。②术中将线头留置≥5mm,使线头平伏于手术创面。③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覆盖于角膜表面,减小对手术创面的摩擦。

1.8.2降低患者术后眼球运动的频率

①术后从以前的单眼包封改成双眼包封。②术后加强健康宣教,嘱患者减少眼球运动。③责任护士加强巡视病房。

1.8.3预防角膜上皮脱落

①完善术前检查并治疗基础眼病。②术前正确使用表面麻醉剂,评估患者手术时间,表面麻醉不超过2次,每次一滴,间隔时间3-5分钟,表面麻醉剂点入结膜囊内。③术中正确点水,保持角膜湿润。④术中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⑤术后使用角膜修复眼液。

1.8.4术前训练患者有效眼球固视

①责任护士术前训练患者眼球固视。②发明眼球固视器,在术前责任护士用眼球固视器训练患者眼球固视。③术中针对不能配合的患者,用缝线牵引固定或助手用镊子牵拉固定。④术中指导患者有效固视。

2效果

2.1有形成果


患者术后不舒适度明显降低。采用查检表对2018年2月13日至2018年3月12日55例翼状胬肉术后患者舒适度情况进行调查,不舒适度由92.73%下降为34.55%,其中缝线影响、角膜上皮的原因、患者依从性差、手术时间过长、术者操作不当较活动开展前分别下降了到31.82%、22.73%、20.45%、13.64%、11.36%。

2.2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所有圈员就品管圈运用方法、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创造能力等8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3讨论

翼状胬肉疾病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眼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不仅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亦影响患者面部外观[3]。目前,翼状胬肉主要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因手术治疗时需撕除翼状胬肉头部易造成角膜浅基质层或上皮层损伤,造成角膜三叉神经感觉支末梢显露,易导致患者产生异物感、疼痛感及流泪等刺激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研究发现,翼状胬肉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术后患者缺损的角膜上皮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故加快患者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改善患者术后出现的多种不适应证对翼状胬肉患者至关重要[5]。本次品管圈活动结果显示,通过各种有效对策实施后翼状胬肉术后患者不舒适度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完成并超过了预期设定的目标。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圈员创新能力,积极性以及团队凝聚力。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活动中所有圈员积极主动,自行查找文献,集思广益,对品管圈各种工具如鱼骨图、柏拉图、雷达图等由陌生到熟练运用,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本次活动中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在整个过程中操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需要继续学习和改进。

\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王莹,马林,刘艳霞,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9):77-78.
[3]颜珂,魏静,张文.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满意度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03):196-199.
[4]鲁江,贺经,刘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干预效果[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6):1188-1190.
[5]刘子彬,刘博.翼状胬肉术后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3):473-4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4629.html
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