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一共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率、术后VAS评分、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落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3.45%)低于对照组(31.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言,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具疗效,术后并发症更加少,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住院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吴新淼,张屹,胡东,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12-213.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平均寿命逐年增加。又由于老年人的骨质随着年龄的增加疏松出现越来越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越来越多。股骨颈骨折成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折创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一共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为29例,观察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年龄为62-85岁,平均(73.21±5.32)岁,受伤至送治时间为1-24h,平均时间为(5.53±0.55)h,其中头下型骨折8例,颈中型骨折16例,基底型骨折2例,头颈型骨折3例。对照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9例,年龄为63-85岁,平均(73.55±5.23)岁,受伤至送治时间为1-24h,平均时间为(5.35±0.65)h,其中头下型骨折9例,颈中型骨折15例,基底型骨折3例,头颈型骨折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采取仰卧位,入路方式为改良Gibson,逐步切开皮肤,充分暴露髋关节部位,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头,截断胫骨截除截骨线外侧,内侧在小转子上缘0.5-1.0cm的位置。但是,术中不处理髋臼,仅把髋臼的盂唇和圆韧带切除,进行股骨扩髓处理,植入假体后进行关节复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在关节处留置引流管,修整关节囊,关闭手术切口。
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改良后Gibson切口入路,常规切开外侧,切开阔筋膜,分离臀大肌,切断外旋肌群,显露关节囊,切开与取出股骨头、截骨。对后侧和外侧的关节囊进行切开,对髋臼周围区域进行清理,充分暴露髋臼边缘区域,清理对应的软骨部位,注意不能越过窝底板进行清除。臼窝的高度应当高于髋臼的外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骨水泥,植入合适的髋臼杯,注意保持髋臼杯和髋臼骨面紧密贴合。保持假体的角度为:外展35度、前倾10度。进行股骨扩髓,安装合适的股骨假体。关节复位和进行止血,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落地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延迟愈合、感染、愈合畸形、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术后VAS评分(术后6h、术后3d、术后1w)、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治疗效果。疗效判断标准[2]:(1)显效: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75%;(2)有效: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50%-75%;(3)好转:髋关节功能有所改善,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30%-49%;(4)无效:髋关节功能没有任何改善,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后落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率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2.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分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2.5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如表5)。
3讨论与结论
由于老年人年龄大,身体机能退减,运动肌群退变,行动稳定性欠佳,容易摔倒、跌倒,容易导致股骨颈骨折[3]。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不断改善,手术的疗效得到一定的提高[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另一种是半髋关节置换术[5-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落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由此说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具疗效。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血流量相对较少,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置换髋臼,因此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出血量也更多;但是因为有效地避免股骨和髋臼软骨的直接接触,因此术后并发症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7-8]。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言,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具疗效,术后并发症更加少,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剑,杨俊峰,刘耀辉,等.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03):214-216.
[2]马怡,罗洪梅.快优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3):1470-1473.
[3]肖卫东,喻爱喜,潘振宇,等.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04):643-648.
[4]张姗姗,陈红梅,鲍宏玮,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02):136-139.
[5]任庆雄,胡江洪,吴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05):737-739.
[6]瞿国峰,邹毅,叶茂,等.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6(01):45-48.
[7]菅永志,方钦正,顾培伦,等.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6):1357-1362.
[8]王晓桐,朱康,马胡晶,等.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8):18-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