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医疗服务的发展落后于人们的需求,这增加了医院的安全隐患。在妇产科中,需要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护理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与救治的重要场所,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讨,针对护理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妇产科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60,267.
0引言
近年来,护理问题引发医患纠纷事件增多,医疗事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给医院财力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失。所以采取有效地措施来预防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好坏越来越重视,为提高人们对妇产科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就我院2017年至2019年发生的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分析,找出影响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提高妇产科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2]。
1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第一当前妇产科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工作中,没有健全护理制度保障,护理工作不完善,护理人员易出现护理差错。
第二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护理工作敷衍,对患者护理不到位,易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伤害,医院及科室对护理人员管理缺失,护理培训较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低,服务态度生硬,同时手术室消毒隔离不严等,造成妇产科手术室潜在安全隐患。
第三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不当会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进入妇产科手术室的患者多数处于麻醉状态,感觉神经和运动功能较弱,若护理不当易造成患者的损伤,这种损伤不止包括生理的损伤,还可能造成神经受损,护理不当还会导致患者发生褥疮[3],影响患者的康复。
第四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不按操作流程执行,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术前无明显标识,转运交接时不查对,偶发差错,严重的失误还可能发生手术器械残留体内,病理标本混淆,用药有误等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缺乏综合的了解和观察,突变情况未才能有效的施救,致使患者发生意外。
第五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未充分准备,术中准备会直接延误手术时间,术前对设备器械未能掌握和做好检查,操作不当直接增加护理风险,部分护理人员接送患者时未使用护栏易造成意外,护送途中管道脱落造成患者坠床的情况时有发生,术后患者检查的X线片、CT片等遗失,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4]。
第六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性不足,技术水平低,多数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掌控能力低,易造成护理错误,经常发生仪器毁损,延误手术的情况。且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力不够,数量不足,对待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欠缺,护理人员有限,护理工作难免发生疏忽,严重的疏漏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七患者的不配合,妇产科属于特殊科室,患者多数较为脆弱,心理压力大,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极易发生风险事件,并且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患者易出现并发症,患者不配合主要是护理不到位,负面情绪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护理的疏忽。
第八医院医疗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医院妇产科医疗设备质量不合格,护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欠缺,影响对患者的检查与护理,存在漏诊错诊的可能,为手术室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第一应建立健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制度,手术室是妇产科患者救治的基地,也是较为复杂的医疗场所,面对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护理制度是根本,护理工作中要把制度落到实处,完善护理流程,使护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避免发生安全隐患事件。
第二提高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护理工作中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如妇产科手术室存在易感染的病毒,这些病毒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强化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
第三确保妇产科患者合理安置体位,舒适的体位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展开,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全麻患者应保持患者的头颈、胸腰部及下肢同脊柱同步移动,避免出现生理和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受压部位,防止出现褥疮。
第四严格查对制度,做到三方核对并签字。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认真交接,核对患者信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手术开始前,按清单执行器械敷料的查对制度,并做好记录[5]。
第五加强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标本应由专人管理,注重环节管理,确保每一份病理标本安全送检。
第六加强妇产科手术室设备器械的管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器械的操作及维护,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培训,减少误诊,降低安全隐患。实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制度,定期考核,提高护理水平,尤其对工作中易发生的护理隐患进行分析,增加防范意识[6]。
第七为患者提供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是一体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服务,和术后指导三个方面,缓解患者的紧张的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境配合手术。同时优质护理强调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定期给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患者手术中的配合度,减少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这也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她们的护理技能,更好的完成护理服务,减少护理失职与护理安全隐患。
3结论
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预防安全隐患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护患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护理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缺乏安全隐患意识、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理人员不按操作流程提供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准备不充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欠缺、患者不配合以及医院医疗器械等诸多方面,通过分析得出,可采取健全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病理标本管理、强化护理工作、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以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妇产科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防范护理安全隐患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所以,妇产科护理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控制不安全因素,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0(6):106-107.
[2]陈楚琴,李爱军,吴丹燕.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8,19(1):173.
[3]张超群.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及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8,06:285-286.
[4]周敏,陈柳,徐洁.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s2):377-378.
[5]徐华.手术室护理中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中医药,2019(a02):1188-1188.
[6]赵体玉,李秀云.数字化手术室安全门禁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47(11):1008-10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4596.html